?

簡析時間副詞“已經”在對外漢語中的教學運用

2019-12-02 07:27舒語佳
名匯FAMOUS 2019年2期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舒語佳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時間副詞;已經

一、“已經”的語義特征和語法意義

“已經”是現代漢語中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時間副詞,關于“已經”的語法意義,目前學界通行的看法是“已經”不表時(tense),只表體(aspect),如陸儉明、馬真(1999)指出其表己然態。

《詞詮》解釋了“己”的兩種用法:一,表示過去;二,表示旋嗣,指第二件事發生時距離第一件事發生的時間很短。

《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經,“經,織從絲也。從絲為經,衡絲為諱?!苯?,本義指的是織物的縱線,但凡織作,不動的是經線,動的為諱線,“經”因而引申出了“恒?!钡囊馑?。

楊永龍(2002)認為“已經時點”和“施事已經終結動詞”是“已經”出現的標志,這時“己經”凝固成詞。

張艷認為“已經”最晚在梁朝已經出現了,到唐代的時候,“已經”的功能已經拓展,它的后面可以接短句子、時間名詞和數量短語,它的凝固性比較強,己經變成了典型的時間副詞。

《現代漢語詞典》中認為,“已經”是表示事情完成或時間過去。

呂叔湘將“已經”解釋為“表示動作、變化完成或達到某種程度”,可以加在動詞、形容詞等前面。

馬真(2003)指出:“‘已經強調句子所說的事情、情況在說話之前,或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之前就成為事實了,其影響與效應具有延續性和有效性?!?/p>

時間副詞“己經”的語法意義可以概括為:強調句子所說的事情或表示的行為動作在某個特指的時間之前就成為了事實,既可以代表過去時,也可以代表現在時或將來的某一特定時間。

(一)表示先時時間關系

先時關系是指“已經”表示事件或狀態相對于某一時間參照點之前的時間位置。其中的“時間參照點”可以是說話時間或寫作時間(主觀時間),也可以是句中的時間詞語或動詞性結構(客觀時間)?!耙呀洝北硎臼录驙顟B在這一時間參照點之前已經發生了,在小句中可以位于謂體前、謂體后以及小句末。例如:

(1)他已經走了。

這句話的時間參照點是說這句話的時候,表示“走”這一動作在該時間參照點之前己經發生。時間參照點還可以是句中的某一客觀時間,這一客觀時間可以是具體的時間詞語,或動詞性結構。例如:

(2)明天八點,他已經上班了。

(3)我到他家(時),他已經走了。

這兩句的時間參照點分別是“明天八點”和“我到他家(時)”,“已經”表示“上班了”和“走了”,發生在這兩個時間參照點之前。

“已經”強調事件或狀態的一種己然性,“己然性”不同于完成。它只是表示事件或狀態相對某一時間參照點之前的時間位置,即先時時間關系。

(二)表示當前相關性

“已經”在表示先時時間關系的同時,還強調時間參照點之前發生的動作或事件對當前的影響,即一種當前相關性。當句子只單純敘述過去發生的某一事件時,一般不用“已經”。例如:

(4)他昨天撿到了一個錢包。/他昨天已經撿到了一個錢包。

(5)他中午吃了一頓飯。/他中午已經吃了一頓飯。

這類句子所表示的時間都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但都不能加時間副詞“已經”。

“已經”可以表示過去的動作或事件對當前的影響,因此當句子只是單純陳述過去的事實時,謂語前后不能出現“已經”。而能出現“已經”的句子都是強調過去的事件對當前的影響。例如(5)他中午吃了一頓飯。/他中午已經吃了一頓飯??梢哉f成“他中午已經吃了一頓飯,怎么現在又要吃飯?!?/p>

總之,當句子僅僅是敘述一個過去發生的孤立事件,但不能體現事件發生時所造成的結果或狀態對當前的影響時,不能用“己經”。

二、“已經”的語用功能及句法表現

在現代漢語中,己然體(perfect)概念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句尾“了”來實現,這種時候就存在是否能夠在句子中使用“已經”的問題。例如:

(6)甲:響下課鈴了嗎?

乙:a.已經響了。

b.響了。

(7)甲:你為什么遲到?

乙:a.我生病了。

b.我已經生病了。

(8)甲:我希望成為學者。

乙:a.你已經是學者了。

b.你是學者了。

以上(6)、(7)、(8)涉及的都是已然事件,其中(6)用不用“已經”均可;(7)不能用“已經”,否則會造成句子的不合格;(8)中必須使用“已經”,否則也會造成句子的不準確。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跟“已經”的語用功能有關。在現代漢語中,“已經”的語用功能表現為對事件的真實性進行確認,“己經”的確認功能會制約其在己然事件中的使用情況。

(一)“已經”與己然事件與未然事件事件中的使用

1.一般使用情況

己然事件指的是相對在某一參照時間來說已經發生的事件;未然事件指的是相對某一參照時間來說還沒發生的事件?!耙呀洝钡恼Z法意義為“強調句子所說事情、情況在說話之前,或在某個行為動作之前,或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之前就成為事實了”(馬真,2003)。所以從語義搭配的角度看,一般來說,“已經”只能用于己然事件如(9)、(10);不能用于未然事件,如(11)、(12):

(9)(足球)我已經踢了十年了。(HSK2~4)

(10)小明說:“我已經在寫論文了?!?/p>

(11)hpv疫苗在武漢(已經)將會收到歡迎。

(12)小華明天要值日,他(已經)將提前五分鐘起床。

2.對現場突發事件的感嘆不能用“已經”

現場突發事件指事件發生時,說話人正好在事發現場,而且說話人對事件事先并不知曉。這種事件具有突發性,如目睹車禍、地震、海嘯、火災、比賽進球、贏得比賽等,這樣的事件都屬于現場突發事件,說話人一般以感嘆句的形式對現場突發事件進行呼告?,F場突發事件雖屬于己然事件,但是不能使用“已經”對現場突發事件進行感嘆。如(13)~(16):

(13)甲:進球了!

乙:已經進球了!

(14)甲:我們贏了!

乙:我們已經贏了!

(15)甲:地震了!

乙:已經地震了!

(16)甲:房子著火了!

乙:房子已經著火了1

3.即將發生的未然事件能用“已經”

即將發生的未然事件指的是在說話時間之后很快就會發生的事件,這樣的事件通過時間副詞“陜”“要”“快要”“即將”“就要”或情態動詞“該”來表現。即將發生的事件屬于未然事件,卻能用“已經”,如(17)~(21):

(17)向外征討已經告一段落,取代軍人的文官時代已經即將來臨了。

(18)隊務會議一直開到深夜,勞動了一天的人們已經就要休息了。

(19)隔著窗戶往外看,原來一條細長的黑花蛇,正蜿蜒地攀援在樹枝梢頭,蛇頭己經快要伸進房檐下的雀洞里去了。

(20)我匆匆趕到19號登機口時,登機隊伍已經快走完了。

(21)你的生命之光將會照亮這個大地,而我的生命之光已經該熄滅了。別難過,親愛的,別掉眼淚。

造成“已經”不能用于現場突發事件卻能用于即將發生的事件的原因,跟“已經”的語用功能,即是否對事件的真實性進行確認有關?,F場突發事件的真實性不需要進行確認,而即將發生的事件的真實性可以進行確認。

(二)“已經”在會話語境中使用現情況及語用功能

1.“已經”在反問句、是非問句中的使用情況

“已經”在反問句、是非問句會話語境中能較自由地使用,無論是在引發句部分還是應答句部分。例如:

(22)甲:錢我不是(已經)給過你了嗎?

乙.是的,(已經)給過了。

(23)甲:她不是(已經)上完課了嗎?

乙:是的,(已經)上完課了。

(24)甲:他(已經)來了嗎?

乙:(已經)來了。

(25)甲:你(已經)吃過了吧?

乙:(己經)吃過了。

(22)、(23)是由“不是……嗎”構成的反問句,

(24)~(25)為是非疑問句。

反問句屬于問話者對所問信息完全知曉的情況;是非疑問句是問話者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可能為A,也可能為非A,但問話者自己不能確認,屬于問話者對所問信息有所知曉的情況。但從疑問句的疑問內容來看,無論是對信息完全知曉的反問句,還是對信息有所知曉的是非疑問句,都屬于確認指向的疑問句,這種確認指向跟“已經”的確認功能是一致的,所以“已經”能跟這類疑問句較自由地共現。受這類疑問句確認指向的影響,對這類疑問句的應答,只要是肯定性的回答,用不用“已經”都是確認性的。

2.“已經”在釋因問句中的使用情況

釋因疑問句指的是由“為何”“為什么”構成的疑問句。如果釋因疑問句是對一個己然事件發問,一般來說,這個己然事件是不能用“已經”的。例如:

(26)甲:她為何哭了?

乙:她為何已經哭了?

(27)甲:他為何退休了?

乙:他為何已經退休了?

(28)甲:他為何走了?

乙:他為何已經走了?

以上(26)~(28)屬于釋因疑問句,“她哭了”“他退休了”“他走了”雖屬于已然事件,卻不能用“已經”,原因在于這些己然事件在疑問句中屬于預設信息,預設信息屬于說話雙方共享的信息,即說話雙方默認為真的信息,沒必要用“已經”對其真實性進行確認,所以加了“已經”后反倒多余。

但是,如果問句部分關涉的己然事件還有與之相關的未然事件構成對比性語境時,“已經”又可以與己然事件共現了。例如:

(29)她為何已經哭了?(導演明明說好要過一會兒才能哭)

(30)他為什么已經退休了?(都知道他明年才到退休年齡)

(31)他為何已經走了?(明明說好過—會兒才能走)

在這樣的對比性語境中,說話雙方的共享信息有兩個,即除了前面提到的預設信息外,還包括后面的己知信息,由于這兩個共享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信息,即事件的真實情況跟事理上應該有的情況產生了沖突,所以需要問話人首先對事件的真實性進行確認,然后再詢問原因。

3.“已經”在祈使句和祈愿句中的使用情況

“己經”也可以在祈使句和祈愿句會話語境中出現,出現的條件是應答人覺得發話人發出的請求或祈愿不合適時,應答人會使用“已經”進行反駁性的應答,這里的“已經”必須使用,不能去掉。例如:

(32)甲:你別把這件事告訴他。

乙:a.我己經告訴他了。

b.我告訴他了。

(33)甲:你快點把錢還給他。

乙:a.我已經還給他了。

b.我還給他了。

(34)甲:我希望我成為富人。

乙:a.你已經是富人了。

b.你是富人了。

(35)甲:我希望雨停下來。

乙:a.雨已經停了。

b.雨停了。

祈使句和祈愿句都關涉到未然的事情,所以說話人發出一個請求或祈愿時,隱含的條件是請求或祈愿的內容還沒實現,如祈使句(32)“你別把這件事告訴他”隱含著“你還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祈愿句(34)“我希望我成為富人”隱含著“我現在還不是富人”。當應答人想表達說話人發出的請求或祈愿不合適時,必須對事件的真相進行確認,因此跟事情真實性相關的“已經”不能去掉。

三、留學生習得“已經”的偏誤分析

(一)誤加偏誤

(36)我己經等了一個小時后,她直接到了我家。

(37)親愛的父親母親,現在咱們家櫻花己經有沒有開。

(38)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己經指日可待了。

以上(36)~(38)句子是“已經”使用誤加偏誤的典型例子。例(36)中“已經等了”表示這個動作還在進行中,具有延續性的特征,但是“一個小時后”是指這個動作己經結束,顯然二者語義矛盾。但是后半句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即“到了我家”,應該是之前“等”這一行為動作己經結束,前半句作狀語,“已經”的出現就屬于多余。例(37)是明顯的語義矛盾?!冬F代漢語詞典》中對“己經”的注釋是“表示事情完成或時間過去”,即表示成為或動作成為現實,對所發生或即將發生事情的肯定。而“有沒有”包含肯定與否定,與“已經”表示完成的語義相矛盾。該句的本意應該是筆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櫻花是否開了的疑問,所以“已經”屬于多余成分。例(38)同樣也是“已經”使用誤加偏誤例子。

(二)誤用偏誤

(39)那個桃子,是我已經吃過東西中最好吃的。

這句話中的“東西”,指的是過去已經吃過了的,只是指過去發生的事實。

(40)這個傳說我好像己經聽說過,想一想,后來想起來了。

(41)他是一個已經經歷過很多困難的人。

(42)現在,一提起這件事,孩子們已經有這種男女有別的想法。

(43)我們如果已經聽大海的波濤聲,心里就會開心些。

前兩個例子(39)、(40)中的“已經”應該改為“曾經”?!凹航洝睆娬{過去的事情持續到現在,而“曾經”是表示過去一度如此,現在與過去相反。指“這個傳說以前聽說過”,但是現在卻沒有聽說過,并沒有強調對現在的影響。例(41)中“他以前經歷過很多困難”,但是現在跟從前不同了,情況發生了變化,符合“曾經”的語義特點。

后面兩個句子可以改為“一提起這件事,孩子們就有這種想法”“我們如果聽大海的波濤聲,心里就會開心些”,這兩個句子是關聯結構的誤用,分別是“一……就……”和“如果……就……”結構。

(三)相關成分缺失

(44)轉眼間,你們已經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十八年。

(45)不好意思,我已經好久沒向你們問候。

(46)已經養成習慣,每當父母下班之前,我都準備好兩杯茶。

例(44)缺少了“了1”,表示“撫育我十八年”這個行為已經結束,并且有可能還會繼續下去。例(45)應該在整句后加“了2”,即表示行為動作的完成也表示確認的語氣,同時也起到了完句的作用,表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最后例句缺少一個主語“我”,留學生將主語省略,顯然不符合漢語語法規律。如果這個句子前半句作句首狀語的話可以省略主語,如果不是的話主語就要保留,但可以省略后半句的主語。原句可以改為“我己經養成習慣,每當父母下班之前,都準備好兩杯茶?!?/p>

四、“已經”教學建議

(一)歸納“已經”的表達意義和使用方法

1.表達意義

“已經”表示動作行為可能還在繼續,仍未完成。例如:我已經在這里住了一年了。(現在還住在這里)

“已經”表示已然態,可以指過去,也可以是現在、將來。例如:我去年已經去了上海。(過去時態)我現在已經在學校了。

(現在時態)明天這個時候我已經到武漢了。(將來時態)

2.使用方法

例如:“已經”可以與“了1”“了2”搭配。否定形式是:已經+不+動詞+了(暑假已經結束了);已經+時間詞語+沒有+動詞+了(我己經2天沒有休息了)。

()對比分析教學

對比分析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常用方法,教授留學生“已經”時也可以采用對比分析法。例如將“已經”與“曾經”對比。

1.意義對比

從語義上看,“已經”表示動作或變化在說話前的實現或完成,狀態可能持續影響到現在。如:他已經學了三年漢語。

(可能仍在繼續學習)

“曾經”表示較遠的過去發生過某動作或存在過某狀態,但現在動作己經終止,狀態不復存在。如:我曾經去過武漢。(現在不在武漢)

2.用法對比

“已經”可以與“了1”“了2”搭配,很少與“過”搭配。例如:

(47)王老師已經回家了。

(48)我的身體已經好了。

(49)(足球)我已經踢了10年了。

否定形式是:

①已經+不+動詞+了(我已經不喜歡芒果了。)

②已經+時間詞語+沒有+動詞+了(我已經兩次沒有去上課了)。

“曾經”主要與“過”搭配,可以與“了1”搭配。例如:

(50)大衛曾經學習過2年漢語。

(51)我曾經一個小時背了150個單詞。

否定形式是:

①曾經+不+能愿動詞(我曾經不會說中文。)

②曾經+時間詞語+沒有+動詞(小明曾經2個星期沒有去上課。)

通過對比分析教學,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區分詞語在意義表達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別,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發現二者的不同。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便于留學生學習易混淆的知識點。

(三)教材編寫

“已經”語法點出現在HSK教材第二冊第四課《這個工作是他幫我介紹的》。教材中參考呂叔湘的解釋,將“已經”定義為“表示動作、變化完成或達到某種程度”,但是從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所舉的例子來看,如果去掉其中的時間副詞“己經”句子仍然可以表示完成或達到某種程度的意思。例如:

(52)他已經走了。

(53)風已經停了。

我們可以參考馬真(2003)說的:“‘已經強調句子所說的事情、情況在說話之前,或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之前就成為事實了,其影響與效應具有延續性和有效性?!睂Α耙呀洝钡亩x進行修改,例如修改為:強調事情或行為動作在某個特指的時間之前就成為了事實,既可以表示過去時,也可以表示現在時或將來的某一特定時間。

五、結語

“已經”作為已然類時間副詞,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由于“已經”的語義對于留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可以通過語義、語用的學習,并與其他時間副詞,例如“曾經”,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學習和區分以“已經”為例的己然類時間副詞。教師需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特點,設置相應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猜你喜歡
對外漢語教學
漢語數詞“七”的文化內涵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建設“三型”高?;鶎狱h組織實踐策略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淺談組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教學設計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參與式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試析對外漢語慣用語的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東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導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