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讀后

2019-12-04 03:19宋志堅
雜文月刊 2019年22期
關鍵詞:馮諼虎豹孟嘗君

□ 宋志堅

王安石之《讀孟嘗君傳》很短,全文連標點總共103 字。不妨照錄如下: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此文不乏點贊之聲,頌揚之辭。然說其一氣呵成可以,說其言簡意賅可以,說其使人耳目一新可以,說其無可辯駁卻不行。至少在我看來,其論難以立足者有三。

其一,將孟嘗君所養之士,統統歸結為“雞鳴狗盜”之徒,有以點代面之失,有“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之嫌。暫且借用王安石之語,孟嘗君依賴“雞鳴狗盜之力”得以“脫于虎豹之秦”后,諫阻孟嘗君因為“怨秦”欲“與韓、魏攻秦”,不讓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而輕齊,卻使齊民避免了一場惡戰。這位蘇代,該不是“雞鳴狗盜”之徒罷。在孟嘗君的門客中,這樣的“士”也不止蘇代一人。馮諼“焚無用虛債之券”而“以厲士民彰君聲”,歷來就為人津津樂道。有為王安石辯者說,此人彈劍而歌喊沒魚沒車要回家,只為自己得利,與“雞鳴狗盜”之徒無異。說這話的人大概不知道管仲對齊桓公說三個“不能”而齊桓公使他變“賤”為“貴”,變“貧”為“富”,變“疏”為“親”的事吧,莫非管仲也是只為自己得利的“雞鳴狗盜”之徒?

其二,“雞鳴狗盜”者能使孟嘗君“脫于虎豹之秦”這事本身也大有學問,此所謂“君子用人如器”,各用其長,孟嘗君用的或許就看中了這兩位有偵探、間諜之才,畢竟,蘇代與馮諼也未必能在那種特定的環境中使孟嘗君“脫于虎豹之秦”。而且,“雞鳴狗盜”者能在關鍵時刻恰到好處地為孟嘗君所用,也得益于孟嘗君的一視同仁。王安石說:“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比欢?,司馬遷寫得明白:“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p>

其三,王安石說:“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边@話未免說得過于輕巧。不要說一個齊國,就是齊、楚、燕、趙、韓、魏六國聯手,也終于未能“以南面而制秦”,反而被秦各個擊破,如蘇轍所說,“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六國論》)難道此六國中,就沒有一個能“得士”,或者說,此六國中竟無一士?王安石將“士”的標準定得過高,將“士”的作用看得過大,卻忽略了一個“勢”字。秦能統一中國,恰恰就與一個“勢”字有關。

我因王安石之《讀孟嘗君傳》而讀司馬遷之《孟嘗君傳》,知孟嘗君“能得士”,與他父親田嬰截然不同。他輕財重士,能“舍業厚遇之”;他“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他平等待客,“無貴賤一與文(即孟嘗君田文)等”。當然,“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來者不拒,未免過多過濫,魚龍混雜。此乃孟嘗君之失。

猜你喜歡
馮諼虎豹孟嘗君
馮諼為孟嘗君“買仁義”
送任五之桂林
打卡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馮諼[xuān]: 欠條統統拿出來!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讀后
狡兔三窟
譚拾子調停政壇恩怨
孟嘗君識人用人高明之舉
高枕無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