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得破”還須“忍得過”

2019-12-04 07:49
雜文月刊 2019年19期
關鍵詞:懺悔書修德修志

●李 儉

《醒世恒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錄事薛某,高燒中夢見自己化為一條金色鯉魚,幾天不曾覓食,肚中饑甚,遇一漁夫垂釣,明知餌上有鉤子,但終因難耐餌香的誘惑,張嘴吞餌,遂成漁夫釣物。馮夢龍點評說:薛錄事被釣皆因“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

“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點評何等好??!對照現實生活,“薛錄事”這類“忍不過”的人物何止千百?

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型展覽”的反腐成果展區,曝光多名高官親手寫下的懺悔書,這些人的陷落,幾乎都有一個大致相同的“三部曲”:始則存有僥幸放松要求,繼而膽大肆意妄為,最后是高墻之內愧悔交加。

作為低等動物的魚,面對包藏禍心的誘餌和藏有殺機的魚鉤,它們既不可能“識得破”,更不可能“忍得過”;可作為黨的領導干部,面對種種“誘餌”,都明了其中包藏的禍心,都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也都清楚黨紀國法,但為什么還是“忍不過”?僥幸心理、賭徒心態是重要原因。但根本的還在于缺乏“忍得過”的定力。

“忍得過”是一種定力。這種定力,來源于信仰。戰爭年代,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而無動于衷,面對敵人的槍口屠刀而面不改色?!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是“主義”,是信仰,使革命先輩們始終保持“忍得過”的定力。今天,沒有了革命戰爭年代的那種血雨腥風的考驗,但卻充滿著種種誘惑。這些誘惑就像掛在“魚鉤”上的“誘餌”,各級干部能不能“忍得過”,就看自己的信仰堅守的功夫了。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定力,這是經久不衰的邏輯。

“忍得過”是一種定力。這種定力,來源于敬畏。在現代有序的法制社會,任何人都不能像脫韁的野馬無拘無束、任性而為,都要心存敬畏。敬畏,又敬重又畏懼之意也。敬畏法紀,敬畏歷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有敬畏就有約束,就有節度;沒有敬畏,就會隨心所欲,就會肆意妄為。你看落網“老虎”魯煒親筆寫下的懺悔書中所言不就是沒有任何敬畏而悔恨不已嗎?因此我們說,“忍得過”這種定力,與敬畏有著密切聯系。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在各種誘惑面前 “識得破”后“忍得過”,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忍得過”是一種定力。這種定力,來源于修養。忍字之下出豪杰。著名學者錢鍾書可作為“忍”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卻不為功名利祿所動,而是潛心書齋,求學海外。晚年更是耐得住寂寞拒絕各種媒體采訪,不出席各類公共場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來訪,他卻說: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雞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讀書、靜思,冷眼旁觀人生與社會。他不愿成為主流,認為成為主流,只能給思考、創作造成羈絆,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與誘惑。倘若背棄堅守,醉心于鎂光燈下,熱衷于出風頭,喜歡各種誘惑,最終只能一事無成,還會身敗名裂??吹贸?,錢鍾書“忍得過”的這種定力,來自于自身修養。

修養,關鍵在于修心,修心而應從修志、修行、修德做起,不斷使自己的心靈思想進入新高度、新境界。修心要修志,志當存高遠,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心智;修心要修行,具有明確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修心要修德,“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共產黨人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哲人教我們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即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重任。德薄是放在第一位的,足見德之重要。劉錫禹被貶后,居室一再縮小,有感而發,寫下名篇《陋室銘》,其中有兩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笨梢?,德在志士仁人眼中的分量。共產黨人更是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德行。

有了“識得破”的眼力,又有“忍得過”的定力,每臨誘惑有靜心,每遇大事有靜氣。有了靜心靜氣、自省自勵的淡泊,在欲望與誘惑面前做到無動于衷,在榮譽與屈辱面前鎮定自若、寵辱不驚、利誘不動,面對各種誘惑和復雜多變的形勢,就能堅守做人為官的底線,始終保持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干干凈凈為官,踏踏實實做事。

猜你喜歡
懺悔書修德修志
經我校教師為主體的修志團隊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團志”項目成果順利出版
丈母娘的懺悔
丈母娘的 懺悔
“索要懺悔書樣本”的另類解讀
編印發行《山西省第二輪修志指導手冊》
2013年河北區二輪修志工作扎實推進實現良好開局
于無聲處聞驚雷 鐵心修志譜新篇——憶陜西省軍事志副主編侯景文的修志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