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殖民視閾解讀《八月之光》中的身份困境

2019-12-05 02:43范勤勇武蓓春
科技風 2019年31期
關鍵詞:后殖民

范勤勇 武蓓春

摘?要:作為??思{的代表作之一,《八月之光》描述了被身份認同所困擾的各種人物,其中主人公喬·克里斯默斯的身份困境最具代表性。通過運用后殖民中關于“他者化”、“無家狀態”理論來分析喬所體現出來的身份困境及導致困境的根源,推斷出身份困境源于社區對個人的排斥和壓制:在一個排他性的社區中,個人對社會規則的反叛會導致個人被社會的最終淘汰。

關鍵詞:八月之光;后殖民;他者化;無家狀態

后殖民主義起初被用于分析文學文本中所體現出來的殖民或反殖民意識,然而霍米·巴巴擴展了這一理論:“研究的中心既不是民族文化中的主權,也不是人類文化中的普遍性,而是關注于……那些困擾現今無法訴說、無法被代表的過去?!盵1]這便使得這一理論可以被用于分析被忽略者群體的個人經歷。殖民意識可以使得殖民者將土著居民視為“次等人”,正如羅易斯·泰森在《當代批評理論》中所指出,“殖民者將他們自身看作一個人類應當所體現出來的化身,即一個合適的‘自我;土著人則是‘他者,因其不同所以低劣。這種將所有異己視為次等的做法被稱為‘他者化(otherness)”。[2]

內戰之后,南方社區仍然建立種族主義之上,黑人看作次等人并加以他者化。他者化是《八月之光》的一個重要的議題,這突出地體現在主人公喬·克里斯默斯身上。小說并未告訴我們他是黑人還是白人,他的雙重身份使得他自出生以來一直受到社區的排斥和邊緣。喬的祖父海因斯和繼父麥克依琴不僅自己按照社區的規則行事,同時也希望并強迫他人同他們一樣。海因斯在喬很小的時候就將種族主義觀念灌輸進他的頭腦里:他自愿成為孤兒院的看門人不是為了來照顧他的外孫,而是在執行上帝的旨意來懲罰他女兒的罪惡和淫蕩。在他看來,他的外孫就是女兒受到魔鬼的驅使而與黑人所產下的小黑鬼,為了懲罰這種混血的罪惡,他首先確保自己的女兒死于難產,然后慫恿其他小孩叫他的外孫“黑鬼”,使得喬從小就深受種族主義的影響,并從心里對黑人有強烈的憎恨感。他的繼父則是想要將清教戒律和性別主義鞭入到他幼小的心靈里去。當他只有八歲的時候;繼父麥克依琴則強迫他在禮拜日早餐前背誦《教義問答手冊》,甚至冷冰冰地用皮鞭抽打著他瘦小的身體,體罰加饑餓使得喬終于暈倒了。雖然當時他只有八歲,但是他牢牢地記住了這一天,因為多年以后他依然感嘆:“我在這一天成年了”。[3]事實上,他所謂的“成年”指的是他終于形成了那種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

后殖民理論的另一重要主題是霍米·巴巴所提出的“無家狀態”(unhomeliness),他在《文化的位置》中指出“混雜理論的中心概念即是‘無家狀態”,[4]哈比也贊同他的觀點:“混雜理論表達的是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狀態,就像是站在兩種文化之間的人一樣”。[5]杜波伊斯也在詩歌《我們的精神奮斗》中指出這種雙重身份帶有極大的摧毀性:“在一個黑暗的身體中有兩個交戰的意識理念,只有依靠他的頑強意志才使它不會被撕裂”。[6]泰森則進一步指出一個人無論處于哪種文化都不會有歸屬感,一個人的身份危機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心理逃犯。[3]《八月之光》即是一部有關于喬的流浪漢型小說,他自成人以來就一直處于逃離之中,即使在與喬安娜同居的那三年中他也不停地暗示自己應該馬上逃走,這種流浪是一種尋找自身身份的心里逃離。喬的無家狀態根源于他童年時的經歷,他從來都沒有得到親情般的關愛。他的祖父海因斯可能算作他童年時唯一在身邊的親人,然而海因斯的陪伴只是為了執行上帝的旨意來懲罰他身上的罪惡。他的繼父則從收養時就把他當作自己的物品看待,“他會以同樣的目光去估量一匹馬或一張用過的犁,如果他事先相信會發現紕漏,事先又了購買的打算”;[3]這種扭曲的心理影響了他一生,他將工友拜倫遞過來的午餐稱為“臟玩意兒”,[3]也把喬安娜為他準備的飯菜憤怒地扔在墻上。這些事件都表明他有著嚴重的心理危機,只能通過違反社區所規定的方式來生存,這一切都源于他無法得知的自身身份,正如布萊卡斯坦指出的:“擁有一個身份:便是一個人;有兩個身份,則什么都不是。喬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體和否定體:既是白人又是黑人,然而卻什么都不是”,[7]這種身份缺失使得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毫無歸屬感。

??思{并沒有有意地去描寫某一個人的變態心理及行為,而是像后殖民理論家所關心的一樣,去探討被邊緣化和他者化的文化群體。小說中幾乎所有主要人物也都經歷了身份問題上的困境,比如牧師海托華對自身性別身份、喬安娜對加爾文教和肉欲間產生的困惑。這種普遍的身份困惑正如上文對喬的分析一樣,是內戰后南方社區所形成的,對違反規定者實行他者化,在他們身上強加雙重身份,從而使得他們產生無家狀態感所造成的。通過后殖民閱讀,我們可以看到身份困境對于現代人來說是普遍存在的。困境產生的根源不在于個人的行為對錯,而在于此行為與社區之間的關系。身份困境是這部小說的最重要的主題,說明一個人如果想要擺脫身份困境就必須按照現有的社區規則來行事。

參考文獻:

[1]霍米·巴巴.文化的位置[M].紐約:勞特利奇,1994.

[2]羅易斯·泰森.當代批評理論[M].加蘭出版公司,紐約和倫敦,1999.

[3]威廉·??思{.八月之光,藍仁哲譯[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4]Farahbakhsh,Alireza.“Bhabha在J.M.Coetzee的敵人中的不合理概念:后殖民閱讀.”國際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期刊(IJSELL)[J].2016,7,4(7):105-112.

[5]哈比 M.A.R..文學批評與理論史:從柏拉圖到現在[M].Blackwell,Malden,2005.

[6]W.E.B.杜波伊斯.“我們的精神奮斗,”黑人民俗的靈魂[M].北京:中國國家出版物進出口公司,2007.

[7]安德烈·布萊卡斯坦.“八月之光:封閉社會及其主題”,紐約八月新論文集[C].劍橋大學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范勤勇(1982-),男,漢族,安徽郎溪人,碩士,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武蓓春(1980-),女,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猜你喜歡
后殖民
《自由國度》中桑托什的文化移置體現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幸福蛋糕店》
新殖民視角下《六號染色體》的后殖民解讀
新殖民視角下《六號染色體》的后殖民解讀
從《?!房戳魃⒆骷規烨械耐讌f
通過《翻譯的政治》解讀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翻譯思想
后殖民語境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天真”背后的文化差異和誤讀
身著和服的“東方灰姑娘”
全球化后殖民語境下的《山河故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