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分析

2019-12-06 06:33唐泳
中國市場 2019年30期
關鍵詞:解釋結構模型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整理和分析,從知識的視角篩選出可能影響企業抗風險能力的11項主要因素。運用ISM方法建立多級遞階的解釋結構模型,明確了各因素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結果分析表明,識別能力、獲取能力、技術知識和市場知識對企業抗風險能力有直接的影響;合作化能力、社會化能力和系統化能力對企業抗風險能力有潛在影響;人力資本、激勵體系、文化氛圍和組織結構是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深層次根本影響因素。

[關鍵詞]企業抗風險能力;解釋結構模型;企業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0068

1引言

當知識已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時,企業的運營活動更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知識活動過程,而其中風險的大小與企業內外各方面的知識有明顯的關聯性影響。企業對其技術、市場、產品和客戶的知識掌握得越多,就越能在競爭中取勝。知識幫助企業從容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是企業在不確定性環境下抵御風險和獲取競爭優勢的基礎,因此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本質是知識?;谥R的抗風險能力同企業的績效、成本或效率等一樣,可以反映企業的能力特性。

2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本質及影響因素

21企業抗風險能力的知識本質

從組織分析的三個基本視角即資源觀、能力觀和知識觀進行分析,都可以發現企業抗風險能力的知識屬性。從資源觀視角看,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依賴于其所擁有資源的獨特性和冗余性,資源包括各種物質、人力、技術、知識等企業擁有、控制或可以接觸的有形或無形的資產。而在這些資源中,知識因其難以流動和普遍適用的特征而被視為最重要的資源。知識有利于企業更準確地預測環境的變化趨勢并采取適當的行動,因此,知識已成為企業抵御環境風險的關鍵性資源。從能力觀視角看,企業能力正從對有形的物質形態的依賴轉向越來越多地依靠無形的知識。知識資源是企業能力的基礎。對知識資源的使用被認為是動態能力發展的核心,動態能力也是一個知識處理的循環流程。企業的本質要素是創造、轉移、組合、集成和利用知識資源的能力。從知識觀視角看,企業作為異質性知識的集合體,其競爭優勢源于對知識的創造、存儲及應用。知識的積累,以及更多的慣例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最終體現為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中的抗風險能力。因此,無論是傳統的資源、能力視角,還是知識視角都認同企業抗風險能力的知識本質。

22基于知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影響因素

企業抗風險能力本質上是企業充分運用知識,對各種資源進行重構和整合以應對風險、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是受多個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依據其知識本質,主要影響因素為知識吸收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知識創造能力和組織知識。而每個影響因素又受到多個次級因素的影響。結合相關重要文獻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出當前研究中能反映出企業這四個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取出可以表征基于知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構成的相關影響要素,并在征詢專家意見后,本文對基于知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如下的解析:將吸收能力劃分為識別能力和獲取能力。將知識創造能力劃分為人力資本、激勵體系、文化氛圍和組織結構。將知識整合能力劃分為社會化能力、系統化能力和合作化能力。將組織知識劃分為技術知識和市場知識兩個因素。各因素的相關描述見表1。

3基于ISM方法的分析過程

解釋結構模型法簡稱ISM方法(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其主要特點就是將復雜的系統分解為若干要素,通過對表示要素之間直接聯系的鄰接矩陣的邏輯運算,得到可達矩陣。然后根據可達矩陣,找出可達集合和前因集合,進行等級劃分,最終使復雜系統分解成一個層次清晰的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

31各因素間的關系分析及鄰接矩陣的構建

遵循ISM方法的工作程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請前期參與因素提取的專家對表1中各因素兩兩之間的直接影響關系進行判定,并用鄰接矩陣表示。這些專家包括高技術企業高管1人、中層管理人員3人、大學管理學院的學術專家5人。對于各專家意見有分歧的少數幾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判定結果,得到如下鄰接矩陣(見圖1)。鄰接矩陣中行要素對列要素有直接影響,則賦值為1;無直接影響,則賦值為0。

32求出可達矩陣

可達矩陣表示了系統中從一個要素到另一個要素是否存在可以到達的路徑,它既能表示系統各要素之間的直接關系,也能反映各要素之間的間接聯系。上述鄰接矩陣經過計算后得如下可達矩陣。

33分析可達矩陣進行系統結構劃分

基于可達矩陣,找出可達集合、前因集合,以及它們交集。若R(Si)∩A(Si)= R(Si),則 Si 為最上位等級的要素。得出最上一級要素后,把它從多級遞階結構中劃掉,再用同樣方法求得下一級的各要素,以此類推,便可逐級地把各要素按等級劃分出來。

根據分析,可以得出四層遞階的解釋結構模型(見圖3)。

通過解釋結構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到,第一層的識別能力、獲取能力、技術知識和市場知識,為表層直接影響因素。第二層和第三層為中間潛在影響因素,分別為合作化能力、社會化能力和系統化能力。第四層為深層根本影響因素,分別為人力資本、激勵體系、文化氛圍和組織結構。

4結論

抗風險能力體現了動態競爭環境下企業能力的新要求,從知識的視角來研究企業抗風險能力是一種新的探索?;谥R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運用解釋結構模型,將各因素的關系層次化,清晰地展現出企業抗風險能力內部的多級遞階結構,為有效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PRIETO I, EASTERBY-SMITH M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 integrative role for learning[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19: 235-249

[2]唐泳基于知識的高技術企業抗風險能力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張曉冬,李英姿,管理系統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基金項目] 云南財經大學校級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知識的高技術企業抗風險能力研究”(項目編號:80029990073)。

[作者簡介]唐泳(1970—),女,漢族,云南昆明人,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管理、戰略管理。

猜你喜歡
解釋結構模型
基于ISM的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高中化學必修1內容比較分析
種糧大戶擴大農地規模意愿存在盲目性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