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經濟下消費者的得失

2019-12-06 06:26蔣春橋
商情 2019年47期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維權

蔣春橋

【摘要】互聯網不僅是技術平臺、也是多元化的商業平臺和系統性的管理平臺。隨著互聯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其網絡規模、用戶規模迅速擴大,互聯網的媒體價值和經濟價值受到普遍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既需要不斷深化互聯網的應用,也需要轉變觀念,調整思維方式,學會互聯網思維。本文首先以消費者權利、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入手,進而分析消費者權利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經濟法視閾下消費者權利保護的完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消費者權力;維權

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脈絡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相關業務和服務能力的提高,金融這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其業務提供者已經從傳統單一的由銀行進行提供向著當前的多元化方向進行快速變革。針對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在對其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需要給予一定的寬松條件,從而有效促進其能夠真正走上快車道。從產業層面進行剖析,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便是將互聯網進行有效的應用,從而形成金融行業互聯網化的快速轉變,使得互聯網與金融能夠實現有效融合。同時,從金融創新角度進行分析,互聯網金融仍然沒有超出金融的范疇,互聯網金融屬于金融行業中的新形式,這種服務方式上的變革能夠將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實現對信用等級進行積極的甄別,并且還能夠使得交易的成本出現大幅度降低,并對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進行了緩解。

二、消費者權益的正確認識

消費者權利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消費者權利法案,在我國正式出現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中則是在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面。所謂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所享有的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即消費者所享有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断M者權益保護法》是消費者在其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進行維權所依據的重要法律,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立法目的,通過法律條文的方式明確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爭議的解決及法律責任等重要內容。

(一)基于迪士尼樂園的案例分析

中新社上海8月13日電(許婧、張冬俊、周卓傲)雖然明確回應稱規定禁止游客攜帶食物入園與中國大部分主題樂園以及迪士尼在亞洲其他目的地一致,但上海迪士尼樂園仍因“禁止自帶飲食成被告”登上微博熱搜榜,迪士尼是否侵犯消費者權益再度引發熱議。2019年1月30日,華東政法大學大三學生小王攜帶零食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時,被園方工作人員要求開包檢查并加以阻攔。小王認為園方的規定不合理,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同年3月,小王與三位同學一起向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請了訴訟。目前法院審理還在進行中。事件一經網絡發酵,隨即遭致廣泛質疑:迪士尼是否有“禁帶飲食”“翻包檢查”的權力?園區內售賣高價餐飲是否合理?對此,有網友認為迪士尼工作人員人為翻包行為很過分,侵犯了游客的隱私權。

(二)消費者權益被侵犯存在的主要問題

時至今日,在《電子商務法》施行,《反壟斷法》修改的背景下,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問題,仍舊未得到有效的回應和解決,缺乏實質性、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去解決經濟飛速發展衍生出的新型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如:在游戲中玩家購買虛擬貨幣時遭遇到欺詐行為如何定性?通過互聯網的拍賣行為是否可以適用《拍賣法》?諸如此類的問題尚且還有許多,大多數為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民商事行為。此外,從司法實踐角度進行分析不難發現,當消費者維權時,往往由于現行訴訟制度、司法程序過于復雜效率低下而導致對維權信心不足最終放棄維權。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相應的其購買力和支付能力也極大的提升。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多數消費者往往在購買商品之前,對要購買的商品缺乏明確的目標,甚至是沒有了解,往往在市場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會被銷售人員誤導從而失去了判斷意識,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或者是產品信息不對稱的商品,為商品的后續服務維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但是卻很少有權益受損的消費者通過法律的渠道進行維權并獲得應有的賠償。通過研究不難發現,在我國,大多數消費者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了解不多,對如何維權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缺乏認知,缺少強烈的權利保護意識。加之傳統的“不打官司”思想的影響,導致大多數消費者在協商過程中獲得賠償后選擇息事寧人,殊不知幫助不法商家躲過了法律的制裁。

(三)消費者權力保護完善的途徑

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新興交易渠道的不斷興起,我國現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不足以解決我國龐大的經濟市場中不斷涌現的各類問題,因此,亟待通過法律手段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保護消費者權利保護的眾多方式方法之中,法律是最有效且最容易被消費者和銷售者雙方接受的方式。因此,要想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建立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改變僅僅依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支撐的局面,要充分吸收《電子商務法》中的法律條文,結合《反壟斷法》修訂的契機,結合司法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建立起系統科學的消費者權利保護法律體系。要在完備的法律基礎之上,結合電子商務等新型產品的特點,在法律法規中明確銷售者及消費者的權利義務,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合理的賠償制度,設立嚴格的追責程序,規范相關部門合理合法行使職權。要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救濟方面的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使廣大消費者群體知法懂法,以此推動學法用法。要嘗試建立系統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援助服務中心,降低消費者維權的法律成本,方便權利遭受到侵犯的消費者及時維權。在立法中要提高不法商家的違法成本,加大懲處力度,不但要在物質上予以補償賠償,更應當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參考文獻:

[1]董瑞玲.消費者權利的經濟法保護研究[J].法制博覽.2019,(3):167-168。.

[2]劉盛德.消費者權利的經濟法保護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6,(16):130.

[3]李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利的民法保護研究[D].蘭州大學,2016.

[4]魯元珍.“互聯網+”:給文化產業帶來什么[N].光明日報,2015-03.

猜你喜歡
互聯網思維維權
“過程復雜”成維權痛點
維權訴訟知多少
上海成立全國首個地方商標海外維權保護機構
3·15 維權特別活動
湖北移動12315消費者維權站創新維權方式
B站啟動UP主維權計劃侵犯版權將嚴肅處理
淺析移動互聯語境下中小成本電影去中心化的創作趨向
論述互聯網思維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