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京族及其他

2019-12-10 10:04肖龍
民族文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阿媽

肖龍(蒙古族)

2018年冬天。

無雪。無風。這對于近些年蒙南地區來說,冬天無雪是常態。就像人冬天要穿棉襖,夏天要穿單衣一樣。但要說無風,那可是件稀奇古怪的事了。風婆子扎緊褲腿,天邊溜達去了,給大地留下難得的清凈。窗外天靜著、云靜著、樹靜著,唯有麻雀是動的。麻雀從樓前飛過,把碎碎的唧喳聲撒到樓下。女人晾著剛洗過的衣服。(晾衣繩是用廢棄的電話線做的。在綠化地的兩棵榆樹間隙連接起來)。掛上去的衣服,水還沒來得及滴落就幾近半結冰狀態,水滴越拉越長,顫顫悠悠,像倒懸的透明葫蘆,正午的陽光給它涂了層晶瑩的釉彩。

這是個無甚特別、像眾多冬日一樣庸常的日子。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冬日(離元旦還有兩天吧?),我接到我的中篇小說《舞蹈》獲得《民族文學》年度獎的消息!

時下文學獎項眾多,林林總總。但《民族文學》年度獎以其公正、公平、嚴肅,逐漸成為國內含金量高、備受眾人矚目的獎項。獲得《民族文學》年度獎是作家的一種榮幸。

《舞蹈》發在當年《民族文學》3期頭版頭條位置,小說講了個夢境成真的故事。在新舊交錯之際、留存與舍棄之間,最好的發泄方式就是自我麻醉,憑空臆造故事來填補空虛的生活。一個謊言就這樣產生了。謊言經過加工,你一句我一句,添油加醋,就成了一件無可爭議的事實,真得不能再真。于是人們在謊言中尋找安慰,尋找過去遺失的記憶……

舞蹈是告別儀式,也是某種象征。這篇并不太長的小說我是花了力氣的,也耗費了我許多精力。從故事的采集,到情節的整理,到理念的思索,直到坐下來寫作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記得動筆時恰值秋末冬初,綠化帶榆樹的黃葉開始從枝頭脫落,坐著風搖的秋千,忽上忽下,片片打在窗子上,清脆的叮咚聲和著我手指敲打鍵盤的聲音?!段璧浮烦醺逋瓿珊?,一陣地動山搖的鞭炮聲在小區里炸響,才知道是元旦將近了。

小說投給《民族文學》雜志。三天后接到哈聞老師的用稿通知。哈聞老師在《民族文學》一直是我的責任編輯。1994年,他從自然來稿堆中撿出一篇題名為《黑太陽》的小說,覺得不錯,發在頭條,隨后被中國外文局作為“中國文學精品叢書”系列翻譯介紹到國外。那是我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上寫的第一篇小說。后來我知道,哈聞老師當了副主編,《舞蹈》是他作為責任編輯編的最后一篇小說。

2018年《民族文學》年度獎頒獎地選在廣西。4月末,我拖著行囊走進素有“海洋城市”稱號的防城港市。

再有十天,是劉嘩嘩的生日了。

恰巧是村子里的“哈節”。

劉嘩嘩今年16歲。兩年后,他在村子老人眼中將是成年人了,便有了參加哈節“坐蒙”的資格。但是他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比如現在,他就為中考結束后的去向猶豫著。等待是最熬人的。開學后,他將去防城港市或是更遠的省城南寧去讀高中。去,他從小到大還沒離開過父母,對家鄉難免留戀;不去,城市的誘惑又讓他難以割舍。這兩天他正為這事左右為難,舉棋不定。

父母出海了。家里只剩下劉嘩嘩和大黃。大黃是條看門狗。大黃用舌頭把睡夢中的劉嘩嘩叫醒后,就跑到街上找玩伴去了。竹籠里放著阿媽做好的白米飯、香煎紅魚和炒粉。劉嘩嘩不想吃,他沒有胃口。走出院子,街上靜悄悄的。因為此時正是捕南蝦的季節,人們都下海了,村子里看不見一個人影。只有村頭那棵老榕樹泰然地立在那里。老榕樹是劉嘩嘩的“契爺”(當地風俗:嬰兒出生后要找算命先生占卜“定花根”,若占出嬰兒命中帶“煞”,其“煞”屬什么,就要認什么作為嬰兒的“契爺”即義父,以便“解煞”、“免苦”)。

劉嘩嘩坐在老榕樹下一條廢棄木船的龍骨上,舉目眺望。大海蒼茫,波浪涌動。不遠的灘涂上,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在海邊趕海。女人上身穿水紅色緊身窄袖無領對襟短衣,下身是長而寬大的黑色褲子,頭戴尖頂斗笠,身后背著細竹編的魚簍;孩子兩三歲大小,開襠褲,壺蓋狀的一綹頭發翹翹著,紅肚兜上繡的荷花依稀可見。這讓劉嘩嘩想起電視《西游記》里的哪吒。小男孩光著腳丫在海灘上跑,把水皮踩得噼噼啪啪響。母親笑著在后面追趕,邊追邊喊:“你這‘楞整!再亂跑,瞧‘沙蟲媽不捉了去……”

“楞整”在防城港方言里是“淘氣”的意思。沙蟲媽是當地傳說中吃小孩的妖怪。每當有小孩哭鬧不止時,阿媽就會指著霧蒙蒙山頂上的獨樹影說:“你睇。還敢哭,沙蟲媽聽見食你細人?!?/p>

劉嘩嘩聽外婆講過《沙蟲媽的故事》:從前巫頭島有家李姓人家,夫妻下海去捉沙牛公(沙蟹),把兩個女兒留在茅寮屋里看家。傍晚,沙蟲媽來了。沙蟲媽用野果粘額頭上冒充外婆,騙開姐妹倆的門。夜里,沙蟲媽先捉雞籠里的雞吃,嚼雞骨頭的嘎嘣聲引起姐妹倆懷疑。她們意識到沙蟲媽在跟前了。姐妹倆冷靜地想著對策。用屙尿借口逃出屋子,然后鎖住門大喊:“天嚦嚦,地嚦嚦,三更半夜雷公劈?!鄙诚x媽怕雷,慌忙躲進柜子里。姐妹倆鎖住柜門,用熱水把沙蟲媽燙死了。

從北國到南疆,季節變換讓人猝不及防。

由于航班延誤了,到達南寧吳圩機場時已是深夜。走出機場,一陣熱浪撲面而來。我們幾個還穿厚衣的北方人,頓時大汗淋漓。好在雜志社會務人員安排周到,提前一天趕到南寧,早早訂好賓館。賓館離機場只幾分鐘路程,避免了很多尷尬。

住進賓館,趕緊換夏衣。

在賓館逗留半日。天驟然落雨。等后續各地作家聚齊。下午雨霽天晴,大家乘大巴車趕往目的地——防城港市。

路上,一片片亞熱帶雨林從車窗閃過。來迎接我們的防城港市文聯的小伙子,用帶著客家口音的普通話介紹著防城港這座南國邊陲城市:“防城歷史悠久,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集濱海城市、邊關城市、港口城市于一身,被譽為‘邊陲明珠,中國金花茶之鄉、中國白鷺之鄉、中國長壽之鄉……‘援越抗美時期,是中國支援越南的‘海上隱蔽運輸航線,被稱為‘海上胡志明小道……防城港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其中壯、瑤、京三個世居少數民族占全市將近一半人口。京族是以漁業為主的‘海洋民族,歷史悠久,獨特的文化風俗引起世人關注……”

第二天上午,頒獎典禮如期舉行。新老作家濟濟一堂,呈現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本屆獲獎作品包括蒙古、仡佬、布依、滿、壯、彝、回、維吾爾、藏、哈薩克、朝鮮等11個民族作家翻譯家的精品力作。頒獎典禮結束,前往防城港核電站、防城港鋼鐵基地、防城港務集團碼頭、東興市國門口岸參觀采訪,體驗這座海港城市運輸工業和高科技的飛速發展。

隨后又到京族博物館、京族澫尾哈亭觀看素有“仙琴輕舞”的京族舞蹈和獨弦琴表演。獨弦琴是京族地區特有的樂器,京語稱“旦匏”?!缎绿茣つ闲U傳》記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首,張弦無軫,以弦系頂。后來古時的獨弦琴絕跡于內陸,獨有京族地區流傳至今。在京族傳說中,獨弦琴是南海龍宮的仙琴。鯊魚精向龍王七公主求婚不成,盜走蜈蚣笛到京族地區興風作浪。七公主奉龍王之命,抱獨弦仙琴到人間降伏鯊魚精。鯊魚精趁七公主睡覺時將獨弦仙琴的琴弦弄斷,又把七公主的頭發拔得只剩一根。七公主用她最后一根壽命仙發,接上了獨弦琴。因為其是仙人所授,一直彈奏至今。

采訪后,《防城港日報》記者黃詩藝問我對防城港的印象,我脫口而出:“傳統與現代同步,科技與民俗共存,注定了這是座有包容、有生命力的城市!”

金色沙灘鋪滿晚霞。

海面上亮起一盞盞橘色的光亮。輕柔的光線在水波間蕩漾,仿佛是大海的催眠曲。那是漁民捕撈魚蝦時,誘蝦入網設的“蝦燈”?!案哕E捕蝦”是祖上留傳下來的古老捕撈方式。海面風浪大,水底水草多,淺海海域的南蝦多在海面一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動,這給漁民捕撈增加了難度。為使海水不沒過頭頂,先民們總結出這種用高蹺增加高度的行之有效的捕撈方法?!案哕E捕撈”專業要求很高,不但需要捕撈者有過人的膽量,還得有嫻熟的技術和體力:腳下站得穩,手上力氣沉?,F在,村子里掌握這種古老捕撈方式的漁民越來越少了。

劉嘩嘩的父親是“高蹺捕撈”的能手。

父親頭戴尖頂斗笠,腳踏木制高蹺,肩搭“Y”形撈架的架柄,在海里平衡用力緩緩推動撈網……

收網了。父親踩著高蹺朝岸邊走來。夕陽把父親的身影在沙灘上拉得很長,仿佛父親是從海洋走來的巨人。

父親坐在岸邊的礁石上,解下綁在腿上的高蹺,放在身邊,掏出煙袋抽煙絲。大海襯托下,脊背微僂的父親在劉嘩嘩眼中就是一尊雕像,一個古老的傳說……

劉嘩嘩崇拜父親,為自己的民族自豪。他聽村里老人講,他祖先秦漢時代屬南越國,后歸交趾郡,與駱越同住在越南的桃山,做海為生。明武宗正德六年。劉、阮兩姓在海上打魚,趕著一群大魚來到三山島上。當時三山島上荒無人煙,樹木豐茂,虎獸很多。先祖見此地人少,打魚做海容易,即住下來。其后劉、阮兩姓又回桃山邀來黎、李等姓同來做海,填海造田,共同生產,繁衍子孫后代……

劉嘩嘩走過去,接過父親手中的高蹺。父親收起煙袋站起來,“分數下來了么?”父親問。

劉嘩嘩搖搖頭,“還沒有?!?/p>

“哦。哦?!备赣H說。父親伸手撫平孩子被海風吹亂的頭發。父親打量著這個比他高一頭的纖細的孩子。兒子長大了,他多想把孩子留在身邊呵!這樣他有了幫手,祖宗傳下來的“高蹺捕撈”技術也不會失傳。但孩子有自己的學業,有自己的前途。沙灘應該托起孩子走向海洋肩膀,而不是羈絆。

父親用粗糙的手抹了把臉說,“學費都準備好了。在阿媽的柜子……今年的魚汛旺,會有好收成?!?/p>

父子倆摸黑往村子里走著。

劉嘩嘩心里一熱,突然說:“阿爸,你教我捕魚吧!”

父親背影一震。他朝后瞥了眼劉嘩嘩,生氣似的大步朝前走去。石條瓦屋里亮起燈,趕海的阿媽回來了。大黃從黑影里撲向父親,然后又躥進劉嘩嘩的懷抱……

哈節到了。

哈節又稱“唱哈節”,是三島京族的傳統節日。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遠古時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教漁民唱歌。歌詞多是同情人民疾苦、諷刺封建壓迫內容,受地主迫害。人們為紀念歌仙,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

另一個民間傳說:北部灣岸邊的有條吃人成性的蜈蚣精,凡從白龍嶺海域過往的船只都要送活人給它吃,不然就會翻船,害得漁民不得安寧。有一位神仙化作乞丐,為民除害。神仙搭船過海,當蜈蚣精張口撲來時,神仙把煨得滾燙的南瓜讓船工抬起塞進蜈蚣精的嘴里,燙死的蜈蚣精尸斷三截,逐成澫尾、巫山、山心“京族三島”。蜈蚣精被除后,京民安康,漁農豐收。于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為“鎮海大王”,建哈亭祭祀,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

哈亭正堂設有神臺,供奉全村敬奉的“鎮海大王”“陳朝上將”以及祖先的牌位。

哈節內容由迎神、祭神祭祖、鄉飲娛樂(坐蒙)、送神四部分組成。迎神:唱哈前一天,由“香公”率領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把神迎進哈亭,封“亭杠”。祭神:下午3點,祭祀儀式開始。主祭帶領人們迎接來自海上的各位神靈和祖先進入神位?!拔套!闭b讀祭文,向諸神敬酒獻“金銀紙寶”。由“桃姑”唱“進香歌”,跳“進香舞”、“天燈舞”。鄉飲娛樂:入席飲宴“聽哈”稱為“坐蒙”,這是哈節高潮。唱哈由能歌善舞的歌手“哈妹”主唱,歌本多用喃字寫成,內容記述京族歷史傳說,家庭倫理,忠孝禮義故事,還有漢族古典詩詞等。

最后是送神:哈節最后一天,香公在神前念誦《送神詞》,撤下“亭杠”,哈妹跳起“花燈舞”將神平安送走。

中考分數下來了。

是班主任打手機通知劉嘩嘩的。那是哈節后的第二天。阿爸和阿媽正在院子里給豬仔洗澡。哈節“坐蒙”登記的冊子上阿爸的名字在前十名。按傳統規定,“坐蒙”登記冊上排名前十的人,將是“哈頭”籌辦祭品的人選;各抓一只豬仔回家養著,稱為“養象”。被“養象”的豬仔要好生養護,不得弄臟,每天洗得干干凈凈,也不能咒罵。來年哈節時,誰家豬養得大就選誰家的豬用于祭神。這是件幸運的事。

劉嘩嘩走進院子。小聲說:“分數下來了?!?/p>

“考得怎樣?”阿媽停下手中活計,問道。

“班里第一名。全校第三名?!眲W嘩說。

“好樣的。我兒子爭氣!”阿媽說。

“阮老師說我這分數,能報……能報南寧二中?!?/p>

阿媽瞅瞅父親。父親沒有說話,把洗干凈的豬仔抱起放進豬籠里。撲撲手,眼睛從掛在墻壁上的漁具掃過,望向蒼茫的大海。然后用粗糙的手抹了把臉說:“好呵好呵,咱上最好的學校!只要你有心,阿爸阿媽供你……”

猜你喜歡
阿媽
阿爸阿媽
蠟梅一樹綻放
阿媽
橘子花開的時節,我又想起了你
為了失去
為了失去
為了失去
一位藏族老阿媽和五星紅旗
媽媽的辮子
阿媽·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