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只會“說話”,但不懂“對話”

2019-12-11 02:07陳禾心理學教授編輯春苗設計龐婕
媽媽寶寶 2019年12期
關鍵詞:談話親子寶寶

文/陳禾 心理學教授 編輯/春苗 設計/龐婕

陳禾經歷/親子教育專家、應用心理學教授、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顧問、陳禾親子教育研究室主任。

在一次座談會上我提出“對話”這個話題,幾位媽媽都笑了,說:“對話還不就是說話嗎?說話誰不會?”

“對話”當然是“說話”,卻不等于“說話”?!皩υ挕钡年P鍵在“對”,包括理念上的身份對等和技巧上的對談。我們教導孩子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兩個人說話,要輪流說,一人說,一人聽,聽完聽懂了才回應?!焙⒆赢斎簧矸輰Φ?,所以只強調基本的方式。幼兒談話時總是搶著說,誰也不愿意先聽對方說,很容易爭吵起來,因此要他們先學會輪流說,學會回應對方的話。但媽媽和孩子“對話”就不能只是這樣。為什么?

許多媽媽在“每日微博答疑”專頁向我提問的教養問題,其實都和“對話”有關。說的具體些,就是在“怎么說孩子才會聽”和“怎么聽孩子才會說”這兩個問題上沒法好好把握所造成。

三類對話,各有不同的模式

親子對話,從目的來看,可以分為三類:

1輕松談天每天的親子時間,隨意地談談說說。想知道寶寶這一天來對某些事的想法或感受,或在幼兒園中的生活與學習概況,都可在談話中獲得了解。

2學習引導寶寶玩游戲或從事某個活動時的交談,話題是有針對性的,重點在引導寶寶學習,因此必須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專注于所從事的活動。

3解決問題針對寶寶某個行為的教育,或情緒問題的疏導,話題局限在所發生的事,重點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談話必須有方法、有層次,才能達到目的。

目的不同,談話的方式、應用的技巧也要不同。然而,許多媽媽在和寶寶談話的時候,常常出于習慣,總是忘了“對話”,把自己變成教師,不是大談道理,就是針對寶寶的行為批評教訓;或者像個商品銷售員,滔滔不絕地占據了說話的主動權,讓寶寶插不上口,只有被動地聽著。這兩種談話的方式都不能說是“對話”,因而不能發揮對話應有的作用。

對話,首先要嘗試進入寶寶的“世界”

寶寶的世界還很小,但盡管很小,許多媽媽還是很陌生。陌生,就是說媽媽在和寶寶談話的時候,沒法進入寶寶的世界,不了解孩子當時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于是思想脫離寶寶的具體情況,自我中心的意志主導了思維,話雖然說了很多很多,實際上和寶寶并沒有進行交流。

怎樣才能夠讓對話發揮交流的作用呢?首先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蹲下來”并不是表示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蹲下來說,而是強調心態調整的必要。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臉對臉,眼睛對視,這樣的姿態表示了“我們是平等的”。所以關鍵不在形式上的蹲下來,而是在平視中和孩子的平等互動,這樣就能夠進入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心情和需求度。

● 在孩子來說,他親近父母、相信父母,絕不是想聽父母說道理,更不愿意被父母指手畫腳地管束,而是因為父母能夠關注他、愛護他,能夠理解他的需求。事實上,孩子對于“需求”也是有層次的,他關注父母的態度和被關愛的感受遠大于需求的立即獲得。

● 在父母來說,由于居高臨下,個人中心的習慣性思維讓他們無法進入寶寶的世界,這樣即使關愛孩子,想站在寶寶的角度思考,也因為只能看到表面現象,無法感受寶寶內心的想法,于是不能建立情感連接,溝通不暢,任何談話都不能和孩子取得共鳴。

那么,“蹲下來”的心態為什么能夠和孩子共同成長呢?

懂得“對話”,才能讓寶寶從被動轉為主動

只要寶寶會說話,“對話”就不應該是難題。然而,在習慣性思維下,許多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動中,總是把話語權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不是把話說完,就是總提問,讓孩子回答。父母這么做是不自覺的,出發點還是為了關心,為了要孩子懂道理,原則上并沒有錯。然而,孩子有話沒機會說,有自己的主意沒機會表達,有委屈要申訴插不上嘴。這樣的談話沒有“交流”,孩子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于是漸漸變得不聽、不回應,有問題、有困惑,都沒法獲得父母的幫助,漸漸也就“冷了心”,對父母的信任度漸漸喪失。這種情況誰都沒錯,但后果是兩敗俱傷。

溝通是技術活,而溝通的順暢與否就看對話。對話必須是雙向的,互相交流的。由于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父母在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話題的引導,并利用身體語言來加強表達力。那么,父母如何主導一場對話,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呢?

● 建立平等對話的談話模式:輪流說,一人說,一人聽,聽完聽懂才回應,這時主賓易位,誰也不能獨占話語權。要讓孩子明白這是談話的正確方式,并身體力行,做出良好示范。

孩子還不具備話題的組織能力,總是想到什么就急著要搶先說,如果父母忽視了他的這種需求,占據了話語權,他的表達欲望受阻,立刻便會亂了思維,陷入困境,父母說什么,他都無法平心靜氣地聆聽。而在父母方面,由于關注一個事件,總想立刻讓孩子明白,同樣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種場合,父母肯定是處在強勢一方,占據主動權毫無困難。這樣親子雙方的思維就連接不上,父母不和孩子同調,孩子就只好唱反調,漸漸變成對話沒法再進行下去。于是通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說了許多話,孩子看似在聽,事實上聽覺系統一片凌亂,這就是所謂“心不在焉”。

● 引起談話的動機:提出事件,最好只用三兩句話,表達出對該件事的關心,但不加上判斷或批判,要把話題開放給孩子,只是提出思考的方向或表示想知道事件的發生和經過。如果話題是孩子先提出,那么就抓住一個要點,引導孩子先說出事件的經過或造成的情況,自己先不表態。這樣做,是把談話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能夠暢所欲言。如果父母一開頭便用提問的方式,孩子的思維沒法立刻“轉軌”,思路跟不上父母的節奏,就會啞口無言;如果用責備式語句詰問,聲色俱厲,孩子立刻陷入惶恐不安,也就無法回應。

● 鋪設談話的情境:說話,當然是要對方聽懂、聽得舒服,才會愿意聽、用心聽。所以要堅持三大原則:一是使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詞語,要說得清楚、具體,不能東拉西扯、嘮叨不停;二是聲音柔和,說得慢些,并配合身體語言,盡量發揮語言的親和力。孩子多數都是慢熱型,配合他的節奏,才能獲得共鳴;相反,面對急躁的孩子,必須以柔克剛,盡量發揮輕、柔、慢的功力,緩解他的情緒,為對話創造條件。三是給孩子“打開一個缺口”。每一段對話,都要“留有余地”,讓孩子可以接上話題,如果父母總是把話說滿、說完,等于關上了閘門,孩子就接不上話,溝通也就中斷了。

● 區分談話的性質:不同目的的談話采用不同的對話方式。例如談天,輕松對話,無所不談,不必集中在一個話題上,要抓住有趣的事件制造“談笑風生”的情景,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事實上,父母想知道更多孩子的想法和生活感受,只有通過這種不經意的交談,孩子才會說出來。如果是處理孩子某個教養問題的談話,就要先從“同調”下手?!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說出他的想法、做法和當前的感受,讓孩子感覺你完全了解他的情況,同情他的處境,這樣,才能讓他放棄防御之心,消弭抵觸情緒,這時再進入正題,就能夠獲得他的信任與合作。如果父母擺出訓誡的姿態,就會立刻激發孩子的警惕性,接下來就難于完成對話。

成功的對話,不只是密切了親子關系,也讓孩子主動改變自己,獲得成長。而作為父母,也會對自己的作為充滿信心,提高了教養能力。

猜你喜歡
談話親子寶寶
班主任的談話藝術
未來5年,你會不會成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從海大薛華的談話中,窺見“危與機”
BABYPIG/寶寶豬 BXS—212
可愛寶寶超級秀
教你如何發起談話
(1)閱讀理解兩則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