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2019-12-12 10:02龔芯巧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創設情景語文味小學語文

龔芯巧

摘 要:在小學的課程中,語文無疑是學生最主要的課程之一,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說,老師們更多的是把工具性的語文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語文本身,這就導致學生在應對考試時得心應手,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不知如何運用語文進行表達。所以新課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味”的概念也開始被老師熟知并廣泛運用到教學中去。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呢?這是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味;創設情景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把考試作為學生學習的目的,學校和家長更多的也是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對語文本身的學習。而我們讓學生學習語文是為了啟迪和發展學生的智力,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與人交流,通過語文的學習把朦朧的思想變清澈,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得有條理。如果我們更重視語文的工具性而忽略語文的人文性,那么就是本末倒置了。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實現。

一、朗讀讀出“語文味”

朗讀是一種出聲閱讀的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的起點,朗讀是一種將文字轉化成聲音語言的一種形式,通過朗讀可以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然而這樣寶貴的讀書聲,卻被老師的“一言堂”和默讀所代替。課堂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舞臺,從上課到下課,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在教學設計中遇到需要讀課文的地方,也都由“默讀”代替了,這樣的課堂再沒有了“語文味”。很多老師覺得讓學生上課朗讀課文,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閱讀時學生可能在開小差,沒有認真朗讀。其實不然,研究表明越是洪亮的朗讀,越是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讓學生去朗讀,他們也會產生更多的領會。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詩歌小短文,運用擬人的手法,將科學知識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一篇朗朗上口的小短文就十分適合學生朗讀。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其中的韻律美,體會擬人的表現手法,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在閱讀中還可以找幾位學生分小節閱讀,然后提幾個小問題,增加課堂的互動,首先可以讓學生評價一下哪位同學讀的更有感情?你從他們的閱讀中知道了什么?通過這樣問問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其他同學的閱讀,防止開小差。學生不同的閱讀方式,閱讀語速等,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認知,也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給語文課堂增加“語文味”。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這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可以都體現在語文的教學中,語文課堂的“語文味”也會更加明顯。

二、創設情景,營造“語文味”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往往是由老師帶領學習新的字詞,然后帶大家讀課文,分析課文。一層不變的教學方式,會讓語文教學的模式固定化的,語文的工具性作用就會隨之增加,教學的目的變成了考試。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師要積極地在課堂上營造“語文味”的氛圍,在情景中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想營造“語文味”的氛圍,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夠“入境聞味”,老師可以利用一下多媒體技術,現代科技技術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了小學課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利。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下錢塘江大潮的壯美景觀,給學生播放一下錢塘江大潮觀潮日的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錢塘江大潮,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學生將影像資料和課文結合起來學習,才能更好的達到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作用,真正營造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又或者是在課文講解前,老師說一段情景導入語,通過淺顯易懂的情景導入語,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進入課文的學習,實現本篇課文的情景式教學。通過創設情景來營造“語文味”,是小學語文老師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的運用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讓語文味在“說”中傳播

語文的學習最終還是體現在說話寫作上,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可以間接反映出他的語文素養,無論語文學的有多好,如果最終不能體現在與人的說話交流上,都不能算是學好了語文。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的我們,要想讓課堂充盈“語文味”,就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才能算是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文中配有許多插圖,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插圖,來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老師選擇一張圖片,給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提問幾位學生,讓他們說一說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通過看圖說話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和創造力來豐滿這幅圖畫。

除了看圖說話的訓練,還可以增加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學會傾聽,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的想法敘述出來,讓別人接受,這也是小學生在“說”方面的一個挑戰。老師可以先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在課堂設計時增加小組討論的環節,給學生提前準備好小組討論的問題,在上課時,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選幾位學生代表發言。

通過一系列對學生“說”的訓練,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說話的語言技巧,使他們可以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讓語文的人文性得到體現。讓“語文味”在“說”中傳播,使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語文味”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越來越被重視,老師們的教學方式也從側重工具性轉變為人文性,教學觀念也在逐漸革新,但改變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方式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理念的革新需要全體老師共同努力,一起進步,只有老師們堅定信念,并持之以恒才能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語文味”才能充盈整個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瓊艷.淺談小學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J].新課程·小學2015年第09期.

[2]馬翔.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探究與實踐[J].課程教學研究.2017年第36期.

猜你喜歡
創設情景語文味小學語文
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的追尋
提供語言交往平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讓高中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