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科技發展的人文哲思

2019-12-12 10:02沈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人文素養大數據人工智能

摘 要:文章關注到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并指出所有科學技術都只是工具,起決定作用的是人類本身。進而指出,科學技術是帶來便利還是帶來危害,離不開秩序的構建和對參與者的教育;科學技術是造福人類還是毀滅人類,離不開思想道德的熏染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最后針對“科學技術都是中性的”這一議題,創造性地提出問題以供爭鳴:有沒有一種能造福人類的科學技術,其創立之初天然就以人文悲憫、人性哲思為理論根基和應用前提、天然就只能為善者所用。

關鍵詞:人工智能;大數據;人文素養;技術中性

一、人工智能技術再先進也只是工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5G通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標志著人類正進入人工智能時代??茖W技術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然而,不管是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5G通信還是數據挖掘算法,作為一種科學技術,它們都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人工智能技術再先進,也只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種工具。既然是工具,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應用這些工具的人類本身。那么人類的“駕馭技術”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我們不能在思想上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很可能會迷失在技術的森林里、淹沒在數據的海洋里,被科技的潮流牽著鼻子走。

二、是“交通工具”還是“肇事車輛”,離不開秩序的構建和教育

汽車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汽車的發明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出行,使人們的日?;顒涌臻g大為拓寬,使人們的路途時間大為縮短。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車在便利我們的生產生活的同時,卻也帶來了眾多的傷亡事故。據統計,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超過百萬。

汽車只是一個例子,就像所有人類發明創造出的技術或者工具一樣,如前所述,“人工智能”也只是一種技術或者工具而已。當它掌握在遵守秩序的智者手中時,它就是能便利我們的生產生活的“交通工具”;但是如果是野蠻無知的愚者在操縱它,它就很可能變成害人害己的“肇事車輛”。屢屢發生的大規模個人信息泄漏事件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所以,在運用“人工智能”這一技術工具之前,我們有必要重視秩序的構建和對參與者的教育。

三、是“核電站”還是“核子彈”,離不開道德熏染和人文素養提高

如前面舉的汽車的例子一樣,原子能也只是一個例子。同樣,從類似“大數據”、“人工智能”這類科技“鈾礦”開采出來的資源既可以用于造福人類,也可能會傷害人類。當它掌握在理性的正義者手中時,它就可能成為促進人類發展的“核電站”;但是如果是瘋狂的邪惡者在操縱它,它就很可能變成危害巨大的“核子彈”。

“好事只有交給好人去辦才能辦成為好事”。再好的事情,落到壞人手里也會辦成壞事。所以,在重視甚至追捧新興科學技術的同時,我們決不能忽視思想道德的熏染和人文素養的提高。當我們面對“人工智能”這一新近崛起的技術浪潮也一樣。

四、有沒有一種科學技術天然就只能為善者所用而天然就屏蔽惡者

“科學技術都是中性的嗎?”這是個看起來毋庸置疑但卻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也引出另一個更深邃的問題——有沒有一種科學技術天然就只能為善者所用而天然就屏蔽惡者?有沒有一種能造福人類的科學技術,其創立之初天然就以人文悲憫、人性哲思為理論根基和應用前提?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陰陽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為理論根基的中醫似乎天然就有這樣的潛質,可惜至今仍有人不認同中醫是一門科學,將中醫拒止在科學技術門口。

很多武俠小說有這樣的情節:某某神功,當善良的主人公掌握之后便能除暴安良,而險惡的反派角色練習該神功時就會走火入魔自取毀滅。

這貌似異想天開的情節設定,其實蘊含著多么深邃的憂思與人性關懷!

技術的進步正遵循著摩爾定律一日千里,可是人類的進化卻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甚至于,人性的進化還更加曲折蜿蜒。眾多的有識之士已經在為人類能否始終正確駕馭自己所創造的科技奇跡而憂慮了。

想起老婆買給小孩的德國著名手繪兒童畫冊《父與子》中的一個漫畫故事:父親為兒子量身高而在門前小樹上釘了一顆釘子做標記,冬去春來,等帶著兒子再去樹下量身高時,發現兒子比釘子的位置矮了一截,“孩子,你是不是越長越矮了?”科學技術其實就是我們種下的那棵樹,人類雖然也在“長高”,但是遠遠趕不上科學技術“長高”的速度,相比科學技術而言,人類是不是也“越長越矮”了?上帝也正在這樣問我們人類,朋友,您有聽到嗎?

科技的叢林日益茂盛,人類卻很有可能在這個叢林里迷失??萍颊е覀兊能|殼在燈紅酒綠的鋼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墻叢林里狂奔,我們的靈魂卻還在某個渡口徘徊,等待著載著翠翠的那條小船……

《小窗幽記》里說“自古及今山之勝,多妙于天成,每壞于人造?!毕蛲鍪?、崇尚無為的老子們擔憂科學技術這柄雙刃劍的惡的一面,但是推崇入世、倡導有為的孔子們則更看重科學技術這柄雙刃劍的善的一面。

他們都對,就像歐洲先賢盧梭和伏爾泰一樣。但是,是不是科技正在犯錯,是什么令哲人們憂慮和糾結?

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科學技術,天然就只能被善者所掌握和應用?若能找到最好,而且要快,趕在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慧的奇點到來之前!

作者簡介:

沈敏:男,漢族,文藝愛好者,1982年生于湖南。2004年長安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本科畢業。工學學士,計算機專業副教授、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高級工程師,高校教師,三一集團培訓中心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計算機技術與應用。

猜你喜歡
人文素養大數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