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2019-12-12 10:02馮麗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質疑精神動手能力實用性

馮麗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告訴我們,小學科學教學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量教學實踐證明,良好、和諧且充滿活力的科學教學氛圍不但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或課外探究當中去。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要講究教學效果,努力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用性;質疑精神;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被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科學教學和實際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現象,來理解科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下面筆者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實際情況,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以下簡單的探討和分析。

一、首先改變“科學”學科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

長時間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實際中,在語數外三科面前,科學學科常常不被師生重視。盡管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都考科學學科,但教師和家長在分析孩子成績時,也會拋開科學學科,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數外三科上。這種思想、認識是千萬要不得的。因為學科之間是相通的,通過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兒童學習科學知識的指導者,學生學好科學學科,喜歡科學學科,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的引導。因此,為了學好科學學科,首先就要改變這一學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讓師生認為這個科目無關緊要,要把這個科目和主科一樣對待,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

二、加強科學知識的學以致用性

人們的認知規律是符合從實踐——認識——實踐這個過程的,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加強科學知識的學以致用性,這樣,人們才能更好地認識科學,理解科學,從而相信科學??茖W這一學科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得到領悟,這樣遠遠要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好的多。例如,五年級科學中有《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節內容,我便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植物,可以觀看自己家的盆裁植物,對它們的種子、形狀、大小以及顏色等進行比較。并讓學生寫出觀察記錄,看看種子在氣溫、濕度等不同環境下有什么變化……孩子們非常認真。大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不同植物的種子是不同的,但它們有相同點,那就是都有胚根和胚芽。這也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植物的生長都要從種子開始,經過發芽、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學生通過做實際觀察,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本節課內容,自然也認識到了科學和生活、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質疑精神

小學生的思維還比較簡單,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不過,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探索、質疑和創新精神,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通過引導學生去發現事物中所隱藏的規律,并找出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加深學生們對事物的認知。試想,小學生還不能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更深層次理解這些問題。比如在學習《各種各樣的天氣》這節內容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有時我們會看見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有時會看到下雨、下雪、刮風的現象……這些都代表著天氣的狀況,那么你對天氣了解多少呢?然后讓學生們卡片上畫出你印象深刻或你最喜歡的天氣。同學們非常認真,有的畫了火紅的太陽,有的畫了紅旗迎風飄揚,有的畫了小雨淅瀝……在學生們熱情高漲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向學生質疑,這樣的天氣是怎樣形成的呢?不同的天氣對動植物有什么影響?哪些天氣又稱為極端性天氣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去積極地對問題進行去思考、討論、探究,這樣便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質疑精神,當然也讓他們認識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威力。

四、加強探究的過程,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科學知識是來源于實踐的,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從實踐中來的認知規律。不過,如果教師只是在教室里單純地講解科學知識,學生們的認識往往是膚淺的,并且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深刻,更別說在實踐中判斷、運用了。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實際中,一定要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始,動手操作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達到知行合一。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點,確保探究不流于形式,有一定的適宜性和生活性。這就要依靠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剛開始,教師要做學生知識探究的領路人,慢慢地就會讓學生意識到做科學探究是有趣的,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科學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或者是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獲取新知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在一定程度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提高學生學生這門學科的興趣,為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真正還科學課堂本身的精彩和無窮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進而更新教學方式,有效結合實踐,讓學生走進實踐中,真正去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現的過程,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真正喜歡上科學課,愛上科學課。

參考文獻:

[1]劉慧;學而有興,學而不累:學生活動教學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9)

[2]陸國萍;小學科學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8年02期

猜你喜歡
質疑精神動手能力實用性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從實際教學中談如何激發學生歷史質疑精神
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思故我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