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鄚州不是毛州
——對衛河運河畔“毛州會”一文的解讀

2019-12-15 05:21張廣岳
陶山 2019年3期
關鍵詞:館陶姨太皮子

◎張廣岳

近期看到一本有關館陶民俗的書,閱讀了其中涉及館陶三月十五廟會一文(該書90頁——112頁),通篇看,文章寫得很好,引經據典,內容豐富,語言活潑,圖文并茂。但讀到毛州會——南館陶三月十五廟會的來歷及變遷一節時,對那首民謠的解讀就值得商榷了。為讀者閱讀分析方便,我摘錄如下:館陶三月十五廟會的最早時間已不可考,但是長期以來冀魯豫交界處—帶民間盛傳著一個順口溜:“走過京、串過衛,趕過三年毛州會”。意思是夸獎一個人見多識廣。遠的地方到過北京城、天津衛,近的地方到過毛州。這里的“毛州”就是隋唐永濟渠畔的毛州治所——館陶城。這里的毛州會就是今天館陶三月十五廟會的前身(見92頁至93頁)。

咱家鄉確實流傳著“進過京,下過衛,趕過二年鄚州會”的民謠,但是,這里的“mao州”不是毛州而是鄚州。兩城讀音相同,卻相距250公里路。

鄚州在冀中平原,天津西,相距天津100公里。在北京南,相距北京150公里。屬于任丘市,是個千年古鎮。也是因廟會而聞名。據傳有座送子觀音廟,像身和真人一般高大,是一棵獨身桃木樹身雕刻的。四肢安有機關,能站能坐,胳膊能揚能合。非常靈驗,有求必應。有個小故事相傳,原來的送子觀音廟,是座土坯壘墻茅草蓋頂的半間小屋。一尊布娃娃似的泥塑觀音像,一個半瞎老太婆守護在那里。一年鄚州廟會,有位天津商人尚一來趕會,聽說送子觀音靈驗,就來求子。尚一是開當鋪的,有位清朝王親貴族后裔存在他當鋪一批珍寶字畫,而存當人到期未取,后永無音信,他發了外財。美中不足的是,娶了三房妻妾,男娃女娃沒生一個,就帶著他三姨太前來求子。三姨太看見神前笸籮里幾枚制錢和一二個銅子,甚是寒酸,就投了塊銀元。老太婆高興地從懷里掏出個楊柳木雕刻的木頭人,塞到三姨太懷里,嘟唸了幾句咒語。說也奇怪,回天津后,三姨太真的懷上了,并生了個胖小子。尚一自然歡喜異常。就出資買了棵桃樹身,請能工巧匠雕刻了一尊觀音神像。并重修廟宇,從此香火更加興旺。

有個小偷,看見菩薩身上披著一件好的絲綢霞披,在深夜里去偷。不料一慌張,觸動了機關,神像突然站起,雙臂摟住了小偷的脖子,小偷慘叫一聲,當場嚇死。從此,就有了鄚州菩薩是活的傳說??傊?,鄚州因廟會招商,因商而繁榮,致富一方百姓。每年收秋以后,農歷十月里起會,有固定日期,會期一個月。廟會期間,客商云集,清末民初,非常紅火。咱家鄉館陶縣去趕鄚州廟會的人雖然不多,但都是精明的生意人。所以才有了進過京,下過衛,趕過二年鄚州會的民謠。這句下過衛,也有一定緣由。衛河貫穿館陶全境,當時交通不便,去天津衛的纖夫、船老板或生意人,多是乘船順流而下,順風順水,叫順口了,就省去天津二字,簡成下衛了。至于趕過二年鄚州會,這“二年”不指具體數字,而是習慣用語。比如說,這個人有兩下子,有兩手,而不說有三手。我村就有個“進過京,下過衛,趕過二年鄚州會”的人。他叫張希林。常年收購牛皮、馬皮、狗皮、貓皮、羊皮,狐貍皮、黃鼠狼皮等各類皮子。他兄弟五人。他排名第五,人送外號“雜皮五”。他在地凈場光農歷十月里,鄚州廟會時,就雇輛鐵輪牛車,拉著皮子提前幾天去趕鄚州廟會。據他講,趕廟會的有山南海北的人。有蒙古韃子,趕著駱駝,在鄚州城外搭起蒙古包,經營各種皮子、牛羊肉。有俄國老毛子,開著汽車,帶著槍刀,拉走皮襖、皮靴、皮帽。北京天津的客商有的租間門面,有的自己搭建布篷,掛起老字號招牌,經營帶來的名牌物品。有東三省來的人,帶來人參、貂皮、虎骨、虎皮、熊掌等山貨。有打拳賣藝的、說書唱戲的,好不熱火。有一年,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輪流登臺演出。

張希林趕鄚州會時拉回的是日用品,有梳子、鏡子、香粉、香皂、襪子、宮花、紅頭繩;還有學生用的鉛筆、毛筆、塊墨、筆記本。有一年還拉回楊柳青年畫,很受歡迎,他的確是個見多識廣的人。

新中國成立前后,老人們多數都知道鄚州古會,現在知道的人確實不多了,知道館陶曾稱毛州的更少,就是文化教育界知曉者也寥若晨星。民謠來自民間,他們不會聯想千年前的毛州,而會聯想到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聯想到鄚州古會才編成這首民謠。20世紀80年代,河北日報曾整版報道過鄚州古會。曾記得,有位歷史工作者,對這首民謠有過同樣的解讀,到現在仍存有影響。我覺得這是牽強附會,不合事實,缺少地理常識的誤讀,希望以后能夠正確流傳為盼。

猜你喜歡
館陶姨太皮子
數形結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小足球大魅力
春天的省會是館陶
我只想去館陶吹吹風
在 館 陶
館陶四月
馬車夫,他遞給我一條鞭子
袁世凱五姨太一語成讖
雙料干姑爺
一粒紐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