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情緒誘導調節閾下抑郁人群情緒認知損傷的事件相關電位技術研究

2019-12-16 06:21張金鵬李雪譚曦杜漸趙明陽有明妍張怡淳子孔軍輝
中國全科醫學 2019年35期
關鍵詞:波幅中性誘導

張金鵬,李雪,譚曦,杜漸,趙明陽,有明妍,張怡淳子,孔軍輝*

閾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指總體上達不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但仍具有與抑郁癥相同核心癥狀(如快感缺乏、興趣喪失等)的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中醫上可將閾下抑郁歸于“郁證”范疇,從八綱辨證中的陰陽辨證角度講,閾下抑郁一般由過憂、過悲、過思引起,屬于陰性癥狀[1]。貝克抑郁認知理論認為,抑郁個體在情緒加工過程中存在負性認知偏向[2],抑郁個體傾向于選擇與自己情緒狀態一致的信息,即偏好負性信息,忽視正性信息[3-5]。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上,一般抑郁個體面對正性刺激的N2、P3比健康個體有更小的波幅、更長的潛伏期[6-10]。因為閾下抑郁未滿足抑郁癥診斷標準,不適合采用藥物治療,多以精神療法進行干預。本課題組團隊前期依據中醫情志相勝理論構建喜情緒誘導方案,能夠有效改善個體情緒狀態[11]。依據貝克抑郁認知理論,認為該方案能夠通過改善個體情緒狀態調節抑郁個體的負性認知偏向。本研究旨在借助ERP驗證喜情緒誘導方案對閾下抑郁人群情緒認知功能損傷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背景:

閾下抑郁因未滿足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目前多采用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情緒治療等。但鮮有研究從認知層面探討干預方案對閾下抑郁個體的影響。本課題組前期構建喜情緒誘導方案能夠有效改善閾下抑郁個體的情緒狀態,但其對閾下抑郁個體認知功能損傷的調節情況尚未可知。

本研究提示:

(1)閾下抑郁個體同抑郁癥患者一樣存在情緒認知功能損傷,主要表現為對非心境一致類情緒不敏感。(2)本課題組構建的喜情緒誘導方案能增強閾下抑郁個體對中性刺激的自動處理能力和概念資源的初始分配,從而有效改善閾下抑郁個體的情緒認知功能損傷。(3)未來可用該方法對閾下抑郁個體進行長期干預,并在一定緩沖期后進行認知功能評估,以進一步驗證情緒誘導的效果。

同行評議:

本研究的創新點在于以中醫“喜勝悲”情志相勝理論指導,提出用喜情緒誘導方案對閾下抑郁情緒認知損傷干預并取得效果,為傳統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之外開拓了一個新途徑。整體設計較為合理,統計方法得當,結果可靠,結論有一定的可信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6年12月—2017年3月,依據ERP試驗差異性檢驗要求招募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學生44人,其中男10人,女34人;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18.6±1.0)歲。排除標準:(1)可能存在其他情緒問題或精神問題,如焦慮、躁狂等;(2)經判斷屬于器質性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癥;(3)試驗前4周內服用抗抑郁藥物;(4)存在藥物或乙醇依賴問題。所有參與者視力正常,均為右利手。試驗前均被告知試驗目的和具體步驟。被試者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試驗方案通過北京中醫藥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分組 依據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2]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13]分為健康組17人(CES-D評分≤15分且HAMD-17評分〈7分),閾下抑郁組27人(CES-D評分≥16分且7分≤HAMD-17評分〈17分)。閾下抑郁組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一步分為未干預組13人、干預組14人。三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CES-D評分、HAMD-17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未干預組及干預組CES-D評分、HAMD-17評分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與干預組CES-D評分、HAMD-17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3 方法 干預組在ERP試驗前先依據方案進行喜情緒誘導。出于人道主義,對照組在試驗之后也進行喜情緒誘導。

1.3.1 情緒刺激圖片 刺激由標準刺激和偏差刺激組成。以一張桌子的圖片作為標準刺激,以同樣大小和分辨率的120張圖片(正、中、負各40張)作為偏差刺激。圖片均選自中國情緒圖片系統(CAPS)[14],系統中的圖片已經過喚醒度和效價評估。

1.3.2 喜情緒誘導方案 喜情緒誘導方案選用研究團隊先前構建的中醫情緒誘導方案[11],依據中醫情志相勝理論,將中醫臨床“喜勝悲”與實驗室情緒誘導方法相結合,方案由觀看電影片段和進行喜情緒相關回憶兩部分構成,電影片段從一個包含10部電影片段的影片庫中選取,時長8~16 min。喜情緒相關回憶由被試者在主試者誘導下完成。

1.3.3 試驗流程 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標準刺激出現概率為80%,偏差刺激出現概率為20%,共600個試次(trail)。每個試次向被試者呈現1張圖片,其中標準刺激呈現480次,正性、中性和負性刺激圖片各呈現40張。每張情緒刺激圖片僅呈現一次,各試次隨機出現,每150個試次后休息。正式試驗前練習30個試次。每個試次包括紅色“+”的白底屏幕(1 000 ms)、空白屏幕(300 ms)、刺激圖片1張(〈1 000 ms)、空白屏幕(800~1 200 ms)、紅色“+”的白底屏幕(1 000 ms)(見圖1)。在呈現刺激圖片的時段內,若被試者認為圖片為標準刺激,要盡快按下“F”鍵,若被試者認為圖片為偏差刺激,要盡快按下“J”鍵。因為無需對刺激的情緒內容進行直接評估,故本試驗設計為隱性情緒加工。

1.3.4 腦電圖(EEG)采集 采用美國Neuroscan公司生產的ESI-128型ERP系統與E-prime 2.0軟件,準確匹配情緒刺激、反應行為及腦電數據,并使用配套的SCAN 4.5軟件完成ERP數據分析。使用64導電極帽采集腦電數據,電極分布方式采用國際統一的10-20腦電圖記錄系統分布,試驗記錄過程將參考電極置于REF電極點上,接地電極設置為GND電極,以雙側乳突為線下參考,并去除眼電干擾與其他偽跡。濾波帶通為0.10~40.00 Hz,分析時間段為刺激前200 ms至刺激后1 000 ms。電極阻抗保持在5 kΩ以下,采樣率為500 Hz。超過±100 μV的結果在進一步分析中被排除。N2測量窗口為刺激后200~300 ms(見圖2),選取反應最強烈的FZ、F2、FCZ、FC2四個通道。P3測量窗口為刺激后300~440 ms(圖3),選取反應最強烈的CZ、C1、CPZ、CP1四個通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x ±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ERP成分(N2、P3)比較采用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刺激類型(正、中、負)為組內因素,組別(健康組、未干預組、干預組)為組間因素,采用Greenhouse-Geisser修正違反球形假設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應用于方差分析后的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2 對N2波幅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組別與刺激類型無交互作用(F=1.29,P=0.271),組別主效應顯著(F=12.62,P<0.001),刺激類型主效應顯著(F=8.28,P<0.001)。負性刺激時三組N2波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時三組N2波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正性刺激時干預組N2波幅較健康組升高,中性刺激時干預組N2波幅較健康組和未干預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組正性刺激與中性刺激、中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N2波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組正性刺激時N2波幅低于負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未干預組正性刺激與中性刺激、正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N2波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中性刺激時N2波幅低于負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9)。干預組三種刺激類型間N2波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2)。

表1 三組基本情況及CES-D評分、HAMD-17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the score of CES-D and HAMD-17 in three groups

圖1 單個試次的具體流程圖Figure 1 Specific process of one experimental trial in this study

對N2潛伏期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組別與刺激類型無交互作用(F=0.44,P=0.782),組別主效應不顯著(F=2.04,P=0.131),刺激類型主效應顯著(F=11.38,P<0.001);其中,三組間不同刺激類型時N2潛伏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2)。健康組正性刺激與負性刺激、中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N2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組中性刺激時N2潛伏期長于正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正性刺激與中性刺激、正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N2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中性刺激時N2潛伏期長于負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干預組三種刺激類型間N2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2)。

2.2 P3 對P3波幅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組別與刺激類型有交互作用(F=4.92,P=0.001),組別主效應不顯著(F=1.79,P=0.168),刺激類型主效應顯著(F=3.28,P=0.038)。中性刺激和負性刺激時三組P3波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性刺激時三組P3波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其中,正性刺激時未干預組P3波幅較健康組和干預組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組和未干預組三種刺激類型間P3波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正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P3波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正性刺激和負性刺激時P3波幅高于中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3)。

對P3潛伏期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組別與刺激類型有交互作用(F=7.61,P<0.001),組別主效應不顯著(F=1.36,P=0.257),刺激類型主效應不顯著(F=1.87,P=0.155)。負性刺激時三組P3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時三組P3潛伏期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正性刺激時干預組P3潛伏期較健康組和干預組延長,中性刺激時未干預組P3潛伏期較健康組延長、干預組P3潛伏期較健康組和未干預組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組和干預組三種刺激類型間P3潛伏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正性刺激與負性刺激時P3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未干預組中性刺激時P3潛伏期長于正性刺激和負性刺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3)。

3 討論

圖2 三種刺激下的N2波形圖Figure 2 The grand-mean ERP wave forms of the N2 component after three emotional stimuli

表2 三組不同情緒刺激下N2波幅及N2潛伏期比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N2 amplitude and N2 latency after different emotional stimuli in three groups

本研究運用ERP探索閾下抑郁人群的情緒認知加工是否存在功能損傷以及本團隊構建的喜情緒誘導方案對閾下抑郁人群情緒認知功能損傷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相較于健康組,未干預組面對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時N2與P3成分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更低的波幅和更長的潛伏期。這一結果提示閾下抑郁個體在面對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時分配的加工資源較少,即閾下抑郁個體存在情緒認知功能損傷,主要表現為對非心境一致類情緒不敏感。在運用團隊構建的喜情緒誘導方案進行干預后,這種情緒認知功能損傷得到有效調節。

圖3 三種刺激下的P3波形圖Figure 3 The grand-mean ERP wave forms of the P3 component after three emotional stimuli

本研究顯示,未干預組面對中性刺激時N2波幅比負性刺激時更小,潛伏期更長,而健康組兩者無差異。N2主要反映大腦在情感處理過程中對刺激的自動處理和初始概念資源的分配[15]。本研究結果說明相較于健康個體,閾下抑郁個體分配于中性刺激的資源較少。陳驍等[16]對閾下抑郁個體進行ERP研究,結果同樣顯示未干預組面對中性刺激有更小的N2波幅。然而大多數關于抑郁癥患者的研究提示,抑郁癥患者存在對負性刺激的反應增強,對正性刺激的反應減弱[17-18]??紤]到本研究被試者為閾下抑郁人群,抑郁嚴重程度輕于抑郁癥患者,這可能是結果不同的原因。閾下抑郁個體分配于中性刺激的資源較少,可能是為了保留用于負性刺激的加工。對于P3成分的比較顯示,未干預組正性刺激時P3波幅低于健康組,中性刺激時P3潛伏期長于健康組。P3成分是反映情緒后期評估階段的神經資源分配和處理速度的重要指標[19]。P3波幅可以反映情感信息加工時分配資源的多少,P3潛伏期則反映了加工過程與神經活動的速度與評估時間。因此本研究結果提示,閾下抑郁個體對正性刺激的加工資源分配降低,以及在對中性刺激進行評估時會存在延遲,這與已有關于閾下抑郁的ERP研究結果一致[20-21]。未干預組與健康組比較的整體結果說明,閾下抑郁個體存在情緒認知功能損傷,主要表現在對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的反應減弱,即對非心境一致類情緒不敏感。

經過喜情緒誘導方案干預后,干預組中性刺激時N2波幅高于未干預組,說明喜情緒誘導方案增強了閾下抑郁個體對中性刺激的自動處理能力和概念資源的初始分配。干預組正性刺激時P3波幅顯著提高,中性刺激時P3潛伏期明顯縮短并基本恢復正常水平,即閾下抑郁經過喜情緒誘導方案干預后對正、中性刺激后期評估的資源分配能力與加工速度顯著提高。依據負性認知模式中的情境一致性理論,推測喜情緒誘導方案能夠通過改善個體情緒狀態,進一步針對閾下抑郁個體的情緒認知功能損傷進行有效調節。

綜上所述,閾下抑郁個體和抑郁癥患者同樣存在情緒認知功能損傷,主要表現為對非心境一致類情緒不敏感。本團隊前期構建的喜情緒誘導方案能通過調節個體情緒狀態有效改善情緒認知功能損傷。但本研究均在喜情緒誘導干預后及時進行試驗,不能保證干預效果長期有效。未來應針對閾下抑郁進行長期干預,并在一定緩沖期后進行認知功能評估,以進一步驗證喜情緒誘導方案的效果。

表3 三組不同情緒刺激下P3波幅及P3潛伏期比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P3 amplitude and P3 latency after different emotional stimuli in three groups

作者貢獻:譚曦、孔軍輝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張金鵬、李雪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論文;趙明陽、有明妍、張怡淳子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張金鵬進行統計學處理;杜漸進行論文的修訂,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孔軍輝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波幅中性誘導
基于勢流理論的內孤立波追趕數值模擬
姜黃素抑制骨肉瘤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并誘導凋亡的作用研究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及誘導公式
Ang Ⅱ誘導大鼠成肌細胞萎縮模型的構建
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1例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及誘導公式
畫質還原更趨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機
開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紋鋼板剪力墻抗側性能
軀體感覺誘發電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的診斷價值
EUREKA EFFECT?2017引領女裝新中性風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