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過敏反應

2019-12-16 08:11鄧飛鵬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32期

鄧飛鵬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較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TAT)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的過敏反應。

方法 100例開放性外傷患者, 采用抽簽法分為TIG組和TAT組, 每組50例。TAT組給予TAT注射治療, TIG組給予TIG注射治療, 比較兩組皮試結果以及過敏反應時發生情況。結果 TAT組開皮試結果總陽性率34.00%明顯高于TIG組的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IG組過敏反應發生率2.00%明顯低于TAT組的1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TIG較TAT而言, 可減少過敏反應發生率, 提升安全性,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過敏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40

目前臨床在治療交通事故、燒傷及其外傷等創傷患者中, 為了減少破傷風感染發生率, 需要注射破傷風抗生素, 即為含有中和破傷風毒素作用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和特異性抗體F(ab′)2 的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但在應用過程中TAT具有較高皮試陽性率[1, 2], 注射后偶爾出現過敏反應。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F(ab′)2具有較高活性, 較少不良反應, 目前雖然上市時間較短, 臨床數據有限, 但具有確切的臨床效果?,F對比且分析了2019年1~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開放性外傷患者中使用TAT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mmunoglobulin, TIG)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6月收治的100例開放性外傷患者, 采用抽簽法分為TIG組和TAT組, 每組50例。TIG組男26例, 女24例;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0.22±8.27)歲。TAT組男25例, 女25例;年齡20~60歲, 平均年齡(40.55±6.9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入組樣本均符合《護理學基礎》第98版注射判斷標準, 且患者及其家屬表示自愿參與本院組織的調查研究, 得到本院醫學倫理會認可。排除標準: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既往藥物過敏患者、飲酒患者、近期使用過TAT與HIG患者。

1. 2 方法 皮試方法:所有患者均開展相同的皮試方法及其皮試液配制, 選擇1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獲取1500 U原液, 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至1 ml, 在安瓿內推回0.9 ml的稀釋藥液, 加入生理鹽水稀釋至1 ml。于前臂腕橫紋上3橫指正中及其腕橫紋平行位置進行皮內注射, 注射0.1 ml, 皮丘直徑處于0.5~1.0 cm, 觀察30 min后的皮試結果。

1. 2. 1 TAT組給予TAT注射治療 針對陰性患者, 需要分四次注射1500 UTAT, 間隔時間為30 min, 第一針皮下注射皮試所剩藥液, 第二針肌內注射余量, 完成注射后30 min觀察;針對陽性患者分4次注射1500 UTAT, 首先抽取0.2 ml的原液, 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至2 ml。第一針注入0.2 ml, 第二針注入 0.4 ml, 第三針注入0.8ml, 第四針肌內注射剩余藥液, 注射后30 min觀察。

1. 2. 2 TIG組給予TIG注射治療 直接肌內注射TIG250 IU。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皮試結果以及過敏反應時發生情況。判斷皮試結果的標準:皮丘直徑<1.5 cm, 紅暈直徑<4 cm, 全身不發生反應判定為陰性;皮丘直徑>1.5 cm,?紅暈直徑>4 cm, 偽足數量<3個, 存在癢感, 但不存在噴嚏、鼻咽刺痛、蕁麻疹等反應判定為陽性;皮丘直徑>1.5 cm, 紅暈直徑>4 cm, 偽足數量>3個, 不存在噴嚏、鼻咽刺痛、蕁麻疹等反應判定為強陽性, 總陽性率=(陽性+強陽性)/總例數×100%。臨床判斷過敏反應的標準, 過敏反應臨床表現包括發熱、皮膚發癢、關節腫痛、蕁麻疹、腹痛及其全身淋巴結腫大, 抗組胺類藥物或糖皮質激素藥物經過肌注注射或靜脈注射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或者消失。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皮試結果比較 TAT組皮試結果總陽性率34.00%明顯高于TIG組的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過敏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TIG組過敏反應發生率2.00%明顯低于TAT組的1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預防開放性外傷患者破傷風感染中注射破傷風抗生素屬于常見方法, 其中, TAT比較常用[3, 4], 但具備使用局限性, 由于馬血清蛋白屬于一種異體蛋白, 人體對于其的過敏原性比較強, 進而導致出現惡心、皮疹、皮膚瘙癢、臉部紅腫等情況[5]。TIG屬于存在高效價破傷風抗體的依據低溫乙醇蛋白分離法提取一種血漿[6, 7], 且經病毒滅活之后具有較高有效性及其安全性, 過敏反應率相對比較低, 且也適用于易過敏體質的老弱者, 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 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藥物[8, 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TAT組皮試結果總陽性率明顯高于TIG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IG組過敏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TAT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TIG較TAT而言, 可減少過敏反應發生率, 提升安全性,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小蘇, 阮紅. 免疫球蛋白聯合維生素D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102例臨床療效觀察. 北方藥學, 2018, 15(5):62-63.

[2] 蔡艷霞, 鄭曉秋. 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F(ab)2與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效果比較. 中國鄉村醫藥, 2017(17):37.

[3] 施佰麗, 王偉, 閆敏, 等. 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與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在急診臨床應用的研究. 中國醫學工程, 2012(1):61.

[4] 劉燕飛, 高文婕.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致過敏反應3例. 實用醫學雜志, 2008, 24(20):3564.

[5] 陳國蓉, 鄭春香. 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過敏反應比較. 海峽藥學, 2011, 23(4):215-216.

[6] 陳倩. 大劑量靜注免疫球蛋白對危重重癥肌無力的療效分析. 北方藥學, 2018, 15(2):65.

[7] 魏賢嬌.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價值. 北方藥學, 2015, 12(12):40-41.

[8] 謝曉曼, 張傳龍, 李潔, 等.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應用價值.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5):818-820.

[9] 王聚全, 孫培卓.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 藥品評價, 2018, 15(23):61-62, 66.

[收稿日期:2019-09-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