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私學:小私塾,大文化

2019-12-18 07:52○婼
學生天地 2019年19期
關鍵詞:私塾愛情觀學堂

○婼 熙

古代私塾學什么

古代私塾前期啟蒙,后期學經。最早的蒙學教材是周宣王時的《史籀篇》,發展到宋代時,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最為源遠流長。學經包括哪些內容?簡單說就是《十三經》《史記》《資治通鑒》以及詩詞歌賦、各類文選。經史子集的精華部分全要背下來。私塾學習的方式就是背誦原著。據南宋鄭畊老統計,《十三經》共計六十四萬多字,而后面史學、詩詞、文論文選也要幾十萬字,整個私塾階段要熟讀熟誦一百多萬字。此外,書法、作文、唱歌、彈琴、跳舞、游戲、武術、農耕等都要涉獵。

古時私塾教育以儒學為主要內容。古時的師道尊嚴,不只是尊師重教的體現,更是文化傳承的要求,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文化不只是文字的知識,更是內在的精神與張力,是民族與國家的魂魄,往圣絕學需血脈為繼,代代相傳。古時父母送孩子求學要選吉日,穿戴規范整齊,步入學堂第一件事就是拜師?!抖Y記·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币馑际且獛б恍┘漓肫?,先對孔圣人之像跪拜,然后對塾師叩拜。學堂中,每遇孔子生辰還要舉辦慶?;顒?。

入學要擇日、下聘書,向先生交一些學費,備一些供品。古時私塾學費不是統一標準?!度辶滞馐贰分械娜迳苓M收到的學費只有荀家是一錢銀子,另有八分銀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四分的,也有十來個銅錢的,加在一起還不夠一個月的飯食。這說明古人教學不是為了掙錢。

另外,私塾在蒙養教育階段,要學習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行為規范。先生講課時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授書,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講解。

古代私塾中先生教學很嚴格,遇到頑劣的學生也會用戒尺打手心。明代的黃佐在《泰泉鄉禮·鄉?!分袑懙溃骸盁o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樸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p>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私塾先生雖然執戒尺懲罰學生,但師生關系依然十分融洽。

因材施教,一對一授課

古代私塾教學模式與現在相比較,更為獨特,融合了當今東西方教育的優點,又彰顯出自身明顯的特色?,F代西方教學是多啟發式教學,國內則是灌輸式教學,以應試為主。而私塾教育似乎超越了這兩者,它是注入式加個性化,在集體課堂里實現了一對一教學。

古代學館班級設置是縱向混合的。蒙學館中三歲到十八歲都可以在一個學堂里,經學館則是八歲到五十歲都可以在一個學堂里,也就是說各種不同水平的人在一個課堂上課,少則十人,多則幾十人。一個學生一個書桌,或幾人合用一個大桌,先生不是在教室的最前方中間端坐著,而是在學堂的某個不太明顯的位置。當時,也沒有粉筆和黑板。

這種課堂設置決定了老師不可能做到統一講課,沒有統一教材,而且先生的水平要相當高,才能勝任教學。要想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先生只能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而且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行,要想使課堂不混亂,光靠紀律是達不到的,更要靠先生的言傳身教、品德威儀。

古代私塾先生不說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得是“胸中有丘壑”才能指導學生。學生學習第一步是授書,就是自己拿著經書,逐個到先生面前,翻開要學的那一頁,先生點出句讀,因為古時教材沒有斷句。第二步則是先生讀一遍,學生跟著讀一遍,一般讀三到六遍,然后學生回到座位上自己熟讀到可背誦為止。第三步便是先生對文字做一些訓詁,串講出文章大意。

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不同,學習進度由學生自己決定,先生再因材施教。有學生勤奮好學,天資聰穎,一天上書多次,背誦的內容就多一些,能背六七十句經書,能力差一點的則背二三十句,日積月累,就會積少成多。除此外,學生還要學習書法、對對子,這些都是科舉八股文的基本功。

誦讀原著,傳承經典

古代私塾教育中誦讀原著是必修的??v觀古代私塾對于讀原著的方法,有個漸變過程,從主張只誦不解到不過多講解,再到民國的講解重于背誦。而如今,人們很少看原著,看也只看有白話翻譯的。這種學習經典的流變其實有損于經典的傳承,流傳的只是后人自己的解釋,而非經典原著本身,漸漸地,就會使經典原意被曲解變異。舉個例子,《詩經》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F代人對這兩句經典的理解多認為是描述了古人的愛情觀,這顯然有些望文生義,而非本義。

孔子評《詩經》是“思無邪”??鬃拥娜寮覍W說中講男女授受不親,如果《詩經》中是歌頌古人的自由戀愛精神的話,這與傳統儒家倡導的婚姻觀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傳統社會是父母之約、媒妁之言。再者,孔子怎會把《詩經》中男女自由愛情觀說成是 “思無邪”呢?試想,如果古代私塾都用愛情觀來解讀這兩句經典的話,那學生還有心思學習嗎?況且古代男女根本不同校?!榜厚皇缗?,君子好逑”,也許是指女子應具備美德,君子應具備賢能,二者是相匹配的,指出無論男女都應注重培養自己的高尚德行?!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是描述世間蕓蕓眾生如蒼蒼蒹葭,誰能重品行道德的錘煉,誰將鶴立雞群,成為他人仰望的對象,宛如伊人在水一方。

傳統文化的內涵是靠幾千年的耳濡目染、身體力行、心口相傳而融在了中國人的血脈中,從而達到智識相長,代代傳承。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學生久誦經典之后,意象俱在,同時經典原著教化功德的正面能量也會消減學生腦中的雜念,更能領悟內涵。

猜你喜歡
私塾愛情觀學堂
從《寡婦春怨》與《孤雁兒》對比中看中西愛情觀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準備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寶寶國學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