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探討

2019-12-18 07:09趙艷敏
魅力中國 2019年27期
關鍵詞:中華教材傳統

趙艷敏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北陵山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擔著培養學生情感經歷和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責任,這就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與愛國情懷,形成對祖國優秀文化的自信與追求。所以教師要注意在小學語文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兩者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對傳統文化的概念和內容理解

所謂的“傳統文化”,簡單來講,就是在文明不斷演化的過程中,逐漸通過匯集而形成的能夠反映民族風貌的和民族特質的內容,是民族歷史上的各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則主要表現在以儒家和道家為主要核心內容的古文、詩詞、歌曲、戲曲、書法等等,這些傳統文化有的是物質的,有的是精神文化,它們其中有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有需要隨著時代進步而被淘汰的內容。比如,從我國古代一直到現代,對女性奴役的一種文化傳承形式——纏足,就應當被摒棄。而類似于傳統孝道、忠義、堅貞等精神和品質,則是需要我們重點傳承和發揚的對象。

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校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差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學校都不夠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中華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得不到滲透。還有的語文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沒有足夠深的認識,甚至有的教師語文教學水平不高,這是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差的關鍵原因之一。對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語文教學的質量更是得不到保證,很多教師都不是專業學校畢業的,所以,在教學水平、自身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比較缺乏,甚至還會有一個教師會兼任多個學科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長期處于疲憊的狀態中,并且薪資也不高,這就導致教師沒有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阻礙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

(二)教學方式傳統,傳統文化滲透不足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教學的方式比較傳統、落后,很多教師都是按照語文教材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只限于語文教材上提到的一些知識,沒有對其進行擴展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這不僅導致了學生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知識,還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下降了許多。有極少的部分學校雖然有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但是沒有足夠的密度和力度,教學方式也存有一定的問題,這不僅使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受到了阻礙,也致使學生沒有盡全力去學習語文知識傳統文化。

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策略

(一)講解傳統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作為語文教科書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不僅僅蘊含了語文知識,同時還包含了中華傳統優秀道德品質,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師應當了解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文化內涵,挖掘教材當中的真正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真正含義。例如,在《沉香救母》這一課當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沉香在救母當中遇到的困難,表達了沉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師除了可以跟學生講一些關于寶蓮燈的故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傳統文化。同時還可以將文中所描述的歷史問題作為出發點,教師將歷史事件和背景做詳細的介紹,向學生講解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整個事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挖掘其中重要的民族精神,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個故事當中存在的內涵,然后也可以延伸到課外,幫助學生能夠理解傳統文化的真正含義。

(二)加強古文誦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文學經典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材料。古文、古代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思想文化的集中體現。加強古詩文的誦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誦讀經典是古代私塾最為重要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求學生對經典內容的深刻理解,而注重學生熟讀成誦,通過大量誦讀達到“讀書破萬卷”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借鑒這種方法,要求學生誦讀教材中的古文經典至爛熟于心,使古代傳統文化以古文、詩詞的方式深植于學生的思想中,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不斷發酵,進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

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積極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宣傳欄位置張貼傳統文化小知識,并鼓勵學生自行收集、制作傳統文化知識手抄報,能夠起到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作用。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手抄報的制作情況,定期開展比賽、評審等活動,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并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營造出人人講傳統文化的課堂、校園文化氛圍。

(四)將傳統節日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能夠滿足學生娛樂和學習的雙重需求。教師應當抓住傳統節日的時間節點,加強與家長、學校的聯系與溝通,營造良好的節日氣氛,普及傳統節日相關知識,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制作節日用品,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例如,在春節時開展對聯征集活動;在中秋時組織開展“走進中秋”主題活動;鼓勵學生自行研究節日的由來;節日美食的制作方法等。以學生最喜歡、擅長的方式在語文課堂上交流、討論,將課堂轉變為節日歡樂的講堂,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與認同。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僅能夠幫助語文課堂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涵,只有我國的優秀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才能保證我們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并且一步步走向更加繁榮。

猜你喜歡
中華教材傳統
教材精讀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重視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圓錐曲線點線距
題在書外 根在書中——圓錐曲線第三定義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滲透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