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驅動河南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2019-12-19 01:16劉曉慧
時代經貿 2019年34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河南省科技

劉曉慧

一、河南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和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多部門聯合完善引導體系,積極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和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建設,加快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涌現出小櫻桃、豫游紀、嘻多猴、洛陽禮物、嵩陽文化等本土文創品牌,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段幕ㄔO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8)》顯示,河南的文化生產分類指數、文化供給分類指數居于全國前五位;河南的文化發展指數排名進入全國前十強。

(一)著力頂層設計,推進平臺建設

圍繞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文化產業發展高地的宏偉目標和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定位,河南省制定出臺了《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05-2020年)》《關于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若干意見》《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方案》《河南省“十三五”時期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規劃綱要》等發展規劃和方案,從稅收、金融、土地、財政、工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目前,河南省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12個(河南省文化集團和洛陽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個(洛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廳從2005年開始評選了七批“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從2010年開始評選了五批共12家“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016年,河南省科技廳認定了首批6家“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自2014年以來,評選了三屆共45家河南省重點文化企業和重點文化產業園區。自2018年以來,評選了兩批共40個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

(二)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河南省先后命名了四批文化產品出口示范基地,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走出去”。2017年南陽社旗縣創作的越調歷史劇《漢桑情》首次登上國際舞臺——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河南省雜技綜藝秀《水秀》節目進駐美國布蘭森大劇院。2018年,河南4個項目為文化部2018年“一帶一路”文化貿易重點項目。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等3家企業、河南約克動漫影視公司的520集《我是發明家》系列動畫等3個項目分別被評為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計已有33家企業和13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

先后設立河南省和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等市文化產業發展基金。2016年河南省投資額超過1.5億元的文化類PPP項目達21個,總投資208億元;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在建和擬建文化產業項目480個,其中民營文化企業的項目約占56%;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原股權投資基金等投融資平臺不斷完善。洛陽、鄭州兩地分別撥付2000萬元、2500萬元專項資金投入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建業、銀基、竹桂園等大企業財團不斷增加文化領域的投入,既建設了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建業足球小鎮等文化地產項目,也布局了“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黃帝千古情”等大型演藝項目。

(三)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內部結構有所改善

如圖1所示,自2015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以來,河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持續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314.8億元,同比增長10.6%,高于全省GDP增速近3個百分點,連續14年高于同期GDP增速,總量居全國第八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占GDP比重持續突破3%。由此可見,文化產業成為河南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如圖2所示,從產業大類來看,2017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中文化制造業比重為43.6%,文化批零業比重為12.4%,文化服務業比重為44.0%。六年期間,河南省文化制造業比重下降10.6個百分點,文化批零業上升7.3個百分點,文化服務業比重上升3.3個百分點。從10個小類來看,河南省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新聞出版發行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等勢頭強勁,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生產產品的輔助生產、文化用品的生產等穩中求進。截至2018年9月,河南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3000多家,其中,工藝美術品的生產企業最多,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增幅最大。

二、河南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自“十二五”以來,河南文化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時期。但就文化產業在河南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河南文化產品在全國文化消費市場的占有率、河南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河南龍頭文化企業的競爭力等而言,河南文化產業依然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文化產業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現象仍然突出。

(一)占GDP比重低于全國,內部結構不盡合理

2017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01%,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2%,而且低于湖北省3.28%、江西省3.54%、湖南省3.78%、安徽省4.03%;河南省文化制造業、文化批零業、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43.6:12.4:44.0,與全國的34.8:9.6:55.6相比差距較大。2017年河南省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國11.6,尤其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業態占比過?。ㄒ妶D3和圖4)。

(二)處于全國中等水平,位次有待加快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8)顯示,北京、浙江憑借文化產業影響力、驅動力、市場環境和公共環境的優勢分別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湖南通過加大文化資源投入和提升社會影響排名第七位。在生產力指數、影響力指數、驅動力指數三項指數中,河南的生產力指數排第10位、驅動力指數排第9位,影響力指數均未能進入前十。受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的制約,河南省不屬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強勢區域。

(三)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整體競爭力不強

在中部六省入選光明日報社和經濟日報社評選的“全國文化企業30強”數量中,安徽省歷屆均有1-3家,湖南省、湖北省均有1-2家企業,河南省、江西省最多僅有1家企業入選。2019年5月,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入選第十一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成為近五年來河南唯一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進入2018年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文化企業,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位列“2018年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的第375位,排名較2017年的第357位下滑近20個名次。

(四)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文化與科技融合不夠

河南省文化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發人員投入偏弱。一方面,河南省規模以上文化制造企業數量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左右,而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企業申請發明專利數量只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左右。另一方面,河南省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企業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參與研發活動的人數、開展研發活動項目數量均少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如圖5所示,2017年,河南省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企業研發項目數量和專利申請數量均低于安徽、湖北。

2012年、2013年和2018年,國家評選了三批共55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第三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單顯示,武漢市上榜企業數量僅次于北京,與杭州市并列第二。但河南僅有洛陽一家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而且洛陽示范基地的發展水平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示范基地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

三、科技創新驅動河南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科技創新是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河南省必須從文化產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尤其要在文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大功夫,以科技進步加速文化業態的更新、改變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模式,以文化新業態、新產品、新形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各層次、高水平的文化精神需求。

(一)提升文化與科技融合基地,加強文化產業發展主體建設

一方面,深挖中原文化特質,以傳統優秀資源為藍本,切實加快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洛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大文化與科技融合項目的建設,梳理總結示范基地可以在全省復制推廣的實踐經驗,適時認定新一批省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努力打造3-5個國家級文化科技創新產業基地,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另一方面,力促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河南歌舞演藝集團等優秀的文化企業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先進的科技企業組成跨界創新聯盟,帶動河南文化產業的鏈條式、集聚式、高端化發展。

(二)集聚文化科技創新要素,強化文化企業創新投入

首先,有效利用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河南省高成長服務業專項引導資金,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切實加強與河南省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鄭州銀行和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大力開展豐富多樣的投融資路演活動,努力完善各類各級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和海外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其次,充分利用“智慧鄭州人才政策”“河洛英才計劃”等,圍繞數字傳媒、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動漫游戲、工藝美術等重點領域發展需求,招攬一批急需的、高端的文化專業技術人才,圍繞文化產業創新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建立專門的文化技術實驗室,搭建文化科技創新政產學研合作平臺。最后,對標科技研發投入的支持鼓勵政策,建立文化企業研發創新和資本投入的稅收支持政策,引導文化企業重視文化內容研發和科技應用,增強文化產業領域的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三)深化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提高文化產業綜合技術效率

鑒于文化消費市場供需錯位明顯、文化產業技術趨于退步的現實狀況,河南省不僅要推動文化產業技術進步,還要加強文化產業制度創新,實現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重驅動。一方面,推動文化產業技術進步。依托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和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加強技術研發引領文化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兼顧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和現代化元素的、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文化科技產品。另一方面,創新文化產業制度供給。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文化科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實現技術、創意等創新要素、產業要素深度合作。

(四)充分釋放國家戰略疊加效應,不斷擴大文化產業影響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第一,推動鄭州、洛陽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強有效的文化消費供給,積極開拓內部文化市場。第二,組織河南文化企業參加中俄文化大集、中國臺灣文化產品手工藝展、海峽兩岸文博會、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義烏文交會、廈門文博會等國內外大型文化博覽交易展會,大力開展“中原文化絲路行”“互聯網+文化”等活動。第三,依托“亞歐列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際物流大通道等開放載體,充分利用國家戰略疊加區域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探索設立鄭州航空港文化保稅區,積極構建中部文化產業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推動雜技、武術表演等中原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對外輸出。第四,整合各類節慶會展活動資源,形成一批集文化產品展出、評比、銷售、招商引資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化盛會或品牌。

(五)促進文化產業平臺化發展,推動文化產業跨界深度融合

從文化產品傳播角度看,平臺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明顯趨勢。平臺化發展不僅是實現文化產業鏈整合的重要模式,而且是推動文化科技跨界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文化產業進行平臺化發展,就是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文化資源共享,調整文化創作、生產、傳播、銷售、消費等各環節的協作關系,實現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進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新型商業模式。因此,河南要基于優勢文化產業門類,構建諸如斗魚、抖音、虎牙、今日頭條的網絡直播平臺、內容分發平臺、網絡文學平臺和創意設計平臺等一流的細分文化產業平臺,探索互聯網時代流量和用戶變現的新商業模式。

(六)廣泛運用新媒體傳播技術,壯大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目前,網絡直播憑借其場景化和實時交互的優勢正以超高的話題度、參與度和吸引力,快速成為新興業態。河南文化產業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實踐基于網絡直播的營銷模式。一方面,文化機構要深耕和篩選在網絡直播上推送的內容資源,將有感染力、有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和內容資源更準、更快地傳遞給范圍更廣、規模更大的消費群體。網絡直播只是連接文化機構與受眾的媒介,文化內容才是媒介傳播的主體和中心。另一方面,文化產品的直播形式與宣傳內容要相匹配。比如,為了方便來自不同地域的讀者收聽和回放直播內容,新品發布會、講座等適合采取語音直播;為了提高觀眾的直接參與度和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讀書沙龍、分享會等更適合采取視頻直播。通過將直播期間的精彩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在官網、微博或微信等平臺上進行二次傳播,進而提升受眾對文化品牌的認知度。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河南省科技
送傘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河南省體育館近年承辦的主要賽事
河南省體育館近年承辦的主要賽事
科技助我來看云
河南省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
科技在線
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幾點探討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