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臨床觀察分析

2019-12-20 07:38者小娟楊青岳劉金艾徐正偉
關鍵詞: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者小娟,楊青岳,劉金艾,徐正偉,張 亮

(昌吉州中醫醫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心臟疾病,此病起病急,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維持患者心臟功能、促進心肌血氧供應,從而減少心肌梗死的范圍,降低猝死率[2]。為探尋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我院選取8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41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效果顯著,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對照組41例患者中,男女之比為19:22,年齡在40~69歲之間,平均年齡(53.2±1.4)歲;在觀察組41例患者中,男女之比為20:21,年齡在41~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8±1.9)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以往西藥方法治療,治療藥物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進行靜脈滴注。根據患者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如患者血壓狀況穩定,可加用小劑量硝普鈉進行治療。對患者心跳、脈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必要時給予吸氧、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等常規治療。并結合靜脈溶栓藥物治療。

1.2.2 觀察組

采用中西結合方法治療,依據中醫理論對患者體質進行辯證分型,根據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治療方法,如偏陰虛患者,可采用氯化鈉溶液與生脈注射液進行配比,靜脈注射治療,配比濃度為100:55(ml),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小時左右。偏陽虛患者,可采用氯化鈉溶液與參附注射液進行配比,靜脈注射治療,配比濃度為100:35(ml),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小時左右。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實時監測,并根據病情變化酌情調整藥物治療。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各項臨床指標改善越好說明治療效果顯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將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對比(n,±s)

*P<0.05

組別 n 尿量(ml) 脈搏(次)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脈壓差(mmHg)對照組 41 678.69±336.81 99.73±29.12 90.17±24.71 55,83±17.69 38.71±11.79觀察組 41 972.37±357.46 71.39±21.16 109.72±21.31 67.28±15.09 45.17±13.83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起病急,患者經搶救成功后仍需進一步治療,預防心衰、心律失常、梗死后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從而降低死亡率。以往多采用西藥治療,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為進一步提升此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發現,采用中西結合方法即西藥治療的同時,結合中醫的活血化瘀、血脈通絡、益氣回陽的療法,對患者病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2]。在本次研究中,41例采用中西結合治療的患者,患者尿量、脈搏、血壓狀況等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危險并發癥的預防。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臨床治療中,采用中西結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各項臨床指標得到明顯改善,有效預防危險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猜你喜歡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以劍突下疼痛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休克指數指導在外傷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護中的應用
血清IL-12、SAA水平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療預后的影響
去甲腎上腺素聯合山莨菪堿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
分析婦產科治療失血性休克治療的相關手段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診急救護理
基于心內科老年患者在院內心源性猝死病因及臨床危險因素
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探索構架
心源性猝死的10個“魔鬼時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