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城市設計策略

2019-12-20 02:53劉泓志
城鄉建設 2019年23期
關鍵詞:紐約公園空間

■ 劉泓志

城市設計策略在于通過城市空間手段關注城市公共品質,關注如何建構城市的基礎設施從而完善這些公共服務的供需關系。

一、資源管理策略,以求經濟效益最優化

(一)轉化土地資源為空間的資產

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 New York)

從資源到資產的這段距離,需要大量的智慧和有效的行動。這是紐約最近完成的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New York),在一個鐵道廠站上面建造一個大平臺,再造一個高強度的城市中心區。這個項目有很多爭議,如何通過城市設計,使得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土地的價值被放大,然后再談如何滿足各方利益。城市設計創造的不是樓板面積或地標形象,而是一種可持續利用的價值,一種可運營資產,這是城市設計策略要起到的一個非常核心的作用。

(二)整合零碎資源為高效資源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 New York)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 New York)。在原有的物理設計空間條件下,通過設計使得一個有問題且低價的地區,成為平均房價超越曼哈頓總平均水平75%的地區,極大地增加了政府稅收和房地產收益,也就是公共收益。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這個項目利用線型的空間元素將城市中許多低效的、破碎的資源,整合成為一種可以被高效利用的資源。

(三)平衡自然資源為城市資源

倫敦“國家公園城市”計劃(London National Park City)

倫敦在幾年前提出了“國家公園城市”計劃(London National Park City)。

什么是“國家公園城市”?倫敦作為最具競爭力的世界城市,下一步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必須更聚焦于人居環境品質的高質量發展上,因此企圖以國家公園的高生態質量結合城市生態來塑造一個更宜居的環境。倫敦現在有47%的土地被歸類為廣義的公共空間或開放空間,他們希望這個比例達到50%,但是量體提升不代表質的進化,而是希望在此基礎上把所有可以作為人與自然結合的資源,都轉化為城市資源。一座城市的空間格局可以因價值取向而改變,城市設計的策略所起的作用很關鍵的是建立這種資源平衡與價值再造的引導。

二、公共利益策略,以求服務能力最優化

(一)更開放公平的供給

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 Newyork)

紐 約 西 南 的 布 魯 克 林 區(Brooklyn, Newyork),AECOM在這里同時進行了3~4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通過城市設計策略,就這3~4個工程整合成一件事情交給了紐約市一本白皮書。就在幾年前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登陸美國東海岸的時候,這里是紐約市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長期是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提供不到4個就業崗位,沒有稅收,沒有足夠的錢去建造基礎設施。

城市設計的目的不僅是創造形態和形象,而是在基礎服務供給的層次上提供一個有目的的計劃。筆者提出一套“三合一底線評估”技術(Tripple Bottom Line,TBL模型),去衡量“財務”“生態”“社會”這三個的投入產出效益,尤其是社會效益,也就是城市的設計如何帶動這個地區的人口結構更多元化發展,改善職居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平等的現狀。例如,設計策略在創造居住地45分鐘的路程范圍內能接觸到200萬個就業機會,又如公共綠地的布局在使新舊社區同樣可達而受益。紐約正需要更多可負擔土地和優質服務繼續吸引人才。城市設計的策略,在于如何以物理空間使得更開放公平的社會空間成為可能。

(二)更安全舒適的場所

曾經的紐約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 New york)

紐約的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 New York)擁有著很強的場所吸引力,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這里是一個犯罪十分集中與活躍的公園,也叫“針頭公園”。1943年的設計改造,把地坪抬高,邊緣灌木密植強調邊界感,改造成一個視覺上表達強烈幾何形式的一個公園。但是抬高的地坪和灌木隔絕了和外部環境的視覺聯系,公園失去了內外互動的透明度,從而公園內滋生了很多犯罪行為。為防范犯罪,警察進一步把整個公園用鐵絲拒馬封起來,但反而讓公園內部更加隱蔽,犯罪率急劇增高。

現在的紐約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 New york)

后來成功的改造策略,就是把邊界的藩籬、植物都去掉,連通內外視線,同時大量增加周邊進入公園可達性,有效解決了暗角滋生犯罪的場所問題。最有效的城市安全性來自于開放性與透明度。這個公園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私有企業以公共空間為資產成功運營的案例。城市設計的策略,通過提供更舒適安全的場所來最大化公共利益,非常重要。

(三)更豐富多元的選項

倫敦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London)

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London),它相信在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區更應該為不同的人創造不同的但更便捷的服務供給和文化體驗,在城市設計改造時候就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也是方法,就是創造多元的功能選項,而不僅是基本配套。我們相信城市設計有條件有必要引導城市環境去發展出更豐富多元的生活選項,這是高質量高活力的重要基礎。

三、社會人文策略,以求人本價值最優化

(一)追求城市的原真

赫爾辛基燈光節(Lux Helsinki)

赫爾辛基的燈光節(Lux Helsinki),這個節日從20年前開始,同時帶動了全世界很多城市都舉辦燈光節。赫爾辛基曾是歐盟甚至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城市,也是季節性憂郁癥發病率最高的城市,而今天都已經回到了正常水平。

這個活動不只是一個城市活動,更是出色的城市設計。這個設計不是以土地作為基地,沒有四界的范圍,不需要鋼筋混凝土的建設也不需要建筑,而是需要燈光?!肮狻钡牧α渴菫閼獙@個城市最深刻的問題——這里的冬夜太長,使得罹患季節性憂郁癥的人太多。

在黑夜最長的時候,赫爾辛基的市民知道,全世界的藝術家、設計師都會來到這座城市,點亮他們最黑暗的時刻。城市的原真性來自它的生活,包括好的生活條件也來自這個城市如何應對生存發展的問題。

(二)重視社群的交融

新加坡“組屋政策”(HDB Flat)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HDB Flat),希望在同一個社區里面有不同種族、不同收入、不同背景的人住在一起,通過政策促成社群的有效交融。城市設計不只是形態的設計,也應該在這種促成社群交融的價值引導下創造空間條件并支持政策環境。

(四)用生活孵育文化

哥本哈根“綠波計劃”(Green Wave)

哥本哈根2007年開始實行的綠波計劃(Green Wave)。通過科技集結通勤的自行車促成類似魚群的游行,當他們時速超過20公里的時候,所有經過路口的信號燈都要為他們開路,汽車都要停下來。

哥本哈根曾經的出行危機

哥本哈根市民因為上世紀60年代石油危機而選擇了自行車做為主要交通工具,幾十年后形成這個城市最深刻的綠色出行文化。用反映生活選擇的方式去孵育城市文化,正如哥本哈根的綠色出行,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形態和文化信仰,這個城市存在許多生活驅動設計,設計引導生活所生長出來的獨特風貌。

猜你喜歡
紐約公園空間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我把紐約搬走了
在公園里玩
正確審視“紐約假期”條款
紐約往事
紐約,紐約!
一見如故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