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研究

2019-12-24 05:46
新營銷 2019年8期
關鍵詞: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產業結構

(江南大學商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

前言

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使山西的經濟發展長期依賴于煤炭的開采和利用。2000—2010年這十年間煤炭資源需求旺盛,山西經濟因此得到迅速發展。然而,自2012年起,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煤炭需求逐漸減少,加上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山西經濟受到重創,甚至出現負增長,其中的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凸顯,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蔚拿禾慨a業結構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亟待解決。2016年開始,截至到2018年,三年間山西省共去煤炭產能達2 000萬噸以上,逐步升級產業結構,不斷轉化經濟發展動力,促進未來山西總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山西產業結構現狀

(一)山西省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1 2014—2018年山西省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根據圖1所示,2014—2016年山西省的GDP分別為12 809.7億元、12 793.4億元、12 989.9億元,增長率分別為4.9%、-3.0%、4.5%,2014年到2016年,山西省GDP在12 000億元的平臺上徘徊,GDP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說明山西省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

2016年開始,山西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由“?!鞭D“興”,煤炭產業標簽被弱化。2017年山西省GDP突破15 000億元的臺階,經濟增長7.1%。2018年GDP突破16 000億元,經濟增長6.7%,說明近兩年山西省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逐步走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

(二)山西省產業結構現狀

表1 2014—2018年山西省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和增長率

數據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網

圖2 2014—2018年山西省三次產業結構變化趨勢

圖3 山西省生產總值構成

從圖2、圖3和表1可以看到,2014年、2015年山西省第二產業是三個產業中生產總值占比最大的產業,且大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生產總值之和;2016年開始,第一產業的增長速度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大量勞動力從第一產業中解放出來,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明顯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生產總值占比最大的產業并取得快速發展。說明山西省“一煤獨大”的現象有所改善,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長較快,服務業取得快速發展,工業和服務業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支柱。目前,山西省的產業格局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正在走向高質量、可持續、高效益的經濟發展道路。

二、山西省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由圖2、圖3得知,山西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最小,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山西省處于內陸地區,氣候干旱,降水不足,黃土高原土地貧瘠等自然因素限制了農業的發展。農業技術落后,初級產品比重大,集約化程度低,經營規模小。由圖4得知,農業內部種植業占比較高,畜牧業、林業比重偏低。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農產品商品率低。

圖4 2016—201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對比

(二)重工業與輕工業比例失衡

由圖5得知,2016年、2017年重工業占比超過90%,輕工業占比不超過8%,兩者比例失衡。重工業中,原材料工業和采掘工業比重大且逐漸上升,加工工業比重持續下滑,表現出突出的初級化、原料化,兩者之間的不協調,制約了山西產業結構向高度化發展,不符合一般的經濟規律。

圖5 2016—2017年輕工業、重工業增加值構成對比

(三)第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處在較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如文化教育、科技開發、金融等領域發展滯后,其占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比重低;處于較低層次的生活性服務業如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占第三產業總值比重較高。因此從產業結構平衡的角度來看,山西第三產業仍處于較低層次,內部結構仍需調整,應大力發展高層次的生產性服務業。

(四)支柱產業單一化

山西省的資源型產業形成了大量服務于該產業的行業,如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主導著經濟要素的流動方向。其他產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發展潛力不足,無法形成多元化支柱產業體系,“一煤獨大”的局面仍沒有得到完全的實質性改變。

三、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對策

(一)合理統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第一產業要提高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調整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注重提高集約化程度,著重發展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著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第二產業要轉換工業經濟發展方式,注重加工工業的發展,加快打造支柱型制造業集群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效益型經濟,改造升級傳統制造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對重化工業的污染治理,大力扶持低碳型產業,積極推進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第三產業要著力研發與應用高新技術,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大力發展高層次的文化教育、科技開發、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調整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提高附加值。

(二)培育新型優勢產業

山西省除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以外,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近兩年來,山西省旅游消費持續活躍,旅游業已經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支柱。應加大對旅游業的開發投入,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將旅游資源打造成優質的旅游產品,促進旅游創新、創意發展,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山西成為旅游大省。

(三)煤炭產業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應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加強煤炭深加工,淘汰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的傳統煤化工產業,大力扶持創新驅動型煤化工產業,鼓勵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推動經濟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促進“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實現山西經濟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產業結構
2020年河北省國內生產總值
2019年河北省國內生產總值
什么將取代國內生產總值?
本地生產總值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1995年-2015年營業稅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相關關系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下滑
產業結構
提高第三產業占比緣何欲速不達?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