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源”主題創新茶藝編創實踐

2019-12-24 01:17楊祎辰樓淑君
青年時代 2019年31期
關鍵詞:思源錢塘江

楊祎辰 樓淑君

摘 要:《思源》創新茶藝,以“飲水思源”的思想為內涵,以孕育浙江人成長的母親河錢塘江為背景,以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佳茗為載體,通過席間朗誦、賞茶、書法、品茗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演繹出“以茶會友,以字敘情,品茗感恩”的情懷,充分表達浙江人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對錢塘江的感激之情。

關鍵詞:思源;錢塘江;開化龍頂;西湖龍井

20世紀30年代,地理工作者實地考察后,認為錢塘江發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開化縣馬金溪。錢塘江干流各段,隨地異名。從發源地始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一直往下流,到了杭州聞家堰,改叫錢塘江,之后匯入東海。從南源開化縣到下游杭州段,河長522千米。

錢塘江文化是把歷史、現代及未來融為一體的開放文化,它傳承了中華名族的優秀文化內核。這些年,隨著浙江的發展,錢塘江文化又有了新的內涵。作為錢塘江南源發源地的開化縣,卻默默地守護著這條母親河。早在1998年,開化率先提出生態立縣戰略,從此保護生態便深入人心。這些年關停300多家企業,整頓數百家養殖業。自2016年以來,為了建設錢江源國家公園,開化實行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機制,4年來共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2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高達23.5億元。在錢江源國家公園的核心保護區和生態保育區,禁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

時光荏苒,開化從欠發達縣到美麗浙江先行區,一直堅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直秉持著把一江清水送出開化的決心。

基于這樣的背景,我校創編了《思源》為主題的創新茶藝,該茶藝在2019年浙江省高職高專中華茶藝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梳理作品的主題立意,意境表達,沖泡程式的設定、解說詞等方面,拋磚引玉,以供同行交流。

一、創作主題構思

錢塘江,浙江人的母親河,從南源開化縣到下游杭州段,孕育出兩種不同滋味的茶葉。

“思源”,以“飲水思源”的思想為內涵,以孕育浙江人成長的母親河錢塘江為背景,以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佳茗為載體,以來自開化與杭州的三位學生分別沖泡家鄉的茶為情節,通過席間朗誦、賞茶、書法、品茗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演繹出“以茶會友,以字敘情,品茗感恩”的情懷,充分表達浙江人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對錢塘江的感激之情。

思源,讓人們在品茶的同時飲水思源,學會感恩,感恩開化人民對錢江源頭的保護;也感謝杭州對開化的反哺,保住青山綠水才擁有今日的金山銀山。

二、茶藝要素的選擇與設計

(一)茶品選用

結合情節設置與時代背景,我們分別選用了杭州的西湖龍井和開化的開化龍頂作為此次創新表演的茶品。選茶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兩款茶都是名優綠茶,品質有所保證。西湖龍井以其“色綠、馥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素有綠茶皇后之美譽;而開化龍頂以“干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有“杯中森林”的美譽。二是兩款茶都有悠久的歷史。開化龍頂自明朝崇禎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深受皇帝與大臣的寵愛;而西湖龍井則是清朝乾隆皇帝最鐘愛的茶,兩款茶默默守護著這兩個地方,無論衰敗還是振興。三是兩款茶與錢塘江之間的因果際會。開化龍頂產于錢江源頭,取名“龍頂”;西湖龍井長于錢塘江尾部,取名“龍井”。二者包含的龍字,正是錢塘江的象形,一頭一尾,一頂一頸,是他們與錢塘江的緣分。

(二)茶器選擇

器為茶之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里講:“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敝笏鑹剡x用老鐵壺,鐵壺可軟化水質,使水軟滑、甘甜。沖泡方法分別采用了蓋碗泡法和碗泡法。對于西湖龍井,我們選用了白瓷蓋碗作為沖泡器皿,瓷器茶具造型美觀、質地堅硬、傳熱不快、保溫適中,泡茶能獲得比較好的色、香、味;而白瓷茶具胎質細膩、色澤光潤、風格雅麗,與西湖龍井茶相配為上佳之選。對于開化龍頂,我們則選用了玻璃碗泡法,玻璃茶具以無色透明、潔凈度高為首選,這有利于欣賞龍頂茶的形狀和色澤,尤其是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動態變化,人們稱其為“茶舞”。雖然玻璃器皿散熱較快,但綠茶沖泡本就對水溫要求不太高,這種搭配方式能滿足觀眾視覺上的享受。

(三)茶席設計

茶席營造一個泡茶的氛圍,為體現主題服務。本次茶席選用深藍色茶席布作為底鋪,藍色象征著河流,預示著錢塘江,沒有華麗的色彩和裝飾,體現對于大自然本源的尊崇。茶席布將長約1.5米的兩張長方形桌子鋪成整體,四面自然下垂并在觀眾面前拖出約0.5米寬的垂地效果。兩把陶壺置于粗陶壺承之上,分別放在兩張茶桌左右各四分之一處,一排白瓷品茗杯,一排玻璃品茗杯,與沖泡器皿相襯。由于要擺成長條形茶席,桌子較長,因此兩人共用一桌,四人共用一席,以便交流茶品。在茶席垂地效果處的左右兩側,分別用白色小石子做出浪花的造型,示意“錢江潮”,并在中間段擺出橫相“之”的造型(“之”是錢塘江的簡稱),預示著錢塘江將兩個茶桌,也代表兩個地域聯系在一起。

(四)服飾搭配和音樂選擇

茶席上的四人,兩名主泡是一男一女,分別著淺藍色茶服,與茶席色相搭;兩名副泡著白色茶服。另有書法一男一女,亦著白色茶服。

音樂共有兩首,開場的朗誦配有箜篌曲。箜篌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能瞬間將觀眾帶入觀賞的角色。沖泡時則搭配巫娜的古琴曲《靜水流深》,這曲旋律似流水幽蘭,散發著獨特的禪意,尤其適合靜心泡茶。

三、茶藝的編排與解說詞

本套茶藝采用話劇朗誦和茶藝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共分三幕完成。第一幕為來自杭州與開化的六名茶人相遇,互相寒暄,分別介紹自己的家鄉與家鄉的茶。第二幕為四人泡茶,二人即興書法,這是整套茶藝的核心環節。第三幕為兩主泡品茶,副泡奉茶給評委,六人共賞書法,并通過朗誦解說深化主題。整個茶藝編排節奏有序、情節連貫、一氣呵成。茶藝表演過程中,通過適當的旁白引領觀者進入茶藝之境。

第一幕:我的家鄉,家鄉的茶

六人分兩組,每組3人,分別從茶席左右兩側入場(站茶席前),介紹各自的家鄉。

解說(開化組):我的家鄉叫開化,她在浙江省的西部,是一個世外桃源。這里是被莫言稱為“神仙境”的地方??v橫密布的川流,綿延起伏的群山,還有古老靜謐的村落。但凡源流,總是出自深山,最好的,總在源頭處,這就是開化的錢江源。至純的水,至美的山,還有至臻的茶。

解說(杭州組):我的家鄉叫杭州,她在浙江省的北部,被稱為人間天堂。她有繁華的街道,卻不失自然的風景;有先進的技術,卻不失古典風情。她是一首詩,一幅畫。杭州西湖聞名天下,卻有許多人不知,西湖的水,正引自于錢塘江。她默默地流入西湖,滋潤著西湖的山、西湖的水、和西湖的茶。

書畫兩人就位,副泡給評委賞茶,主泡介紹家鄉的茶葉并說明二者與錢塘江的關系后,四人回歸茶席準備沖泡。

解說:你見過一條大江,同時灌溉出兩種不同滋味的茶葉嗎?錢塘江就是這樣的。開化龍頂產于錢江源頭,取名“龍頂”,西湖龍井長于錢塘江尾部,取名“龍井”,二者包含的龍字,正是錢塘江的象形。是啊,一頭一尾,一頂一頸,這正是他們與錢塘江的緣分。我們趕快去品嘗一下吧。

第二幕:泡茶寫字,共賞茶情

隨著音樂的轉換,主、副泡于茶席前行李,禮畢坐定泡茶。書法組入座準備寫字。

首先,滌器。用熱水分別燙洗白瓷蓋碗、玻璃碗和品茗杯,提高杯溫,以穩定茶湯品質。

其次,醒茶。西湖龍井與開化龍頂都采用下投法,通過浸潤茶葉,便于茶湯滋味更好地散發。

再次,沖泡、分茶。兩款綠茶均具有鮮爽的特點,因此開蓋沖泡即可。為了更好激發茶香和滋味,沖泡時間不能太短,并使用鳳凰三點頭的注水方式激蕩茶葉,之后迅速分湯保持茶湯溫度。

最后,奉茶、品茗。將泡好的茶放入事先備好的奉茶盤,由副泡給評委奉茶,同時兩位主泡從各自的兩邊向中間舉杯,敬茶,并一飲而盡,表達對各位觀眾的敬意。

第三幕:賞字共情、飲水思源

書法組將寫好的字展開,六人深情朗誦由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改編的詩句,烘托主題。

解說:錢塘江,浙江人的母親河,讓我們領略了兩種茶的滋味。感謝開化人民,是你們犧牲了經濟發展,才保護了一江綠水。也感謝杭州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反哺,讓我們保住了青山綠水,如今才迎來了金山銀山。我住錢江頭,君住錢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錢江水。

四、《思源》的文化解讀

(一)展示浙江文化為主題

參賽節目在編創時就考慮能夠體現當地特色,我們處在浙江杭州這個中國茶都,而錢江潮作為天下奇觀,每年也吸引著眾多游客,因此我們想著要把區域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同時為了突出觀賞性,把故事說完整,引入了另一款茶葉——開化龍頂。這樣由一條大江灌溉兩種茶葉,由兩種茶葉引出兩個地方互相的犧牲與反哺,共建共創、共同進退的立意就定下了。為展現這一點,我們通過解說、朗誦、書法等文化活動,以泡茶的方式為載體,展示了“濃濃浙江情”。

(二)展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錢塘江,作為浙江人的母親河,陪伴著浙江人成長。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違背時,該如何抉擇?本次創新茶藝更想呼吁大家重視環境保護,只有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同時要飲水思源,學會感恩。

參考文獻:

[1]劉勤晉.茶文化學(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王麗.“九曲問茶”主題茶藝編創實踐[J].河北:大眾文藝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思源錢塘江
錢塘江觀潮
浙江海寧:錢塘江再現“交叉潮”
My Dreams
磨刀不誤砍柴工
錢塘江
錢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觀申遺研究
陳永龍:思源致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