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孝”文化的差異

2019-12-25 01:21張華雪
戲劇之家 2019年34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家庭

張華雪

【摘 要】中國孝文化中的孝敬父母,“孝”與“敬”并存,強調的是對父母除了贍養之責外,也要敬愛父母。而西方則有很大不同,他們不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對父母的愛也建立在個人與個人的平等之上,西方文化中“自己”與“父母”是平等的,中華文化里則更喜歡將“父母”立于“子女”之上。這些差異是各國不同文化熏陶下的產物,更是人類社會數千年逐漸形成的觀念。

【關鍵詞】孝;家庭;依賴;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4-0234-02

一、“孝”在中美家庭中的差異

家庭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古代還是現在,西方或者東方,家庭都是組成人類社會的重要單位。中國宋代詩人張耒便寫過“古來家國同”,將家庭與國家上升到一個高度,而西方雖然相對于東方更提倡自由,但家庭仍然是構成人與人關系的重要橋梁。中國人將這種“個人對家庭”,甚至更進一步劃分,這種“對自己長輩”的情感,稱之為“孝”。美國固然也有孝,但兩者的內涵卻仍有許多不同。

與中國從古代就開始的數代同堂相比,美國的家庭則多數為個體的,很少有幾代同堂的家庭,因此在看待家庭上,中國多數把家庭的整體情感放在第一位,而美國則是把個人的情感放在第一位。美國子女成年后便與父母分開居住,彼此之間用愛來聯系,又各自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權。美國的父母不會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就算是晚年也與自己的子女沒有多大關系。正因為美國的這種家庭環境與家庭觀念,導致了美國人對“孝”的理解也和普遍的“孝”文化有著極大的不同。美國短暫的文化里并未孕育出類似中國“孝道”的傳統文化。在美國人看來,“孝”可以說成是“愛”,是一種子女對父母的愛,也是一種建立在平等下的愛。在基督教的理念里,美國人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父母而活,他們虔誠敬拜的是上帝。首先尊敬上帝,然后才愛父母。這從中美兩國的口頭禪中就可以窺見一二,中國人發出感嘆時,多數情況說的是“媽呀”,而美國則是“my god”。這種宗教的影響與美國文化決定了美國家庭觀念中,孝并沒排在第一位。

中國人最看重的就是孝,自古以來關于孝的故事亦是層出不窮,關于孝的詩句也屢見不鮮,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孝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重要標準。贍養父母是一種個人責任,中國人不會將這種責任強加于國家或者其他人。而在美國人眼里,贍養父母除了是一種個人責任,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美國有著完善的福利制度,美國父母在年輕時就會繳納養老基金,以備退休之后的生活保證。他們不會把晚年生活的依仗放在子女身上,更不會去依賴子女。當他們退休時,養老金已足夠他們安度晚年。但在中國,父母的晚年與子女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父母年輕時便為了孩子打拼,孩子成年后只要還沒獨立生活,父母依然會繼續供養子女,甚至子女結婚后也會持續給予幫助。與之成正比,父母晚年時,也會依賴子女。這和美國是極大的不同,雖然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一定影響,但是中國子女如果將父母送進養老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稱之為不孝。從中可以看出,中華孝文化中父母多依賴于子女,而美國的孝文化中更倡導獨立。

此外,在生育問題上,也體現了中美家庭中“孝”的差異化。中國古語“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種幾千年來形成的思想,就算在現代也束縛著很多人的心,中國人對后代的重視程度可見一二。在中國人看來,不為家族留下男丁,便可稱之為不孝 。中國這種孝文化的影響可謂是十分強大。與之相反,“為家族留后”這種思想與美國人的孝相差甚遠。盡管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里“留下后代”這個思想是孝的基本,但是對于美國人來說孝與留后并沒有直接關系。生男生女,甚至是否進行生育都與孝沒什么關系,生育是單個家庭的事。因此中國人的孝往往與生育掛鉤,在美國兩者則并無關系。

最后,中國家庭中的“孝”觀念來源于子女內心責任和義務,而美國家庭中的“孝”觀念則以自由和尊敬為基礎。中國子女內心對父母的孝是來自從小教育的影響,來自幾千年中華文化在潛意識里的熏陶。中國子女認為孝順父母,贍養父母是一種天經地義的責任。與中國這種奉獻精神不同,美國人認為人生目的是為了實現自我。因此對于孝,他們不會認為是自身必須承擔的責任,也不會把贍養父母這件事當成重中之重。他們尊敬父母,卻不會在父母老的時候過多去干涉。

二、中美家庭觀念中“孝”差異形成的原因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家,從孝文化形成開始,中國就已經是農耕社會,因此對男子勞動力要求是巨大的,加上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一直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幾代同堂的大家族傳統也養成了家族成員之間的彼此依賴性,特別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孝文化,便生成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 。此外,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三綱五常對孝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中國古代有著明確的等級尊卑,這反映到孝文化里便產生了中國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笆轮^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便形象地說明了中華古代文化對于孝道的影響。無論父母做錯了什么,都不能陷父母于不義,否則便是大不孝。而美國成立到現在兩百多年,它在成立之初就是以擺脫殖民統治為目標的,所以美國人更倡導自由平等,人權獨立。他們的文化中父母與子女是平等的,每個人之間也是平等的,這與中國的尊敬長者有著明顯的不同,也決定了美國的孝注定與中國是相反的兩種意識。

中美兩國從一開始的制度便不同。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幾千年傳統社會,有的只有封建統治,并沒有為平民提供的社會服務和福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的社會福利等也不是非常完善。這決定了中國自古以來父母在衰老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他們沒有勞動能力,面對封建社會的壓榨,也沒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晚年。因此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美國成立于 1776年,從成立后到現在,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因此美國父母對子女的依賴性并不大,他們有能力使自己安度晚年,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建立在“養兒防老”之上,這也是中美兩國為何孝文化有著巨大差異的原因之一。

最后,在宗教上也有著導致兩國孝文化差異的原因。自古以來進入中國的宗教很多,但是絕大部分都被凝聚力非常強的中華文化所同化。中國的歷史上,每當社會動蕩不安時,宗教就會掀起一陣熱潮,而當社會安定時,宗教也會趨于穩定??梢哉f絕大部分是中國文化同化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同化了中國。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一種祖先信仰。我們都自稱炎黃子孫、華夏子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對祖先的崇拜。而最直接的就是祭祀,祭祀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此外還有為祖先建立的各種祠堂與廟宇等,這些祖先崇拜的表現都反映了中國人對祖先,對血緣的重視,加深了家庭之間的關系,也使孝文化更加具有凝聚力。而在美國的宗教信仰里,基督教占主要位置,在基督教里上帝高于父母,人們信仰的是上帝,而不是父母或者遠古的祖先。因此美國人的孝展示出了與中國極大的不同,這種宗教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美兩國“孝”文化的走向。

三、從中美“孝”文化差異看跨文化交際

剖析中美孝文化差異與其形成原因,進而解決“孝”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問題。在跨文化交際中,尊重對方的文化與傳統,在不把本國的文化傳統強加在別人身上的同時,也要學會去了解對方的文化,達到互相尊重的目的。孝文化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從子女對父母的愛延伸出的一系列情感。只是孝在中國文化中更具依賴性,而在美國更獨立。同時,因為孝文化形成的一系列傳統與做法,兩國之間也有許多不同。中國父母尋求“老有所依”,美國父母則更喜歡與子女分開獨立。兩個國家的人在交流的過程中,都要努力去理解對方的文化與習俗,求同存異,以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誤會與障礙,從而實現真正的跨文化交流,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侯嘉亮.見證美國之十一:美國孝文化與中國孝文化的差異[DB],2010 (12).

[2]彭林. 中國孝文化的起源與發展[DB],2015.

[3]費孝通.美國人的性格[A].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8(3).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家庭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淺析中韓跨文化交際中的言語差異
創新意識下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探究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