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遺數字化保護探析

2019-12-26 07:57
文化學刊 2019年5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物質群眾

何 帥

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獲取的方式也越來越便捷。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對于中華民族是寶貴的財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因此,如何使人民群眾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就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點內容,新媒體在這一工作中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

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話題經久不衰,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多樣,如通過博物館來進行固態保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給予經濟上的扶持,加強與學校教育的融合,進一步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上方法對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到了很好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多年以來,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了非常豐富的成果,如博物館可以對一些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式保護。當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無法挽回的消亡局面之時,博物館通??梢宰屗鼈兏玫乇4嫦聛?。通過與高校的合作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教育融合,同時可以進一步延伸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鏈,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斷推進,我國政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學術界也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大量研究。伴隨著云計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泛運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社會上不斷普及,現代信息化技術產業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發展,同時進一步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向前進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傳統的保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因此應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加強對科技的運用,通過新媒體來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上一個新臺階[1]。

二、新媒體形式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媒體一般是人們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也是信息傳遞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主要包含電視、廣播等,新媒體繼承了傳統媒體的優點,又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當前,新媒體的門類非常廣泛,而且各個門類又細分出多個不同的門類。新媒體技術改變了傳統媒體封閉性和延時性的特點。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新媒體實現了趣味性和互動性,這就使得大眾之間可以實現無障礙溝通,可以在溝通過程中建立起大眾與市場的良性循環。新媒體基于自身的眾多優點,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提供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通過新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同時增添了許多生活的元素。

在以往的生活中,人們的生活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去甚遠,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常被當作傳統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只有藝術家或者學者才會對其進行研究,而大部分人民群眾只是了解皮毛,這就使得人民群眾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節奏非???,人們所接觸的信息大部分都與工作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精神信息很少接觸。除此之外,人民群眾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途徑也非常有限,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地域性特點,要想去了解必須去真實感受它,而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能接觸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

隨著新媒體的加入,以上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數據可以通過電子技術手段進行加工,通過網絡移動媒體傳遞給廣大公眾,廣大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2]。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便可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人們豐富自己的見識,同時可以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不斷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

三、新媒體形式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現方式

(一)通過移動終端完成傳遞

通過個人移動終端設備與信息融合來實現信息的傳遞,這是互聯網時代最新的產物。這種傳播模式最為常見的就是通過手機來進行傳遞。近些年來,手機更新換代頻率非???,手機APP中的各項內容也在不斷更新,APP給人民群眾提供的資料更加豐富。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固態保護只是延緩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消亡的過程,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夠真正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在發展的過程中,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不斷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群眾基礎,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藝術寶貴資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并不夠緊密,這就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群眾中的基礎并不牢固[3]。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進入人們視野,我們需要抓住這點時機,通過移動終端來更好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遞給廣大大眾,從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社會范圍內擁有更為廣闊的群眾基礎。

(二)通過交互模式來完成信息的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互性主要是將傳播模式進行轉變,由以往服務商發送模式轉變成雙方之間相互發送。在戶外交互終端中,這種形式的優勢更加明顯,它可以增加人民群眾與信息之間的互動,同時可以將信息互動的反饋結果直接供應給服務商,幫助服務商更好地改善服務。由此可以看出,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之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交互來完成信息傳播,而這種交互又可以進一步提升信息傳播的有效性。

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交互傳播時,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種不同的交互模式,即信息反饋與信息體驗。信息反饋主要是指將信息更好地傳遞給廣大公眾,公眾在接受信息之后可以表達自身的見解,做好反饋。這種反饋與交流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同時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體驗式交互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巨大,如傳統美術文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常??梢酝ㄟ^視覺和聽覺進行感受,而技藝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它的真實魅力。

由于當前手機已經非常普及,因此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來欣賞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人們常常只需要下載一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小軟件,通過小軟件去更好地了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同時可以將自身的見解反饋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人員。通過這種交互體驗,人們可以更好地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并且這樣做也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加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民群眾中的認知度[4]。

(三)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

不同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代表的內涵并不相同,為了可以更好地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走進廣大民眾,在進行宣傳時不能僅僅限于傳統媒體,而是要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谛旅襟w,產品展示變得更加多元。例如:可以使用當前最新的投影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給大眾,讓大眾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公交站臺的流動人口一般都比較多,這些流動人口也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潛力力量。人們在等公交時通常會感到無聊,因而可以就這一空隙,在公交站臺上安裝一臺互動宣傳設備,通過這一設備來使人們更好地獲得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通過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使人民群眾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可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5]。

四、結語

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傳統的方法雖然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新需求。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保護工作也在不斷完善,通過新媒體可以更好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最終達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標。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物質群眾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與文化遺產相遇
多讓群眾咧嘴笑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