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徑研究

2019-12-26 09:34李學榮唐鉆霞張公安莊澤檳李南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34期
關鍵詞:受訪者傳統大學生

李學榮,唐鉆霞,張公安,莊澤檳,李南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廣東中山 52845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沖擊給正處于文化自信培育與價值觀形成重要時期的大學生帶來復雜影響。作為實現中國夢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青年大學生,理應在成長中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切實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自覺肩負起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調查研究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現狀,特別是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客觀分析其文化自信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對探索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1 當前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分析

團隊采用實證研究方法,通過編寫《關于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問卷調查》,在廣東10 所高校(不同地域/辦學層次/學科門類)進行線上調研。調研共發放問卷1 292 份,回收 1 292 份,有效回收率 100%。運用 EXCEL2013、SPSSAU 等數據分析統計軟件和平臺進行分析。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其中男生 458 名,占35.45%,女生 834 名,占 64.55%;本科一至四年級分別占35.99%、29.80%、21.05%及10.06%,研究生及以上占3.10%;重點高校占10.06%,普通高校占83.20%,高職高專占6.19%,獨立院校占0.54%。

1.1 對中西文化的態度

數據顯示,受訪者普遍表現出喜愛(認同)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喜愛 (認同)程度中華傳統文化(98.06%)高于西方文化(74.15%)近 24 個百分點,而在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上,55.48%的受訪者選擇了中華文化,高于選擇西方文化(18.91%)36 個百分點,說明廣東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較為深厚的情感基礎;隨著改革開放及互聯網的發展,廣東大學生對西方文化持較為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形成。通過對調研數據進行皮爾遜卡方檢驗可知,不同辦學層次高校學生的態度并無顯著性差異。

在問及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程度時,19.74%的受訪者表示對傳統文化各方面均有了解,精通其中某一方面的僅占8.20%,而只停留在簡單涉及的層面的高達70.67%,另有1.39%的受訪者表示不感興趣。數據表明,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淺表認知[7],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制約因素(96.28%的受訪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文化自信的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價值彰顯路徑亟待探討。

1.2 對文化自信的態度

數據顯示,95.12%的受訪者認可堅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問及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受訪者認同培育文化自信有利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生命力和戰斗力,有利于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利于提供應對世界多元文化沖突與碰撞的理論支撐,有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利于我國的文化大發展與大繁榮,其中前三項分別占85.14%、82.74%和73.53%。

如何體現文化自信?充分肯定我國自身文化價值、堅持民族文化認同(87.77%),積極吸收外來優秀文化(82.89%),主動學習并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2.04%),發展適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的特色文化(73.45%),以及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63.16%),受訪者認為以上五方面都是文化自信的現實表現。

1.3 影響文化自信因素

86.84%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問及造成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受訪者認為排在前三位的影響因素分別是西方文化的沖擊 (83.42%);國家、社會及學校正向引導作用缺乏(70.41%);網絡環境與媒體的負面信息和消極作用(62.66%)。盡管青年大學生堅定認可需要提升文化自信,懂得文化自信的意義價值所在,但在多元文化沖擊及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下,如何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仍需進一步探索。

1.4 提升文化自信建議

針對現狀,受訪者普遍希望通過個人主動學習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熱愛(90.02%)、學校利用課堂及課外活動引導(83.51%)、社會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建設,發展先進文化(78.33%)、國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73.14%)4 方面來增強文化自信。所有選項均超7 成,說明廣東大學生認為個人、學校、社會和國家四方面的努力對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都不可或缺的,關鍵在于加強個人的主動學習,培養自身的文化底蘊與文化習慣。

針對高校,受訪者比較贊成通過參觀紅色革命建筑、走訪老紅軍家庭(77.48%),舉辦中外文化交流會、提升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72.37%),開設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課程(71.52%),舉行傳統文化理論知識或傳統文化工藝品制作比賽(67.80%),開設相關講座普及學生傳統文化知識(66.80%),加強教師文化內涵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文化影響力(57.59%)等途徑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

個人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化節活動或加入相關文化社團,自主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向身邊的人宣傳傳統文化排在前三位,分為占78.25%、68.81%及56.11%。高??蓢L試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行為方式上著重考慮,設計更多有意義的方法路徑。

2 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創新路徑

基于實證研究,以廣東藥科大學為例,提出構建基于中醫藥傳統文化、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培育理念;搭建“八一”文化培育載體,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夯實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奠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2.1 構建“三位一體”培育理念,夯實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奠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1)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2],必須充分重視、挖掘創新。而中華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中醫藥的文化屬性,是了解中國哲學、文化和歷史的一扇重要窗口[4],理應在醫藥院校大放異彩。

(2)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是我們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必須充分正視、傳承弘揚。充分挖掘校史校情中的紅色基因,讓塵封歷史煥發生機,讓崢嶸歲月彰顯力量。有知道從何而來的底氣,才有邁向遠方的自信。

(3)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彰顯中國特色、凝心聚力的精神指引,必須充分把握、武裝頭腦。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體現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助力文化自信[5]。

2.2 搭建“八一”文化培育載體,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

(1)一書一項目:引導學生每月閱讀一本(電子)傳統文化書籍或使用APP 聽(讀)一本書,促進學生習慣養成,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文化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分享交流活動,營造“悅”讀氛圍;啟動尋找校園“紅色基因”項目,調動學生全員參與,設置不同主題板塊,實行項目負責制。

如:充分利用廣東現有紅色資源(基因),對大學生進行紅色(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品書拾慧”活動,形式由學生自發設定,建立網絡分享平臺,推薦書單,分享閱讀心得。

一文一活動:堅持每月至少完成一份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每學期參加一次校文化活動,如演講、報告會或文化參觀等或參與一項文化類課題研究或項目拓展。

例如:結合醫藥院校特色,在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過程中開設相關專業特色板塊,開展教授論壇、名師講座等富含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廣東中醫藥傳統優勢,結合大灣區建設理念及國家中醫藥發展規劃,從專業發展及職業規劃方面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做好生涯規劃。通過觀看《本草中國》大型紀錄片,引導學生對于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喜愛,激發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一網一綜藝: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積極建設大學生網絡文化陣地,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利用線上線下雙路徑,實現教育入腦、行動到位;以優秀綜藝節目搶占大學生娛樂休閑時間,掀起收視熱潮,如《朗讀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戲曲大會》等的熱潮,力促文化盛宴成為大學生的刷屏票圈和熱點話題。

例如:不斷強化新媒體的學習、開發與運用,自覺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樹立旗幟,建設網絡陣地,發揮自媒體建設的積極引領作用,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目前運營的微信公眾平臺包括“黨旗印記”“世風南爵”“一班一藥一世界”“中開小藥農”“中二大本營”等,網絡運營的主體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體性作用。

一坊一服務:建立創新工坊,并以其為依托統籌各載體平臺運作,落實具體實施方案; 拓展志愿服務平臺,引導學生踴躍參加社會實踐、文化三下鄉、支教服務等活動,增強文化責任與擔當。

例如:開展主題為“明黨參 曉知母 今當歸”的主題黨日活動,將中藥特色藥材與黨員黨性修養錘煉相結合,一方面結合專業特色充分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深刻挖掘中藥材寓意,結合紅色文化傳承,通過紀念活動,錘煉黨性修養,幫助大家正確認識新時代學生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做表率、爭先進,不斷提升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籌辦“知母 熟地 當歸”的校慶主題系列活動,同樣將中藥特色文化與育人培養目標完美結合,傳承廣藥人特有的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通過優秀校友的案例分享,一方面給予在校生榜樣示范作用,提供職業發展的參考范本;另一方面通過校友對專業、職業、事業的專注與認可,充分肯定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加強在校大學生專業思想的穩定性,樹遠志。組織“落葉歸根”葉脈書簽制作比賽和識藥辨藥比賽,既蘊含豐富的專業特色、又富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得到校友的一致肯定與好評。

3 思考與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研究學者對如何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開展了廣泛研究,提出了許多較有借鑒意義的方法路徑。筆者建議在實證研究的方向上做深入拓展,如開展方法實效性研究,增加對教師文化素養提升及其影響力的研究,并能在此基礎上凝練總結,形成理論創新,豐富文化自信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猜你喜歡
受訪者傳統大學生
今天,你休閑了嗎?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