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瑙縱歌節的功能及其變遷

2019-12-26 19:41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21期
關鍵詞:景頗族德宏州民族

宋 鈺

(云南師范大學漢藏語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500)

傳統文化的傳承性和持續性,是許多民族面臨的難題,例如新一代孩子對母語的缺失、不了解本民族文化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上有很多民族的文化不能完整的保留,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口僅有十多萬的景頗族,其最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目瑙縱歌節仍然很好的流傳下來。人類學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論認為人類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而創造一種文化,當這種需要沒有了文化也就消失。目瑙縱歌節作為景頗族的文化,既然能流傳到今天,說明它能滿足景頗人民的需要,當然,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社會變遷中傳承與整合,傳承到今天的文化,其功能也在社會變遷中傳承和整合。

1 目瑙縱歌節的原始功能

1.1 表達情感的方式

景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通過歌舞娛樂,表達自身的情感。相傳,遠古,人類是不會跳目瑙的,只有太陽宮才舉行目瑙盛會,百鳥有幸被邀請參加了太陽宮里的目瑙,返回途中百鳥意猶未盡,便學著太陽宮跳起鳥目瑙,這時景頗族的祖先孫瓦木都和干占肯努看到了百鳥跳目瑙的樣子,也學著鳥兒跳了起來?!澳胯У姆N類,有傳統節日和因人因事因地之分,后者為20種以上。如重大節日或迎賓時舉行‘卡隴’目瑙;祝壽時舉行‘柱巴麗’目瑙;起義時舉行‘共榮若’目瑙;和談、和解時舉行‘騰陸’目瑙;籌備誓師性質的‘能攤’目瑙......”可見,無論是節日迎賓、祝壽、起義、和解、誓師還是慶祝豐收、祈福,景頗族都要通過跳目瑙表達自身的情感。

1.2 社群整合、社會交際的場所

目瑙縱歌作為景頗族有的文化,被民眾所接受。新中國成立以前,景頗族是山官制,寨子都由山官管理,景頗族的官種多且一個寨子與一個寨子有距離,但是每隔幾年,收成好的時候,山官會組織山寨的人舉行目瑙縱歌,便會邀請其他寨子的人來參加,本民族內部相互往來,促進族群的團結發展。如若景頗族群內部發生某種不利于團結的矛盾時,通過舉行目瑙,雙方相互交流溝通,消除彼此的誤解與矛盾,進而和睦相處。此時,目瑙縱歌作為一個盛會,其具有維系景頗社會的功能,具體表現在對景頗族群內社會關系的整合功能,目瑙縱歌也成為了景頗族群內部整合和社會交際的場所。

1.3 文化傳承的載體

以祭祀為主的目瑙縱歌具有一套完整的場景展演和儀式程序,無論是歌樂舞還是宗教儀式都無形的展現了景頗文化內涵。今日景頗族群仍受原始宗教影響,作為景頗族的百科全書,凝聚了景頗族思想意識形態,講述景頗歷史的創世史詩《目瑙齋瓦》,也會在舉辦目瑙縱歌時進行吟唱,以傳承景頗族的歷史文化。帶領群眾跳舞的瑙雙瑙巴的頭飾,記述了目瑙縱歌的來源;萬人舞蹈、目瑙示棟也以景頗族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景頗族歷史,以一種活的文化展現在大眾面前。目瑙示棟最早是什么時候有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據景頗族創世史詩《目瑙齋瓦》中講述目瑙縱歌起源時講到:

“目瑙樁豎起了,

目瑙檔支好了,

舞場整好了,

祭壇設好了,

長長的木鼓敲響了,

圓圓的大铓敲響了。

孫瓦木都和干占肯努,

他們舉辦的目瑙,

隆重又熱鬧?!?/p>

目瑙縱歌的歷史我們無法追溯,但是從創世史詩的記載推測,目瑙示棟的出現與目瑙盛會的產生是同時的,目瑙示棟的每一個標記和圖案都具有其特殊的意義,似乎在講述著景頗文化。整個目瑙縱歌集詩樂舞祭祀為一體,講述了景頗文化,并將其傳承保留至今天。

2 新時期目瑙縱歌節的功能

2.1 強化族群認同感、鞏固發展民族關系

景頗族在境內有五個支系,各個支系之間語言、文字都有所差異,通常而言差異性的語言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分化影響族群團結,目瑙縱歌節作為景頗族群共同的文化符號,很好的彌補了族群內部語言差異,目瑙縱歌的漢文譯文“目瑙”為景頗語,“縱歌”為載瓦語。德宏州以目瑙縱歌節為文化載體,立足于滿足人們文化消費需求、增強文化認同和人文關懷的心理需要。目瑙縱歌節成為德宏州內對外名片,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目瑙縱歌節帶有國際性色彩,每年節日期間都會邀請外國友人、海內外華人華僑、境外景頗族參與到節日中來,通過目瑙縱歌節強調團結,助推中國與各國各民族的構建親誠惠容的民族關系。

2.2 日益完善文化傳承功能

傳統節日是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目瑙縱歌節作為景頗族標志傳統節日,它承載與傳遞著景頗傳統文化。新中國成立前景頗族受制于生產力,并非每年能舉行目瑙縱歌節;新中國成立后,目瑙縱歌節每年舉行,目瑙縱歌節周期性出現,使景頗先民能脫離日常世俗時空,與自己的祖先進行精神交流,感悟傳統文化,從中汲取新的文化力量?!熬邦H族目瑙縱歌”經國務院批準在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Ⅸ—11,使目瑙縱歌節所蘊含的景頗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得到更好傳承,有利于維護景頗族文化身份。在傳承人方面,通過開設《勒包齋瓦》吟唱人和“瑙雙瑙巴”培訓班等培養傳承人,利用德宏州歌舞團和德宏州景頗歌舞團兩個文樂陣地,對目瑙縱歌節中器樂、舞蹈進行活態傳承保護,并進行創新發展,景頗族目瑙縱歌節文化傳承功能日益完善。

2.3 經濟功能逐漸增強

根據德宏州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目瑙縱歌之鄉”隴川縣2018年接待游客285.75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33億元,增長29.33%。通過隴川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了解到隴川縣的游客7成以上是體驗目瑙縱歌節,由此可見目瑙縱歌節作為區域性民族節日,其“假日經濟”價值顯著。在改革開放之前目瑙縱歌幾乎沒有商業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商業的發展,目瑙縱歌節的經濟功能逐漸增強,起初目瑙縱歌節的經濟增長點主要集中在低端餐飲及商品零售,通過對“目瑙縱歌節”旅游品牌開發,目前目瑙縱歌節形成了集高中低檔食宿消費、特色民俗商品零售、招商引資平臺、民俗項目體驗綜合一體的“假日經濟”。雖然不能片面的將“假日經濟”等同于節日影響力,甚至要警惕節日被物質化、商業化,但可以側面反映出節日的經濟價值以及社會群眾參與興趣,同時“假日經濟”可以反作用于節日本身,為文化傳承與保護提供資金保障。

3 目瑙縱歌節功能變遷的原因

3.1 跨越式發展的生產力

過去景頗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刀耕火種”的山地農業為主,靠漁獵補充生活資料,生產力整體處于較低的水平,族群的發展明顯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新中國成立后,實施少數民族區域自治、開展教育、推廣生產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景頗族族群生產力有了跨越式發展,第一產業擺脫了單一旱谷,應用上了現代農業科技,種上了甘蔗、咖啡、堅果等經濟作物;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蓬勃發展,到城市里就業、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年來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通過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社會保障等措施,使景頗族人民日子越來越富裕,目瑙縱歌節逐漸淡化了慶祝豐收的職能。時至今日,境內目瑙縱歌節其舉辦呈現多地舉辦、每年舉辦的趨勢,以2019年為例在德宏州內就有芒市、盈江縣銅璧關、盈江縣卡場、瑞麗市、隴川縣朋生、梁河縣幫歪等地先后舉辦目瑙縱歌節。

3.2 非遺效應下政府的重視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

德宏州當地政府與景頗族進步發展協會始終尊重景頗民族的創造性,科學合理的對景頗族目瑙縱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開發和保護,在節日舉辦方面,政府投入資金,新建和升級建造活動場地,提供安保、交通疏導等社會職能。通過向國家禁毒委和全國婦聯評為“禁毒先進個人”金木玲了解到,她所在的城子鎮曼冒村為景頗族傳統村落,隨著甘蔗種植的推廣,景頗族生活逐漸改善,與外界交往日益頻繁,景頗群眾開始喜歡過漢族節日,部分信仰基督教的開始過上圣誕節、復活節這些洋節,此外村里的青壯年在90年代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大量吸食毒品,整個村落精神面貌渙散。目瑙縱歌節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強有力的將各地區、各支系的景頗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吸引著更多的景頗青年們回歸本民族傳統節日。隨著國家大力開展禁毒防艾,目瑙縱歌節教化功能、民族自豪意識也對吸毒人員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3 消費升級助推民俗旅游熱

民俗旅游憑借其獨特性、不可替代性成為旅游消費中的主流方向。目前德宏州交通便利已并入全國高速公路網、有一座空港以及在建的鐵路,因為得天獨厚的民俗旅游資源,吸引著各地游客。自2018年起將原先每年官方定于農歷十五前后承辦的目瑙縱歌節,在國慶節期間舉行,以體驗目瑙縱歌萬人狂歡舞為民俗旅游核心,在節日期間配套推廣景頗傳統服飾、飾品、器樂等,打造好旅游文化品牌。對于目瑙縱歌節為核心文化的民俗旅游也在不斷升級,逐漸由現在的短期表現式轉變為集錦薈萃式,投資高達61億元的“天宮目瑙”在建中,這是一個以目瑙縱歌為核心的民俗主題公園,有利于保護和挖掘非物質民族文化的發展、景頗族文化發展傳習圣地的開發,是經營云南景頗生態園文化的延伸和拓展主核心區的又一次質的飛躍。

猜你喜歡
景頗族德宏州民族
德宏州甘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對策
德宏傣族和景頗族高血壓現狀及影響因素
景頗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德宏州景頗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三千人同享景頗生態綠葉宴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讓邊疆青少年遠離“毒”害——德宏州關工委年持之以恒幫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紀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