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東南亞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途徑探索

2019-12-26 20:25肖順華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14期
關鍵詞:藥學東南亞中醫藥

肖順華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以此作為契機,提出了多個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的愿景、目標,穩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和相關國家的教育和文化組織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著力打造立體化、 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我國是“一帶一路”的發起者、主導者,也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藥是我國的民族瑰寶,中藥專業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其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且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應用學科。本項目主要研究為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中藥專業對東南亞人才培養的可行性研究。

早在20世紀中葉,東南亞國家面臨著鞏固獨立、發展國家經濟的嚴峻現實,而他們自身國家的高等院校一時尚無法滿足發展需要,因而“留學教育”成為這些國家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科技、促成科技轉化,進而促進國家發展的有效途徑。隨后多年來,東南亞國家都不約而同地派遣本國大量留學生到國外深造,我國也是他們的首選國家之一。

1 擬定培養方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東南亞沿線國家急需藥學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貿易領域逐步拓寬,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增長點不斷涌現,這為我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創造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離不開人才的輸入輸出。

兩千年來,在我國智慧的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的生命體驗中,通過反復實踐,不斷地認識,逐漸積累起了豐富的、博大精深的醫藥知識與健康經驗??梢哉f,我國醫藥學演進、發展的歷史,就是我國人民長期與疾病做斗爭中獲得的極為寶貴而豐富的經驗總結,對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乃至對世界人民的健康都有著巨大的民族貢獻。新時代背景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面前,參與國際競爭成為常態,培養高等人才、建設國家急需藥學人才教育體系是我國和東南亞國家共同的目標。

以中藥專業為例,根據東南亞高校對中藥專業的實際需求,介紹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如何面對當前醫藥市場的實際現狀、如何進行積極的改革等內容,樹立起以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為主流的藥學高等教育理念,并培養同未來藥學實踐相適應的服務型人才。在培養方案的擬定上,我們期望學生能夠系統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掌握一定的西醫學基本知識和基本診斷技能,要求具備較強的中醫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創造能力,最終成為一個專業國際視野寬、中藥學基礎厚實、動手操作能力強的高層次應用型中醫學人才。為此,開設課程包含有: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化學技術、中藥藥理與應用、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技術、中藥鑒定技術、中藥炮制技術、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分析、醫藥市場營銷、藥事管理法規、中藥制藥設備。

2 文化教育輸出,培養東南亞國家留學人才

高職院校通過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能夠明顯的改善其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最近的留學市場上,一些東南亞國家,主要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成為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后,出國留學的一個新熱點、 新去向。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已經為學院教育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院希望借助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順勢而上,近期,學院與多家國外知名高校達成了合作意向。學院正在招收了部分東南亞留學學生進行在校學習,滿足藥學專業對東南亞留學生進行相關培養。

從形態上看,中醫藥學雖然具有自然科學的一般屬性,但同時也表現出深刻的人文學科特征。中醫藥通過望聞問切、脈象、經絡、穴位等入手,進行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和分析解決,本身就帶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從人與自然出發,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疾病的根本行治療,這一點由從中藥的藥劑來源、處理和使用上也能看出來。從理論上來說,我國古來的中醫藥學,以我們東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核為基礎,堅持本體化、個體化辯證思治,圍繞陰陽平衡防治的原則、采取多樣化的干預手段、 以及天然化的用藥取向,從整體聯系角度、功能角度、運動變化角度,三個角度把握生命規律,進行辨證施治,尋求和實現藥到病除的功效,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醫學體系,獲得了一定的學科、學術地位。

現階段,隨著我國國際社會地位和經濟貿易的日益提升,中藥學也逐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并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熱捧,例如我國藥學家屠呦呦諾貝爾的獲獎,更進一步說明了國際社會對中藥學的認可與推崇。作為醫藥類、健康類的高職院校,在實現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上,我們也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高職院校在發展模式、辦學定位和市場競爭能力、品牌聲譽等的打造、建設、培育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國內高校都有必要將中醫藥知識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推廣的大系統之中,逐漸推進世界各國和地區民眾,對中醫藥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認同。中醫藥教育要與中國傳統文化漢語言教育互相造勢、互相推動,使世界各國人民在接觸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全面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自然觀、認識論與方法論,進而理解中西醫學之間的差異,并從科學層面信任中醫藥診治療效,讓東南亞更多有志青年自覺自愿地選擇接受中醫藥教育、從事中醫藥推廣工作。

3 建立相關合作交流機制,為我國高校與東南亞高校合作探索了新路

據有關報道,多年來我國與南亞東南亞高校之間已經嘗試了多種合作方式,包括交換學生、 互派學者等。截至目前,共有印度尼赫魯大學、泰國東方大學、緬甸仰光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 復旦大學等103 所高校加入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包括印度、新加坡等14個南亞東南亞國家58 所高校以及45 所中國高校。泰國瑪希隆大學校長班宗認為,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的成立,將有助于南亞東南亞大學之間的互學互鑒。

現階段,從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機構,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尤其是高職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報程序過于復雜、審批時間過長、專業限制過嚴,影響了高職院校開展教育國際化的積極性。建議盡快出臺有利于高職教育發展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和制度,進一步創新高職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允許一部分基礎較好的高職院校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專業、行業優勢,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和優先權。

同時,(1)加強學術溝通之間的交流,共同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機構與機構、個人與機構之間的聯系與往來,通過學術會議、論壇交流、專題講座、現場觀摩學習、交換治療、醫藥共享等多方式和途徑的進行學術研究和學科交流。目前,有關報道稱,我國已與世界上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醫療、科研和學術交流的合作關系。(2)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教師、學者等人員到國外進修、訪問、講學、搞課題合作研究,尤其要學習和借鑒現代醫學的最新知識、思想和治療技術,親身接觸、掌握當代最新的實驗及制藥設備,努力提高我國中醫藥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聘請外國專家、教授到國內來講學、參加學術討論、講座或者共同做攻關試驗、做開發研究。(3)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目前,我國和東南亞國家,都是通過大量吸收外國留學生到本國學習、派出本國學生到國外去留學,是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高校要創造機會吸納東南亞留學生來華學習、并選送本校優秀學生出國學習或深造,傳播中醫藥學的精髓,造福世界人民。

綜上所述,面向國內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藥復合型人才,尤其是滿足東南亞地區對中藥專業人才需求,對東南亞留學生的人才培養,促進文化、教育交流等的發展都具有實際意義。我們要積極搭建雙方相互溝通橋梁,能夠在未來長期時間內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的愿景,著力打造立體化、復合型藥學人才體系,努力為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的專業中藥學人才,為我國高校與東南亞高校合作探索一條新路。

猜你喜歡
藥學東南亞中醫藥
《家庭中醫藥》老讀者請注意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口服中藥湯劑常見不良反應及藥學干預
《藥學進展》編輯委員會
《藥學進展》雜志征稿啟事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癥大鼠模型中的藥學研究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閩菜“太平肉燕”飄香東南亞
奇幻迷香 尋味東南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