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去山高路遠,我自以禮相送

2019-12-27 09:35君子陶陶
學生天地·初中 2019年11期
關鍵詞:無語凝梁惠王禮俗

在古代,人們對出門旅行非常重視,送親人和朋友遠行時的禮儀也有很多。各地的出行禮俗雖有不同,但大致都存在餞別、贈別、送別之禮。

餞別? 之禮

餞別亦稱“餞行”,大概是從周朝興起的一種出行禮俗。從王侯將相到平民百姓,出行前親友總要聚在一起,以盡可能張羅到的美食款待一番。因出行者的身份地位、出行目的、路途遠近和經濟條件的不同,餞別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從富貴人家的盛大宴會到貧窮人家的粗茶淡飯,餞行時都必須與平時家居的飲食有明顯的區別,以顯示其鄭重的氣氛和送別者的肺腑深情。

晉文公重耳在當太子時流亡在外,路經曹國時,僖負羈在重耳臨行前設宴為其餞行,還在宴會上送給他白玉璧。重耳高高興興地喝了餞行酒,出發至宋。離開宋境時,宋襄公亦為之餞行,送給他20匹馬。

而從大量流傳于世的唐詩宋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親友出門遠行無不表現出放心不下、憂慮牽掛之情,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古代行旅之艱難。

贈別? 之禮

親人遠行,留在家鄉故里的親友在其即將出行之際,往往要送給遠行的人值得紀念的物品,以表示睹物思人,旅人有時也會留贈物品給親友。這種互相贈別的禮儀和習俗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和母子之間比較常見,朋友對上路之人有所期冀也可贈物。

贈別之禮出現的時間可能比餞別之禮更為古老久遠,據考古資料和民族志記載,氏族部落中早已有這種習俗存在。隨著物資的豐富和禮制的產生,這種禮儀就更為普遍了,晉國公子重耳接受曹國大夫的白玉璧和宋襄公的贈馬就是如此。

在古代,國家、民族之間為表示親善和睦,對鄰邦派來的使者十分重視,使者返國或離境赴他國時往往會受到饋贈。王侯將相對于曾為自己立功效力的人很贊賞,待他們離別時也常常給予厚重的贈禮。這種贈別有特殊的內涵,和一般親友出門遠行時的贈別有所不同。如春秋時淳于髡為梁惠王所賞識,欲以卿相位待之,淳于髡不受。因而在他辭行時,梁惠王贈送給他“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

送別? 之禮

親友對即將上路的旅人表示依依不舍之情,經常要相送一程,這種送別的禮俗也是最為常見的。一般來說,送別總要送出大門之外,或再送一段路,古時一般以一亭為限。千叮嚀,萬囑咐,無非是提醒旅人穿衣、吃飯、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特別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因荊軻此去九死一生,送行的場面十分悲壯:“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徴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币蜻@次送別而留下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成為鼓勵出征勇士的千古絕唱。

李白的《送友人》也為后人世代傳誦:“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p>

在不可勝數的送別作品中,描寫男女之情的詩文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宋朝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闋詞的內容是以冷落的清秋為背景,襯托和表達與心愛的人難舍的離情。與愛人相送到十里長亭,蘭舟催發,互相拉著手,眼淚汪汪竟無語凝噎,這感情刻畫得何等真實而凄涼。柳永的詞向來以“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聞名,尤其工于羈旅行役,寫男女間的離愁別緒恐怕無出其右了。

(君子陶陶)

猜你喜歡
無語凝梁惠王禮俗
CLOSE TOHEAVEN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淳于髡發聲看時機
古代禮俗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以徽州禮俗為例
寂寞江湖
新中國“十七年”婚姻禮俗的演變(1949—196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