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玩的攝像頭

2019-12-30 01:38貢蔚瑤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攝像頭監控探究

貢蔚瑤

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探索著周圍世界。教師應鼓勵和支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趣的現象,引導孩子開展長期、深入的觀察和探究,將科學學習融于一日生活中。

近幾年,我園實現了公共區域內監控全覆蓋。小班上半學年,孩子們在上下樓梯時偶然發現了裝在樓梯轉角處的一個攝像頭,他們多次經過,對這個攝像頭留下了印象(見圖1)。到了下半學年,孩子們逐漸適應并熟悉了幼兒園環境,他們再次關注到了這個攝像頭并且產生了興趣。漸漸地,他們對周圍環境中的攝像頭越來越敏感,發現許多以前從未關注到的地方都安裝了攝像頭。他們會跑來告訴我又在哪里發現了攝像頭,也會和同伴談論這個話題。散步經過時,他們會駐足觀察,也會興奮地談論:“這個攝像頭長得像一把槍!”“這個攝像頭有兩個圓圓的眼睛(鏡頭),像老師的眼睛!”“那個攝像頭是圓的,里面會轉的!”“它會亮,有個紅色的小圓點!”同時,孩子們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幼兒園為什么要裝那么多攝像頭?為什么攝像頭都裝得那么高?小山坡旁邊,一根柱子頂上為什么裝了三個攝像頭?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攝像頭是做什么用的,我帶著他們來到保安室觀看監控屏(見圖2)。孩子們看到了四塊大屏幕,每塊屏幕上的圖像又分為一格一格的,他們驚嘆:“哇,怎么有這么多!”我請保安給孩子們介紹這些屏幕上的畫面是從哪里來的,并簡單演示了一下如何切換畫面、回放錄像,孩子們都感到很新奇,看得很專注,從而初步了解到攝像頭原來是這么用的,并進一步產生了好奇和探究的興趣。

我思考,攝像頭是當前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設備,對攝像頭的探究蘊含了科學和社會等領域的教育價值,既然孩子感興趣,我們應該滿足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愿望。但是,幼兒園的攝像頭都裝得太高,只能遠觀,孩子怎么進一步探究呢?孩子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的,他們能理解嗎?因此,我考慮挖掘身邊的相關課程資源,從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出發給予適宜的支持,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滿足他們的探究愿望。

一、探究過道上的攝像頭

小班教學樓一樓的東面有一條過道,過道的一面是幼兒園的廚房,出于管理需要,這條過道的墻上安裝了一塊12格的監控屏,畫面顯示的是廚房內部和周邊的環境。孩子們散步時會從這里經過,他們在小班上半學年就曾留意到這塊屏幕。我在挖掘相關課程資源時聯想到了那里,便去做了考察,結果發現過道上也裝有一個攝像頭,而這個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也顯示在墻上的屏幕中。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攝像頭和監控屏在同一空間里,便于孩子觀察及與攝像頭開展互動,這為孩子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水桶不見了

我選擇過道人少的時間段帶孩子們來一探究竟(見圖3)。由于孩子們對過道周圍環境已比較熟悉,他們很快就認出了監控畫面里包含廚房內部等多處地方,還發現自己和同伴也在畫面中,自己或同伴做了什么動作,馬上就能在監控畫面里看到。他們由此意識到那一格畫面拍到的就是自己現在所處的過道。孩子們感到非常新奇。我引導他們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會出現在畫面里,是哪個攝像頭拍到了他們。最終,他們在過道角落天花板上找到了一個攝像頭,并再次通過身體動作的試驗確認就是這個攝像頭拍到了他們。

第二次帶孩子們來這個過道時,他們自發地玩起了游戲,比如,一邊做動作,一邊觀察監控畫面的反映;小步走動,觀察自己在監控畫面里的位置變化。他們想出了很多花樣,跑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跑著跑著,忽然,他們發現同伴有時會從畫面中消失,他們感到非常疑惑。成人憑經驗很容易判斷是孩子們走出了攝像頭拍攝的范圍,但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這一點呢?孩子們一直以來都是以自己或同伴為目標來觀察監控畫面的變化的,但是,如果以自己為目標,由于自己還要兼顧觀察畫面,所以不太可能觀察到自己走出監控范圍的情況;如果以同伴為目標,由于同伴一直在動來動去,難以控制,也會影響他們進一步發現其中的秘密。那么,能不能以某個物品為目標進行觀察和探索呢?

于是,我問:“你們說是這個攝像頭拍到了這個過道,那么如果我們找個東西放在這個過道里,能不能被拍到呢?”他們馬上說:“能!”說著,他們找來食堂門口放著的一個水桶,幾個孩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將水桶放在了攝像頭的正下方,然后滿懷期待地跑去看監控,結果發現畫面里并沒有水桶。他們既驚訝又疑惑:“怎么會沒有呢?!”一個孩子說:“搞錯了,不是這個攝像頭拍的!”說著,他們又在過道里仔仔細細找了一遍,確認這是僅有的一個攝像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孩子甚至懷疑這個攝像頭是不是壞了。

攝像頭拍攝范圍的問題涉及空間概念,對小班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如果直接講解,孩子未必能理解。那么,可否提供適宜的支架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和發現呢?帶著疑問,我們結束了當天的探究活動。

●半幅彩虹傘

回去后,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方法幫助孩子發現攝像頭的拍攝是有一定范圍的。我想到,孩子們找來的水桶可能太小,又恰巧放在攝像頭正下方,所以拍攝不到。如果放一樣很大的物品在同樣的位置,就會產生部分拍不到、部分拍得到的效果。孩子通過這個現象是不是就能發現有的區域是攝像頭拍不到的?于是,我引導孩子討論:除了水桶外,在地上放別的東西,能不能在監控畫面里看到;還可以試一試放什么東西。討論中,一部分孩子猜測可能是水桶太小了所以拍不出來,想要用大的東西去嘗試,如紙箱、跳舞毯、彩虹傘;也有孩子認為放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就能拍出來了,如洋娃娃、機器人等。

第二天,我們準備好之前討論到的物品,又一次來到這條過道。孩子們將物品一一放在攝像頭下試驗(見圖4),結果發現玩具、紙箱、跳舞毯等都拍不到,彩虹傘只拍到了小半個圓,沒有拍全。孩子們非常好奇:“彩虹傘怎么只有一半?”一個孩子說:“彩虹傘太大了,攝像頭拍不了了?!绷硪粋€孩子想了想,指著攝像頭正下方的位置說:“我覺得那里就是拍不到的?!憋@然,部分孩子已經隱約感知到某個區域是攝像頭拍不到的。為了引導孩子進一步發現物品擺放的位置是決定物品能否被拍到的關鍵因素,我指著地上的彩虹傘問:“彩虹傘的哪邊拍到了,哪邊沒拍到?”孩子們比對著監控畫面來觀察,并以周邊環境為參照物,發現靠近過道角落的一大塊是沒拍到的。接著,我引導他們將其他物品也放到這個角落的位置試一試,進一步驗證了剛剛得出的結論。我指著那個角落問:“為什么這個角落里拍不到?”孩子們對著那個角落和攝像頭看了又看,過了一會兒,一個孩子說:“因為這個角落在攝像頭的下面,所以拍不到?!薄澳撬?、玩具要怎么放才能拍到?”基于之前的經驗,幾個孩子馬上說:“放外面一點!”然后立刻動手操作,果然拍到了,他們很興奮。

隨后幾天,我繼續鼓勵孩子們帶上大大小小的物品去做“能否被拍到”的試驗,他們通過反復的操作和觀察,進一步感知了攝像頭的拍攝范圍。于是,我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放攝像頭下面的角落里拍不到,放外面一點才拍得到?”孩子們觀察了一會兒,航航首先說:“因為它的‘眼睛是朝前面的,沒有朝下面?!逼渌⒆右宦牷腥淮笪?,跟著討論起來:“因為它下面沒有眼睛?!薄八难劬﹂L在前面,它不能長四只眼睛?!薄耙屗拖骂^才行?!蔽液苄老?,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已初步感知到鏡頭方向與其視野范圍之間的關系了。

●魔法墻

接下來幾天,孩子們對這個過道上的攝像頭和監控屏的探究興趣絲毫不減,我便繼續帶他們來這里玩。有孩子發現,除了攝像頭正下方的角落外,這條過道還有好多處是拍不到的。他們反反復復地和同伴配合著玩“看得到、看不到”的游戲。我發現,他們明明剛確認過某個地方是拍不到的,但過一會兒就忘記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空間方面的概念對小班孩子來說還是太抽象了。有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呢?我想到,可以用貼標記的方式來表示拍不到或拍得到,這對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操作,而且還可能幫助孩子直觀地看到“拍得到”和“拍不到”的分界線。

于是,我組織孩子們討論如何幫助自己記住已經驗證過的某個地方能否被拍到,結果,孩子們與我不謀而合,也想到了貼標記的方式。商量之后,我們決定在紅色即時貼上打叉,作為“拍不到”的標記,在綠色即時貼上打鉤,作為“拍得到”的標記。孩子們幾人一組相互合作,一個人負責看屏幕,以其余同伴為標志物進行觀察并作出判斷,然后同伴們根據判斷結果在自己所在位置上貼相應標記(見圖5)。沒多久,過道的地上、墻上、門上貼滿了標記。這下,孩子們能夠具體地指出拍不到的地方包括攝像頭邊上的玻璃門,墻角的消防設備,過道外面的墻壁,木門后面的墻壁,等等。我提問:“為什么這些地方也拍不到?”孩子們有了之前的經驗,這回都能來說一說了:“因為玻璃門在攝像頭旁邊,所以拍不到,攝像頭的‘眼睛朝著我們?!薄皵z像頭沒有朝外面,是朝里面的?!薄八摹劬Τ鴫Ρ?,就能拍到墻壁,不能拍到那邊?!薄伴T擋住了墻壁,拍不到?!焙髞?,孩子們進一步總結出:攝像頭朝著的地方能拍到,沒有朝著的地方拍不到,被東西擋住了也拍不到。標記幫助孩子們直觀、全面地感知到攝像頭的方向與其視野范圍之間的關系。

孩子們還發現有一面墻上竟然有兩種標記,左邊貼了三個紅色打叉標記,右邊貼了兩個綠色打鉤標記,再次確認后發現并沒有貼錯,綠色標記部分的墻面確實拍得到,紅色標記部分的墻面確實拍不到,他們覺得非常有趣。我問:“你們是怎么發現的?”晗晗說:“移過去,移過來?!蔽矣謫枺骸澳瞧聊焕锏娜藭趺礃??”她說:“一會兒看不見,一會兒看得見?!逼渌⒆右舱罩f的,一邊看屏幕,一邊在那面墻前左右移動,反反復復,樂此不疲。他們還將那面墻稱為“魔法墻”。

二、探究無線智能攝像頭

之前,孩子們提出為什么攝像頭要裝得那么高、為什么一根柱子的頂上要裝三個攝像頭的問題時,我就設想如果能有一個可移動的攝像頭讓孩子拿著自由擺弄,這些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解決。但因為一時找不到這樣的設備,所以我暫時擱置了這一想法,先利用過道上的攝像頭引導孩子開展探究。然而,過道上這個攝像頭畢竟是高高地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監控屏也安裝得有點高,孩子們觀察起來比較費力,探究似乎難以進一步深入了。這時,我覺得提供可移動的攝像頭至關重要,于是我設法從朋友那里借了一個無線智能攝像頭。這個攝像頭可與平板電腦連接,我們可以從平板電腦上看到它拍攝的畫面,同時還可以通過平板電腦保存拍攝到的照片和視頻。我將這套設備投放到科學區,并教孩子們使用。這大大方便了孩子們的探究,他們在自由擺弄中又有了許多新發現。

●人倒過來了

第一次玩無線攝像頭,孩子們都非常興奮,抓著攝像頭不放,攝像頭在他們手里左搖右晃。他們注意到,監控畫面里的人像會顛來倒去。他們激動地說:“我在天上了!”“我變成躺著了,好像在睡覺!”待孩子們盡興玩了之后,我引導他們說一說:“人像為什么會到上面去?”孩子們說:“因為我們拿攝像頭玩來玩去?!蔽易穯枺骸皵z像頭要怎么擺,拍到的人是在上面的?”他們放慢速度擺弄了一番,告訴我:“把攝像頭倒過來,我們就跑到上面去了,我們也倒過來了?!薄白寯z像頭躺下來,我們人也會躺下來?!蔽矣謫枺骸澳窃鯓涌梢园讶讼裾^來,變回原來的樣子呢?”他們回答:“讓攝像頭站在桌子上?!焙⒆觽兺ㄟ^觀察和操作,發現了攝像頭正著、側著、倒著放置與不同監控畫面之間的對應關系。

●轉動著的攝像頭

孩子們在擺弄攝像頭時,其中一種玩法是把攝像頭擺放到某個位置,看看能拍到什么。例如,他們將攝像頭放在柜子上,發現拍到了電視機、鋼琴、椅子、桌子等;將攝像頭放到桌子底下,發現拍到了小朋友的腳還有桌子和椅子的腳。后來,他們還會有目的地去拍某一事物,比如他們想拍自己,就把攝像頭放到桌上,自己坐在桌子前,但發現攝像頭拍到了他們的身體、脖子和放在桌上的手,沒拍到臉,于是他們就會根據之前獲得的經驗將攝像頭舉高對準自己的臉。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將攝像頭先固定在某一個點上,然后轉動攝像頭,看看能拍到哪些不同的東西。孩子們轉著攝像頭,從屏幕上依次看到了柜子、空調、窗戶、椅子和不同的同伴。我問:“攝像頭為什么會拍到不同的東西?”孩子們說:“因為我們把攝像頭轉來轉去?!薄皵z像頭本來朝著柜子,轉過去了就朝著空調了?!薄皵z像頭朝什么東西,就拍到什么東西?!薄皵z像頭不朝著那個東西了,就拍不到了?!蔽矣謫枺骸胺艛z像頭的位置沒變,但是它的什么變了?”他們說:“它對準的東西變了?!薄八姆较蜃兞??!?/p>

在后續的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猜一猜攝像頭放某個角度能夠拍到什么,孩子們自然而然地依照攝像頭的擺放角度轉動自己的身體去看那個方向有什么,然后通過看監控畫面來驗證,發現監控畫面顯示的和自己想到的是一樣的。他們意識到其實攝像頭和人是一樣的,人的眼睛朝著不同的地方就會看到不同的事物,攝像頭的拍攝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們轉動身體,從自身角度出發,更加直觀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攝像頭的拍攝方向問題。

●巨人的腳

在探究過程中,我鼓勵孩子在平板電腦中保存一些他們拍到的覺得有意思的畫面,以便回放和分享。我也會翻看這些畫面,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近期的探究內容,另一方面是希望從中挖掘一些有價值的點,引導孩子深入探究。其中,我發現同樣的物品,如椅子、柜子等,在不同時候拍到的畫面中有的大有的小,這應該與攝像頭距離拍攝目標的遠近有關。但孩子們似乎未關注到這一問題,我決定再觀察一下,等待合適的機會和孩子們來探討這個有趣的問題。

有一天,孩子們正在交流玩攝像頭的經驗,攝像頭被放在一旁的地上,這時,軒軒走過去拿紙巾,正好經過攝像頭,監控畫面上立即出現了一雙巨大的腳(見圖6),孩子們馬上聯想起之前看過的繪本,驚呼:“巨人的腳!”我引導他們討論:“這是哪里來的腳?怎么這么大?”孩子們說,這是軒軒的腳,因為靠攝像頭太近了所以這么大。其他孩子也走上前試了試,發現也變出了“巨人的腳”,大家都覺得非常好玩。

接下來,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還將攝像頭對準昆蟲標本,一會兒靠近,一會兒遠離,時快時慢,觀察到監控畫面中昆蟲的影像逐漸變大乃至只能看到一個巨大的頭,然后又慢慢變小,逐漸呈現出完整的影像(見圖7)。我鼓勵孩子嘗試拍攝各種各樣的事物。一次,孩子們把攝像頭帶到戶外,放到草地上,發現近距離拍攝的小草比遠處的窗戶還高;還有一次,畫面上突然出現了紅紅的一片,孩子們很著急,還以為攝像頭壞了,最后發現原來是小朋友的手指按到了攝像鏡頭上,手指被拍得巨大無比,他們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孩子們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了物體距離攝像頭的遠近與成像大小之間的關系。

●拍一張集體照

在大部分孩子對投放在區域里的攝像頭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后,我組織孩子集體分享自己是怎么玩攝像頭的,并提議利用這個攝像頭給我們大家拍一張集體照。我將平板電腦放在投影儀下,通過電視屏幕呈現攝像頭拍攝的畫面。真真自告奮勇地把攝像頭放在電視屏幕前空地的中央,結果發現只拍到了坐在前排中間的小朋友,兩側的只拍到一小部分,后排的則都被擋住了,完全沒拍到。上一階段,孩子們探究了攝像頭距離物體的遠近與成像大小之間的關系,于是我問:“攝像頭對準的是小朋友的腳,為什么能拍到頭和身體?”孩子們說:“因為攝像頭放得離我們有點遠,所以還拍到了頭和身體?!?/p>

這時,坐在前排中間的宸宸抑制不住興奮跳著站了起來,結果監控畫面里他的頭看不見了,只能拍到脖子以下。其他孩子都哈哈大笑,也站起來試一試,結果發現也都拍不到頭了。接著,孩子們不停地蹲下、坐好、站起來,看著不斷變化的畫面,他們感到非常有趣(見圖8、圖9)。等他們玩盡興后,我又問:“為什么坐著和蹲著時能拍到頭,站起來時就拍不到頭了?”他們說:“因為站起來太高了?!边@時,一個孩子提議,把攝像頭放得高一點,放在桌子上拍。這回,他們就算站著也能拍到全身了。

看到攝像頭只能拍到一部分孩子,沒被拍到的孩子有些著急了。我提醒孩子們再想一想:“想要拍到全部小朋友,攝像頭要放在哪里?”孩子們說:“攝像頭要對準小朋友?!蔽矣謫枺骸耙诺媒€是遠?放得低還是高?”孩子們說:“要遠一點,高一點?!苯又?,孩子們根據這三項要求尋找擺放攝像頭的合適位置,他們提出了電視機柜上、電視機上方的墻壁上等多處位置,試驗之后發現總有一些孩子拍不到。航航說:“這個攝像頭太小了,不能拍到所有小朋友?!蔽艺f:“說明書上寫了,這個攝像頭是能夠拍到所有人的?!庇谑?,孩子們繼續動腦筋。大家沉默了一會兒,元元說:“放在角落里吧,門那邊?!蔽覇枺骸盀槭裁捶旁谀抢??”元元說:“我在有的地方看到攝像頭就是放在角落里的?!苯锹淅镉猩乳T,元元跑過去將攝像頭放在門前的地上,結果發現門口的柜子和坐在門邊的幾個孩子遮擋住了其他人,馬上有孩子提醒:“要高一點才行?!痹褦z像頭舉了起來,這下能拍到大部分孩子了,但仍有幾個坐在比較后面的拍不到。幾個孩子說:“再高一點!”于是,元元搬來椅子,站了上去,把攝像頭舉過頭頂。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所有人都拍到了,他們激動得拍起手來。我問:“為什么攝像頭放高一點,很多小朋友就能拍到了?”孩子們說:“攝像頭放在地上,它的‘眼睛被柜子擋住了,看不到有的小朋友?!薄皵z像頭放在高的地方,它就不會被柜子擋住了?!焙⒆觽儓猿植恍傅貒L試,遷移了之前獲得的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時,我再提起孩子們之前的疑問“攝像頭為什么都裝得那么高”,很多孩子都能自己解答了。

三、探究攝像頭的作用

探究活動前期,孩子們就提出過疑問:幼兒園里為什么有這么多攝像頭?去保安室觀看監控屏時,他們也非常好奇:怎么拍了這么多地方?同伴間對此有過一些零散而簡單的交流。鑒于大多數孩子生活中對攝像頭的經驗十分有限,所以我當時沒有引導孩子將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下去,而是引導孩子先去了解攝像頭。而現在,孩子們對攝像頭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引導他們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

●攝像頭拍到的是哪里

我又一次帶孩子們來到保安室。再次看到那四塊監控屏,他們依然興奮不已,這一次他們關注到了更多的東西。他們看著一格格監控畫面,興奮地指著說:“這是樓梯?!薄斑@是操場上的滑梯?!薄斑@是晨檢的地方?!薄昂枚嘈∨笥言诓賵錾贤??!薄捎诒0彩冶O控屏很高,孩子無法仔細觀察,于是我將監控屏的每一格畫面拍下來,打印后貼在活動室墻面上,引導孩子進一步觀察和辨認。孩子們陸續又辨認出了更多地方:“那個可以蕩秋千的滑梯我們玩過?!薄斑@是音樂廳,上次去看過電影的?!薄斑@是幼兒園大門口?!薄贁岛⒆舆€辨認出了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地方:“那個是中班哥哥姐姐玩的地方?!薄澳抢锸谴蟀?,我姐姐就在那里,我去過?!庇捎谟變簣@比較大,孩子們對中班和大班所在的區域還比較陌生。孩子們萌發了去那些地方看一看的愿望,于是,我帶孩子們走遍幼兒園去尋找監控畫面里的地方。他們參觀了中大班哥哥姐姐們活動的庭院和走廊,發現那邊走廊和樓梯轉角處也裝了攝像頭,還找到了監控畫面里見到過的橋洞、超級大滑梯等。

孩子們一路走到了頂端裝有三個攝像頭的柱子旁(見圖10),我適時拋出了之前的問題:這個地方為什么要裝三個攝像頭?不少孩子都能回答這個問題了:“一個看后面,一個看旁邊,一個看前面?!薄八鼈兣牡降氖遣灰粯拥?,要拍三個地方?!薄斑@樣才能把這里全都拍到?!敝?,看到其他攝像頭,孩子們也會根據攝像頭的朝向,猜測它可能會拍到什么。

●攝像頭很有用

在尋找攝像頭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每個樓梯口和走廊都裝了攝像頭,操場上的滑梯附近還裝了不止一個。由于孩子們在生活中幾乎沒有遇到過通過調取監控來解決問題的情況,他們很難想到攝像頭具有追蹤線索的作用,所以也很難理解為什么這些地方要裝攝像頭。

我思考,走廊、樓梯能夠連接不同的活動室及不同的樓層,這些地方是孩子重要的出入場所,通過攝像頭監控這些地方就能知道孩子的行蹤。但孩子之前去保安室只關注到了有很多監控畫面,看到有的畫面里有人,有的畫面里沒有人,沒有將多個監控畫面聯系起來認識和思考。我想了一個辦法,即通過人的行走使人出現在不同的監控畫面中,從而讓孩子感知不同監控畫面之間的聯系。保安室的一塊監控屏上正好排列顯示了小班樓的樓梯和走廊的監控畫面,于是,在一天下午孩子離園后,我趁著樓道上沒有其他人,一個人走遍了小班樓的樓梯和走廊,并走進每一個活動室。與此同時,我請搭班教師到保安室把監控畫面上所顯示的我的動態拍攝下來。這樣,孩子就能從視頻上看到我在行走,并依次出現在不同的畫面中。由于孩子們很熟悉小班樓,所以能辨認出監控畫面中的我走過了哪些地方,走進了哪個班級。他們受到了啟發,說:“攝像頭可以讓我們看到人走到了哪里,去了哪個班級?!蔽疫M一步引導:“假如有小朋友在幼兒園里迷路了,老師找不到他,很著急,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找到他?”一個孩子想到了,說:“去保安室看監控!”通過這樣的討論,孩子們初步感知到攝像頭具有追尋蹤跡的作用。

幾天后,我帶孩子們去戶外玩滑梯時,引導他們觀察周圍很近距離內的兩個攝像頭?;氐交顒邮?,我組織孩子們討論為什么滑梯旁要裝攝像頭,引導他們意識到滑梯是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如果發生意外,通過回放監控視頻可以了解到意外是如何發生的。由此,孩子們知道了攝像頭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一件事情發生的經過。

又一天,孩子們在幼兒園里觀察正在開花的植物,他們走了很多地方,快回到活動室時,均均發現自己剛剛脫下拿在手里的衣服不見了,但他一點也不記得衣服落在哪里了。我趁此機會引導孩子們嘗試通過監控畫面去尋找。我帶他們來到保安室,請保安叔叔將監控畫面一一放大,很快孩子們發現衣服在一座小橋的欄桿上掛著,一辨認,原來是種植地旁邊的小橋。于是,我帶他們過去找回了衣服。由此,他們切身感受到了攝像頭還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失物。

隨著探究活動的深入,孩子們對攝像頭的關注逐漸擴展到了幼兒園之外,他們發現馬路、小區、超市、銀行等許多地方都裝有攝像頭。我鼓勵孩子繼續去發現和了解這些攝像頭在我們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小班孩子關于攝像頭的探究活動持續了近三個月,孩子們在反復的擺弄操作中初步感知了攝像頭的位置、方向與其拍攝出的畫面之間的聯系,發現了周圍環境中的很多攝像頭,也初步感受到了攝像頭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然而,這次探究活動還是有讓我感到遺憾之處:如果條件允許,應該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自由操作無線攝像頭,在反復觀察、試驗中發現攝像頭的秘密;應提供更多的支架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涉及的抽象的空間概念;應關注不同的孩子在探究中的興趣點和富有個性的想法,關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在活動中的狀態及其獲得的經驗,讓每個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富有個性地發展。

猜你喜歡
攝像頭監控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在電力通信中的應用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GPS/DR/GIS技術在基于GSM—R列車監控系統中應用
一種電腦專用攝像頭
偵察兵
無法開啟攝像頭的解決方案
購買攝像頭的經驗
找出攝像頭花屏的“罪魁禍首”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