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生態系統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土壤酶及土壤碳氮研究進展

2019-12-30 01:45劉藝趙光影劉超馮曉雯李宇茜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24期

劉藝 趙光影 劉超 馮曉雯 李宇茜

摘要? 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是由叢枝菌根真菌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質,是碳元素和氮元素的主要來源,是植物、真菌、土壤三者之間聯系的的橋梁,其變化與土壤碳、氮動態密切相關。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可以調節土壤理化性質,保持土壤中有機碳、氮元素的穩定性。在生態系統中,土壤酶不僅參與物質循環,在能量轉化過程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土壤碳氮與土壤酶、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都有很重要的聯系。

關鍵詞? 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土壤酶;土壤碳氮

中圖分類號? S1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24-000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02

Advances in Studies on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Soil Enzymes and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Wetland Ecosystem

LIU Yi,ZHAO Guang-ying,LIU Chao el al?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The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is a protein secreted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to the soil.It is the main source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is the bridge between plants, fungi and soil.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The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can regul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he soil.In the ecosystem, soil enzymes not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material cycle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enzymes and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s.

Key words?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Soil enzyme;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01082,4157012165) ; 黑龍江省博士后資助項目(LRB13—200) 。

作者簡介? 劉藝(1995—),女,黑龍江大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濕地生態環境。*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環境生態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5-07;修回日期? 2019-07-12

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是由叢枝菌根真菌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質,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質,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1]。叢枝菌根真菌是一種常見的真菌,由維管束植物根分泌而成,屬于球囊菌門[2]。叢枝菌根真菌和植物相互依存共同生長,植物吸收營養,主要是有機磷,而真菌吸收己糖,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分布在叢枝菌根真菌的菌絲中[3]。植物固定的碳5%~85%輸送到根系傳輸到菌根真菌。叢枝菌根真菌對土壤碳蓄積和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被證明具有改善土壤結構固定土壤中重金屬,保護有機碳等重要生態結構。

叢枝菌根真菌是碳和氮的重要儲存庫,它是植物、真菌、土壤三者之間循環轉化的媒介,土壤中碳、氮動態變化能夠使叢枝菌根真菌有很大的改變[4]。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能夠使土壤中有機碳、氮維持穩定,并且可以調節土壤的物理性質[5]。土壤酶在生態系統中主要參與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過程[6]。土壤酶和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都和土壤碳、氮密切相關[7]。由于叢枝菌根真菌能夠與超過80%的陸地植物同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轉化,因此,球囊霉素對于自然界也廣泛的影響。

1? 濕地土壤碳氮的研究

濕地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不僅能夠加速能量流動,還可以促進物質循環,所以它可以使系統穩定。土壤微生物在廢物處理、生態修復、氣體調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8]。

泥炭地的形成原因是死亡后的植物體所產生微生物與土壤動物相互作用[9]。在土壤生態系統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土壤微生物構成,并且與土壤生態過程緊密聯系[10]。生態系統穩定時,有機物的形成速度比分解速度大很多,這種現象造成泥炭的積累,這樣的土地被稱為泥炭沼澤或泥炭地。泥炭地屬于一種具有特殊性質并且景觀突出的濕地類型。我國泥炭地的分布主要包括東北的山地沼澤區、三江平原的沼澤區、若爾蓋高原的沼澤區、長江河源的沼澤區和紅樹林沼澤區這5個區域[11]。泥炭地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生態系統,原因是泥炭含量的持續增長使泥炭地不同于其他類型濕地[12]。泥炭地可以調節氣候,影響自然生態平衡,泥炭地中碳的生成對全球氣候有很大影響。同時泥炭沼澤具有豐富的經濟價值,泥炭資源可應用在農業、工業、環境保護等方面[13]。泥炭地中的植物動物也存在很高的研究價值。

濕地土壤是重要的有機碳儲存庫,其中有機碳含量的變化直接影響全球氣候變化[14]。土壤碳、氮元素作為重要的生態因子可以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證能量循環的平衡性。通過對濕地植物多樣性的研究,為濕地生態系統提供保護和發展的依據[15]。土壤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過程受濕地環境影響,濕地環境的改變同時改變了土壤中碳、氮元素含量和儲量,土壤生物學現狀和氣候和濕地環境也有一些聯系。

2? 土壤酶活性

土壤生態系統的代謝功能主要依靠酶的活性完成[16]。酶的催化作用在土壤生物學和化學方面占主導地位[17]。土壤酶素以穩定的蛋白質形態存在于土壤中,是土壤組分之一,被稱為生物催化劑[18]。土壤酶不僅執行土壤有機物的轉化,還具有儲存植物營養元素的作用[19]。能夠影響到土壤酶活性的外界環境因素有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等[20]。生物化學過程的強度和方向可以通過土壤酶活性的變化進行判別[21]。由于二者之間的聯系,土壤酶于土壤中產生的反應與土壤狀態是否有關系受到各國學者所關注[22]。

2.1? 土壤酶的來源

植物根系分泌、微生物和動物分解均可形成土壤酶,其中植物根系分泌的物質是土壤酶形成分解最重要的途徑[23]。有相關數據顯示,植物根系能夠分解得到很多種類的酶,其中包含淀粉酶、核酸酶和磷酸酶[24]。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的植物根系產生的酶含量極小,根據當前研究現狀無法判斷出土壤中酶是由植物根系提供還是微生物分解得到的[25]。死亡后的植物也能為土壤提供極少量的酶,含量極低仍無法確定酶的種類[26]。有些研究者認為植物根系是提供土壤酶的主要途徑[27]。蔗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過氧化氫酶都可以由植物根系分解得到,也是土壤中主要的土壤酶[28]。土壤酶除了從植物根莖獲得,酵母分解可得到蔗糖酶;細菌、真菌可提供脲酶;小麥根分泌蛋白酶;番茄根、玉米根、枯草桿菌等提供磷酸酶;果膠酶來源于球形固氮菌[26]。大量數據資料和研究顯示,土壤中產生多種酶類由于分解的物質和分解方式不同決定的,植物的根莖葉、干枯腐化的枝葉、藻類和土壤中死亡的動物都是通過半分解和分解的方式向土壤中提供酶[29]。

2.2? 土壤酶分類

土壤中酶的種類有2種:胞內酶和胞外酶。土壤溶液中的胞外酶有2種狀態,分別是游離狀態和吸附狀態,游離狀態是指酶依附在植物和土壤動物機體表面; 通過研究發現,土壤中酶的吸附作用主要與黏土礦物有關,其中吸附程度根據黏土礦物和酶的種類不同而發生改變。濕地土壤酶活性也會受到時空變化的影響,如氣溫的時空變化和土壤溫度的變化,從冬季轉變為秋季時,土壤酶在泥炭沼澤中的活性表現出增強的趨勢[30]。在秋茄紅樹林濕地中,進行了關于土壤水解酶的相關研究,在冬季時土壤水解酶類活性最低,春季酶的活性有上升趨勢,夏季和秋季顯示出較高活性,從垂直變化的角度分析[31],土壤酶的活性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2]。研究表明,草本沼澤地中酶的活性最高點在8月,而7月時森林沼澤地酶活性最高,其最低值出現在4月和5月,蘚類沼澤濕地季節改變對于酶的活性影響不大[30]??諝鉅顩r對土壤微生物種類具有一定影響,因為季節不同空氣中含氧量和空氣流動速率不同導致土壤通氣效果變化,濕地含氧量匱乏,導致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含有酚類的物質會使水解酶在無氧環境中活性降低[23],如β- 葡萄糖苷酶、磷酸酶和硫酸酯酶都屬于酚類物質,并且能夠在無氧環境下抑制土壤有機質分解。

3? 球囊霉素及其相關土壤蛋白研究

3.1? 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性質及其分類

球囊霉素主要由3部分組成:蛋白質主體、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中絡合的鐵及其他離子[33]。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GRSP)是一種具有金屬離子并由叢枝菌根真菌分泌的糖蛋白[34]。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不僅可以有效地調節土壤物理性質變化,還可以維持土壤有機碳、氮平衡等[35]。土壤團聚體的水穩定性會受到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的抑制[36]。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也可以抑制陸地生態系統土壤中CO2排放、土壤中重金屬的有效性、植物中重金屬的含量,進而促進土壤中碳貯存[37]。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大部分轉變成為土壤碳素,土壤中動物或植物能夠利用轉化的碳素[1],因此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可以參與動植物體內代謝過程[7]。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是一種針對于土壤的蛋白質,能夠使土壤團聚、吸收支配土壤中的碳素、植物對環境脅迫抗性等具有重要作用[38]。

3.2? 球囊霉素作用

根據目前研究,總結出球囊霉素有3個主要作用:①能夠使土壤中的有機碳庫持續增加,球囊霉素產生的碳的含量是土壤中有機碳含量的27%[39];②改善土壤質量,叢枝菌根真菌本身的物理纏繞作用能夠將土壤顆粒束縛在一起,同時它分泌的物質也具有相同的性質,可以將土壤顆粒粘連在一起,這些性質均可改變土壤顆粒的團聚性,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質量;③球囊霉素具有穩定有毒元素的特性,如Cu、Cd、Pb和Mn等元素,可以抑制隱藏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質,促進了球囊霉素在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復方面的研究進展[40],開發了新的研究領域。

土壤中的球囊霉素促進植物呼吸作用,進而導致植物排放更多的CO2, 加速了全球氣候變暖, 促使球囊霉素與土壤碳源之間關系的研究不容忽視,并且正在有序深入的進行[1]??傆袡C碳庫中大概27%的含量是球囊霉素; 在泥炭地土壤中, 球囊霉素的含量一般是總有機碳庫的52%[41],大量球囊霉素會逐漸變為土壤中碳元素的來源[1]。研究發現, 球囊霉素是泥炭地土壤中的重要成分, 進一步證明有機碳的含量與球囊霉素的含量之間呈現正相關性[42]。

4? 展望

大量相關數據顯示,土壤酶活性和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標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43],土壤中的總有機碳和全氮與土壤酶活性相關性相對較高說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44],土壤中與碳氮循環相關的土壤酶活性則越高[45]。 球囊霉素由 N、C、H、O、P、Fe等元素構成,但目前對其具體組成、基團分布、空間構型、結構特征等仍欠缺了解,土壤中的碳、氮元素主要由球囊霉素提供[46]。有研究顯示,CO2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的球囊霉素具有加快植物釋放CO2的速率,促使全球變暖的速度加快,所以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和全球變暖有間接的聯系,應促進球囊霉素、土壤酶、土壤碳氮三者之間關系的深入研究[37]。

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廣泛存在于土壤環境中,可以穩定土壤中有機碳含量、改善土壤團聚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土壤中碳含量主要由球囊霉素提供,而且還能維持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的穩定性[47],增強植物對重金屬抵抗能力。目前對球囊霉素這一概念仍然還是一種理論假設蛋白,原因是還沒有明確地指出球囊霉素的清晰具體的分子結構,其理化性質也不完善,所以對球囊霉素深入研究應從分子角度入手。不同的泥炭沼澤類型土壤理化性質差異較大,尤其是土壤有機碳含量不僅數量差異大,而且變化規律也極不相同,所以對于泥炭地土壤球囊霉素蛋白分布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土壤中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和酶活性在提供碳、氮來源,穩定碳、氮、磷3種元素方面有重要作用,可為土壤健康狀況的評價提供科學依據[7]。

參考文獻

[1]鄧萬剛,吳蔚東,林釗沐,等.膠園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質及有機質特征[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195-198.

[2]王莉琴.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杜梨根系生長發育及CTK合成的效應[D].重慶:西南大學,2013.

[3]杜慧麗.幾種外源物質對接種AMF的玉米幼苗菌根侵染及生長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4]何樹斌,王燚,程宇陽,等.叢枝菌根真菌與柳枝稷協同固碳機制及對土壤碳氮循環的調控[J].草地學報,2016,24(4):802-806.

[5]王寧.不同海拔紅松林土壤微生物代謝特征與有機碳重要指標變化規律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5.

[6]劉建新.不同農田土壤酶活性與土壤養分相關關系研究[J].土壤通報,2004,35(4):523-525.

[7]張文天.森林演替及樹種差異對真菌菌絲結合碳、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3.

[8]劉銀銀.洞庭湖典型濕地植被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多樣性變化規律[D].合肥:安徽大學,2013.

[9]如何科學保護和利用泥炭地?[J].中國農村科技,2018(2):80-81.

[10]晉曦.不同封育年限下石灰巖山地闊葉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4.

[11]張功寶.小興安嶺退化沼澤濕地植被特征與恢復效果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12]卜兆君,王升忠,謝宗航.泥炭沼澤學若干基本概念的再認識[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2):105-110.

[13]張希梅,熊彥權,張曉旭.我國泥炭資源的開發利用[J].應用能源技術,2004(3):14-16.

[14]張燕.黃土高原農田土壤碳和養分庫分布及穩定性[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15]黎偉.城市濕地公園生態保護與游憩開發規劃研究[D].??冢汉D洗髮W,2010.

[16]楊萬勤,王開運.土壤酶研究動態與展望[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2,8(5):564-570.

[17]李小清.華西雨屏區天然次生林及其人工更新后不同植被類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4.

[18]張志丹,趙蘭坡.土壤酶在土壤有機培肥研究中的意義[J].土壤通報,2006,37(2):2362-2368.

[19]黃敏,吳金水,黃巧云,等.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2003,12(3):366-370.

[20]張杰.諾氟沙星的土壤環境行為及生態效應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8.

[21]周麗霞,丁明懋.土壤微生物學特性對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J].生物多樣性,2007,15(2):162-171.

[22]安韶山,黃懿梅,李壁成,等.用典范相關分析研究寧南寬谷丘陵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關系[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5,11(5):704-709.

[23]黎楊.貴州高原草海濕地退化對土壤有機碳及酶活性分布的影響[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24]張焱華,吳敏,何鵬,等.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關系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4):11139-11142.

[25]陳紅,馮云,周建梅,等.植物根系生物學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13,26(5):25-29.

[26]高彥波,翟鵬輝,譚德遠.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的關系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100-101,183.

[27]周際海,袁穎紅,朱志保,等.土壤有機污染物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5,24(2):343-351.

[28]劉善江,夏雪,陳桂梅,等.土壤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1-7.

[29]萬忠梅,吳景貴.土壤酶活性影響因子研究進展[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6):87-92.

[30]萬忠梅,宋長春.土壤酶活性對生態環境的響應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09,40(4):951-956.

[31]張銀龍,林鵬.秋茄紅樹林土壤酶活性時空動態[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8(1):129-136.

[32]王士亞.連栽障礙地杉木無性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樣性分析[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33]龔寧,李榮華,孟昭福,等.Cd對小白菜萌發生理影響的FTIR-ATR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29(1):9-14.

[34]伍松林,張莘,陳保冬.叢枝菌根對土壤-植物系統中重金屬遷移轉化的影響[J].生態毒理學報,2013,8(6):847-856.

[35]王瓊.東北地區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含量和組成空間差異及其維持土壤功能的初步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5.

[36]景航,史君怡,王國梁,等.皆伐油松林不同恢復措施下團聚體與球囊霉素分布特征[J].中國環境科學,2017,37(8):3056-3063.

[37]黃藝,王東偉,蔡佳亮,等.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根際環境功能研究進展[J].植物生態學報,2011,35(2):232-236.

[38]謝小林,許朋陽,朱紅惠,等.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的提取條件[J].菌物學報,2011,30(1):92-99.

[39]李博文.施肥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球囊霉素土壤相關蛋白及其環境因子的影響[D].蘭州:蘭州大學,2016.

[40]祝飛.海南熱帶球囊霉素相關蛋白及其與土壤結構關系的研究[D].??冢汉D洗髮W,2010.

[41]呂華軍.球囊霉素相關蛋白與溫室連作土壤肥力關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42]謝靖,唐明.黃土高原紫穗槐叢枝菌根真菌與土壤因子和球囊霉素空間分布的關系[J].西北植物學報,2012,32(7):1440-1447.

[43]王娟,谷雪景,趙吉.羊草草原土壤酶活性對土壤肥力的指示作用[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25(4):934-938.

[44]吳建國,艾麗.祁連山3種典型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碳氮含量[J].植物生態學報,2008,32(2):465-476.

[45]肖海兵.微生物及酶活性對土壤侵蝕的響應特征及機制[D].長沙:湖南大學,2016.

[46]賀學禮,許珂,郭輝娟.黃芩根圍AM真菌分布與土壤碳氮相關性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34(5):63-68.

[47]王明元,夏仁學,王鵬.叢枝菌根真菌對枳不同根圍鐵及球囊霉素螯合金屬的影響[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9(1):42-4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