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靜韓江水 濃濃故鄉情
——藝術歌曲《韓江潮》創作談

2019-12-31 02:42鄭良文星海音樂學院
嶺南音樂 2019年6期
關鍵詞:韓江潮汕潮州

文|鄭良文 星海音樂學院

藝術歌曲《韓江潮》,是2014年筆者到廣東省粵東地區采風后創作的一首作品,由著名作曲家、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相西源教授作曲,廣東省歌舞劇院青年歌唱家李思音演唱,是一首具有中國嶺南音樂風格特色的藝術歌曲。該作品也是廣東省2017年“創新強?!保ㄈ宋纳缈疲┲卮箜椖恳魳穭撟鞒晒?,于2018年7月9日在廣東省潮州市韓山師范學院舉辦的“藝術歌曲《韓江潮》首唱發布會暨‘潮州音樂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發布(發布會由星海音樂學院、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潮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韓江潮》以廣東潮汕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地域風貌、名勝古跡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為創作背景,以流經整個潮汕大地的母親河——韓江為創作主線,熱情謳歌了千百年以來繁衍生息在這里的人民。作為歌詞作者,作為潮汕人,寫一首歌唱自己家鄉的歌曲一直是我內心的愿望。

詞的創作感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起潮汕地區,對于非潮籍人士來講,潮州話的確難學、難聽懂。潮州話,又作潮語、潮汕話、潮州方言,屬漢藏語系。潮州話源自古閩南方言莆田話,是現今國內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她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主要分布于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汕尾市)及海外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

據史料載,潮語初始于秦、漢時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匯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著名語言學家林倫倫認為:潮語中的古語詞,除了來自先秦時代的第一層次之外,有的還來自漢魏六朝。①中國傳統音韻學的“平”“上”“去”“入”四聲,在潮州話中,則將古四聲各分化成陰陽兩類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聲。②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很多,自清末的《潮聲十五音》,此后又有《匯集雅俗通十五音》《十五音研究》《新編潮聲十八音》《潮汕字典》等近現代各種研究著述,潮人潮語,薪火相傳。潮語的一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

韓江,古稱員江,惡溪,唐時稱鄂溪,后因紀念大文豪韓愈被貶潮州刺史時祭江驅逐鱷魚,而改稱韓江。她是中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潮汕地區的母親河。據漢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總纂的《潮州志》記載:韓江源出贛閩粵三省交界之山地,上游有兩源,西源為梅江,北源為汀江,匯于大埔縣之三河壩,南流至潮安乃出山地而入平原,分支入海。全長三百四十五公里,流域面積二萬九千方公里。③對于從小生活在潮汕大地的我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在《韓江潮》創作過程中,我是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潮州的歷史為創作背景,把“嶺海名邦”“海濱鄒魯”“華僑之鄉”等美譽和舊時潮州內外八景動靜交融壯美景觀融入其中。同時,在用詞上有意去更貼近潮語方言和音韻,如歌詞“穿越北回歸線溫暖的陽光”中“陽光”改成“日光”,將“述說南北大地純樸的風情”中的“述說”改為“敘說”。這樣改,唱出來的詞語也更具有親切感。歌詞“蕩十八船樓”描述的是潮州八景“湘橋春漲”廣濟橋“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壯麗景色,從自然景色感觀和演唱發音上,把“梭船”改為“船樓”。這樣一來,音樂的畫面感便躍然而出。經幾易其稿,最后《韓江潮》的歌詞定稿:

在古老的潮汕大地,迷人的韓江讓人神往。穿越北回歸線溫暖的日光,帶著風調雨順,匯集百川千河,輕舞飛向大海。

在寬廣的潮汕平原,迷人的韓江魂牽夢縈。敘說南北大地純樸的風情,帶著豐歲盈年,唱響大地贊歌,鄉情鄉音滿懷情。

聽古剎梵唱,望北閣佛燈,清清的韓江,縷縷的鄉音,故鄉的親人和月亮,萬頃碧波泛彩祥。

看七星步月,蕩十八船樓,靜靜的韓江,濃濃的鄉情,美麗的土地和故鄉,千里江水連四海。

曲的創作感悟

相西源教授是在中國青藏高原成長起來的音樂家和作曲家。他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師從中國著名作曲家趙曉生先生,獲博士學位。相西源教授創作的音樂主題鮮明,旋律優美,結構樸實,風格富有濃郁的特色,其音樂哲學創作理念,歷史地域文化內涵,深邃的東方神韻,都以崇高藝術表現形式,在細膩而凝重的音樂思想語言里淋漓展現。

民族風格是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顯著特點與標識,也是區分與西方當代音樂創作的主要標志。④藝術歌曲《韓江潮》作為特定區域性歌曲,其地域性音樂特征的展現尤為重要。作曲家相西源教授在《韓江潮》的音樂創作上,高度重視當地的民族民間音樂,為了讓歌曲兼具藝術性并貼近其地域性,相西源教授查閱大量的潮州音樂資料,多次與我交流與溝通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音樂風格。并通過《柳青娘》《寒鴉戲水》《鳳求凰》等著名的潮州弦詩演奏的不同版本,對潮州弦詩傳統樂曲兼蓄的各地民間小調、佛曲、笛套和民間戲曲音樂曲韻的滲透融合、演變發展,對潮州音樂的樂器組合、曲式結構和獨特章法,進行比較,力求使歌曲的潮味更濃。

相西源教授在構造《韓江潮》主題旋律的過程中,巧妙地采用了潮州“弦詩”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以富有特色的主題旋律及節奏律動為主體,使用了特殊的調式交替的寫作手法,以此形成自然的、具有當地民族調式色彩的旋律曲調。同時還通過樂隊伴奏的配器潤飾和民族樂器之間的協作,使得演奏與歌唱產生了豐富的色彩變幻,以此來進一步推動主題旋律的發展,讓人們在歌聲里感受到潮州音樂那古樸幽雅、輕盈抒情、富有南音古韻的獨特音樂風格。

詞曲融合的虛動協和

作為一首歌曲來講,詞曲是同體的。而詞曲的審美趣味、藝術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作品的藝術性。因而詞曲作者在把握作品的創作初心,乃至詞外之境、曲外之音,就顯得尤為可貴,進而在創作上產生奇妙的和諧,以達清辭麗曲之境地。筆者自2008 年與相西源教授第一次合作創作合唱音樂作品《雪花》算起,到目前一起傾心打造、精心創作的音樂作品已有30余(部)首。而作為同事、老朋友,音樂創作的合作者,在與相西源教授共同的藝術追求上已是心有靈犀。無論是歌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贊美時代精神的作品,如《黨的頌歌》《冼星海頌》《壯志青春歌》等,還是歌頌祖國大好河山、贊美自然風光的作品,如《親吻沱沱河》《夢中的油菜花》《千年花城》等,詞曲的藝術融合是日臻尚美,曲達詞意,詞揚曲韻。

相西源教授其音樂創作的內容豐富多彩、審美情趣高尚、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在音樂藝術的創造表現力上更是多元化。作為長期的音樂藝術創作的合作伙伴,相西源教授高尚、積極、多元化的音樂藝術審美情趣,我是高度認同的。這在與其共同合作創作的多首藝術歌曲中所體現,其音樂呈現出來的優美動聽、流暢連貫的主旋律,其情激人,其志勵人,積極向上。正如《人民音樂》所評價:“相西源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與審美觀念影響,極為重視旋律自身的美感及其在音樂表達中的作用,認為旋律是最具表現力的音樂要素,是樂思最重要的載體?!雹?/p>

相西源教授用音樂語言表達的哲理性和藝術美學性,在作品中,不但呈現出音樂的線條美,激發了聽眾的藝術想象,更能讓人的思想去觸碰那形態萬千的地域文化和周流萬匯的藝術氣韻。如歌曲《韓江潮》的首句:“在古老的潮汕大地,迷人的韓江讓人神往?!币魳返男羞M相當平緩樸素,可以說是簡之入微,唯存孤迥,但非簡于意。歌詞與旋律的虛動協和,恰恰展現出來的是潮汕平原的寬廣祥和、生生不息和那鄉土卷帶的濃濃書香氣息。在“匯集百川千河,輕舞飛向大?!敝?,音樂委婉空靈、搖曳動容、輕盈欲翔,把天地乾坤陰陽之交接,萬物生逐之和暢,成象成趣,盡入畫中。如《易》上說“無往不復,天地際也?!雹拮尣煌娜烁惺艿揭魳樊嬅娌煌那榫w心境、不同的光線色彩和不同的精神境界。

在《韓江潮》的優美歌聲里,我們能感受到自然、歷史與人文交融所發出的天籟之音,能在音樂里感受到“詞意”所構成的一幅幅史詩性的畫卷,這正是作曲家相西源教授憑著多年深厚的民族音樂創作經驗,創作出這大氣磅礴且優美深情的旋律,把《韓江潮》詞曲的完美結合與藝術形象的統一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美麗的土地和故鄉,千里江水連四海。正如歌曲所唱,《韓江潮》這首歌曲不僅是為生活在潮州本土的人民而作,并且希望她能夠燃起那流淌在血液中、植根于靈魂深處的激情,成為海外潮人對家鄉對故土的一種精神寄托。

注釋:

①林倫倫:《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園》,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2頁。

②林倫倫:《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園》,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47頁。

③《廣東歷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民國】潮州志),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225頁。

④汪勝付:《簡論藝術歌曲〈黨的頌歌〉的音樂創作特色》,《音樂生活》2019年第2期,第79頁。

⑤楊正君:《相西源交響音樂創作中的地域性風格特征》,《人民音樂》2017年第10期,第25頁。

⑥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22頁。

猜你喜歡
韓江潮汕潮州
潮州樂調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奇奇怪怪兒童樂園
潮汕牛肉火鍋
尋找潮州
蔡煥松作品選
潮汕為何讓人欲罷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溫暖流年的一句話
自卑的窗外也可以開出繁花
潮州木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