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動感、色彩的交融”
——美國“克萊維諾”鋼琴三重奏訪華演出有感

2019-12-31 02:42郭玉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嶺南音樂 2019年6期
關鍵詞:三重奏單簧管室內樂

文|郭玉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美國“克萊維諾”(Trio Clavino)鋼琴三重奏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米勒斯維爾大學駐校室內樂組合,也是美國最著名的室內樂組合之一。該組合成員包括:鋼琴家潘洵(美籍華人)、小提琴(中提琴)家Simon Maurer和單簧管演奏家Christy Banks博士。他們長期致力于推廣當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分別在2013年、2016年兩次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發的富布萊特基金。①

筆者于2018年5月23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室內樂廳聆聽了“克萊維諾”三重奏音樂會。演奏家們用精湛的技巧將鮮明的作品風格予以呈現,音樂的形象得以立體地展示,精彩的演奏讓聽眾的耳朵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禮,到場聽眾無不如醉如癡,掌聲經久不息。

鋼琴三重奏的傳統配置包含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件樂器,此場音樂會則采用了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單簧管組成的非常規鋼琴三重奏的室內樂形式。歷史上有眾多的作曲家創作了加入管樂的鋼琴三重奏,如莫扎特為鋼琴、單簧管、中提琴創作的《降B大調三重奏》(K.498);勃拉姆斯所創作的兩首三重奏:《鋼琴、圓號和小提琴三重奏》(Op.40)和《鋼琴、單簧管和大提琴三重奏》(Op.114)等。當晚音樂會曲目由七首作品組成(見圖一),除了上演率非常高的莫扎特經典作品——《降B大調三重奏》(K.498)之外,還有兩位現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圖良的傳世之作——《士兵的故事》與《三重奏》。另外四首由四位當代作曲家所作,其中《組曲》是亞美尼亞作曲家阿魯秋年委約作品的第三樂章,與哈恰圖良的傳統作品《三重奏》風格相比截然不同,創作時間也相差60年之久,20世紀美國風格更為突出;畢業于茱莉亞音樂學院美國當代作曲家謝克爾創作的《三人小夜曲》完全取材于美國音樂,如爵士樂、鄉村音樂等,他的所有作品仿照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而創作。需要特別介紹的是《鄂倫春素描》與《折射與碎形》,前者是中國作曲家金平先生專門為克萊維諾三重奏中國巡演所作;后者是該作品的世界首演,它的樂曲形式新穎,采用了三重奏和電子音樂一起演奏的形式。(如下表)

多年來,筆者對室內樂一直由衷喜愛,并在高校從事了十五年的單簧管室內樂教學。本文從音樂會曲目的創作特點出發,結合個人教學體驗,希望從“平衡之美”、“動感之美”和“色彩之美”三個方面來闡述室內樂演繹中的美感。

一、平衡之美

室內樂是器樂表演藝術領域中最高層次的表現形式之一,每位演奏者的分量是對等的。由于沒有指揮,它要求樂手之間全靠心靈間的互動來默契配合。在當晚的舞臺上,音樂家們不僅是在“表演”,更是在一起體驗親密合作和心靈交流。

在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首作品《單簧管、中提琴與鋼琴三重奏》(K.498)中,三位演奏家之間的配合相得益彰、恰到好處。這首作品創作于1786年,它最重要的意義是確定了現代鋼琴三重奏的一個重要原則——三件樂器各自獨立,莫扎特創造性地擺脫了嬉游曲、帶伴奏的古鋼琴奏鳴曲的影響,確定了各樂器的同等地位,使各聲部均衡發展,全部運用了三樂章套曲結構,使鋼琴三重奏發展成為了一種成熟的體裁。此作品還被認為是任何一個單簧管演奏者都不能忽視的作品。

作品中雖然鋼琴部分在三個樂器中所占比重和跨度最大,但是單簧管和中提琴也頻頻扮演重要角色,中提琴那略帶沙啞的熱情朦朧的音色與單簧管寬廣而深沉的音色完美結合,盡管整部作品甜美流暢,但是其中卻包含了驚人的力度,此力度多次出現在由一個回音和分解和弦引出的主題中。

從單簧管演奏家Christy Banks與中提琴演奏家Simon Maurer的渾厚音色非常相配的這部三重奏中,可窺探出莫扎特當時已經領悟到了單簧管與弦樂器搭配時所產生的獨特美妙的聲音藝術效果。不得不提的是鋼琴家潘洵的演奏,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莫扎特的音樂風格。純樸、自然、真切、質樸無華,毫無矯飾造作之處,演奏家通過深厚的藝術造詣向聽眾展示了室內樂作品獨特的魅力。

二、動感之美

對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影響深遠的弗蘭·理查德曾對美國作曲家、“北京新樂團”創始人兼指揮依萊·馬歇爾說過:“室內樂才能使你傾聽到作曲家的靈魂之處”。的確,室內樂的精美、細膩,以及多聲部的織體要求,可以使人耐心、冷靜地感受各聲部彼此的關系,更從容地體會音樂內部的律動。

音樂會中第二首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組曲“士兵的故事”。此作品是作曲家1919年改編完成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室內樂作品,以同名舞臺劇音樂為基礎,創造性地將原劇11個部分的音樂濃縮為五個樂章,其標題分別是“士兵進行曲”“士兵的小提琴”“小音樂會”“探戈-華爾茲 -拉格泰姆”“魔鬼的舞蹈”,它們不僅體現了標題音樂的特點,而且提綱式地勾勒了故事的發展脈絡,使音樂與劇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作品將拉格泰姆、探戈、圓舞曲以及俄羅斯風味的小提琴音樂等素材糅合為一體,展示出兼容并包的多元化特征。在這部新型組曲中,作曲家對各樂章的體裁、速度、調性、音色等進行了合乎邏輯的安排,吸收了新的歷史時期人們喜愛的進行曲、探戈、華爾茲、拉格泰姆等通俗音樂和其它一些風格性音樂的因素,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感 。

在“克萊維諾”三重奏的演奏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品中打破了音樂規律性律動的變化節拍,使音樂在新的起點上獲得了新的統一。其中,復節拍與復節奏構成了多層次的不同步運動,打破了音樂進行的統一性和流暢感;固定音型以其固定的形態與其它變化的形態結合在一起,形成實際上“靜”與“動”的對比,使音樂在沖突中產生了多維的立體音響效果。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第五樂章中Christy Banks與Simon Maure在舞臺上的舞蹈,與音樂結合得非常到位,個性化的旋律、新穎的節拍節奏讓聽眾不由自主隨之搖擺,大家的情緒也高漲了起來。

亞歷山大·阿魯秋年的《組曲》同樣具有鮮明的節奏律動,八七拍的節奏貫穿了全曲,使得作品動感十足。演奏家們默契的配合,高超的手指技巧讓人們陶醉于音樂的海洋中。

三、色彩之美

室內樂的色彩可以體現在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橫向方面包括音樂的調式調性、旋律傾向以及不同樂器的個性音色,縱向方面包括音樂的和聲以及配器織體,這兩方面又是相互作用、密切聯系的。根據作品的需要,各聲部演奏者在仔細研究總譜的同時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能夠統一表現出不同的音色表達??巳R維諾三重奏當晚將多種風格作品的豐富色彩完美地傳遞給了聽眾,特別是在引入了非常規音源的當代作品中,更讓聽眾感受到色彩斑斕、變幻無窮的新音響、新音色。

本場音樂會中的《鄂倫春素描》是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2 016 年專為克萊維諾三重奏所作,全曲由游戲、情歌、斗熊舞三部分組成,素材取自鄂倫春族的民歌。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等。全曲生動地體現了狩獵民族的人們的日常生活的狀態,用音樂的語言表達了鄂倫春族人們幸福、自由的生活狀態。這首樂曲作曲家運用了單簧管奏出了優美的鄂倫春民歌的旋律,優美的旋律讓聽眾心曠神怡。

另外,調式的色彩美也是室內樂作品的一大特點?!妒勘墓适隆废翊蠖鄶敌滦徒M曲一樣,表現出了調性變化不定,但首尾樂章主要調性呼應的共性特征。橫向上,作曲家通過變化和引入個別音而獲得不同的調式色彩,這在第二樂章與第四樂章的華爾茲部分清晰地體現出來??v向上,多調性主要表現在不同聲部之間,這一手法的運用既造成了音樂的復合音響效果,也為音樂帶來了新的色彩和發展動力 。

對于中國聽眾不是很熟悉的亞美尼亞作曲家哈恰圖良的音樂,以強烈的民族泥土味著稱于世,他采用這些豐富的民族音樂,并以燦爛的色彩組合起來,寫出栩栩如生的民族音樂。他所創作的《三重奏》寫于1932年,是一首表現東方民間音樂杰出的作品,單簧管和小提琴的音色使人聯想到民間音樂里的杜第卡笛子和加曼查琴,而鋼琴則在其中超過打擊樂器的作用(多伊拉鼓、達夫鼓以及特霍爾鼓)。在這部音樂的主題的發展中,作曲家表現出它特有的調式音樂的特色和豐富的樂思,在這一方面,第一樂章尤為引人勝。這一樂章具有十五個變奏,它們都具有阿美尼亞民間抒情歌曲的情趣,而每個變奏始終地奏著主題,但都帶有某些調式、節奏、和聲、音色等方面的變化,仿佛在各個不同的角度來顯示主題,揭開主題中所包含的各種細膩的韻味和不同的色彩。

《折射與碎形》作為一首電子音樂與室內樂結合的室內樂作品,讓聽眾耳目一新,筆者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訪問期間,曾欣賞到眾多美國作曲家創作的電子音樂,如薩克斯管和電子音樂等,電子音樂在美國音樂學院的音樂會中已經成為表演潮流。作曲家Rusty Banks是美國較出名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通過對鋼琴演奏家潘洵的采訪得知,此曲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破碎的鏡子,由鏡子折射出來的鋼琴、單簧管、小提琴的音色,然后互相交融,互相交織在一起。作曲家通過電子音樂來表現三個樂器所不能做出的效果,比如說鋼琴做漸強的力度變化。作品中的折射像破碎的鏡子,每一個碎片折射的效果會差別非常大,不是完整的部分,這樣就達到了碎形的效果。折射的原理是先把三個樂器的音樂錄好,然后在音樂會中以反方向的音樂播放,就像從聲音的結束到聲音的開始。三種樂器的聲音時而分離,時而融合,把聽眾帶入了一種虛幻的音響世界。

結語

室內樂是一種高層面合作默契的演奏藝術,是有效提高演奏員技術水平、合作能力、藝術修養的一門重要學科;它應當是高等音樂院校演奏專業重要的一門必修課。本場音樂會演奏家用精湛的技藝和完美的配合向聽眾展示了室內樂的獨特魅力。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范磊先生曾說:“室內樂形式的多樣化、作品風格的多樣化,會被越來越多的聽眾喜愛和接受。就國際范圍來看,室內樂將成為我國今后音樂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弊鳛楦咝J覂葮返氖谡n老師,我將和同事們不遺余力地去宣傳和推廣室內樂。

注釋:

①富布萊特基金是美國政府給予藝術家頒發的最高榮譽基金,也是美國政府給予藝術家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影響力的最大肯定。

猜你喜歡
三重奏單簧管室內樂
高音單簧管的發展歷史及在管弦樂作品中的運用
三重奏欄目作者:阮敏哲
單簧管的革新對其音樂及學派發展的影響
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室內樂比賽初賽圓滿結束
20世紀末單簧管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室內樂的發展
傾聽·對話從室內樂開始
——天津音樂學院第四十期“天籟講壇”
多元交融 文明互鑒——天津音樂學院室內樂專場音樂會
奏響抗疫“三重奏” 彰顯人大為民情
初中學生物理閱讀能力培養“三重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