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路徑提升研究

2020-01-01 09:49羅琳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經濟管理系
營銷界 2019年30期
關鍵詞:創新型服務業廣東

文/羅琳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經濟管理系)

目前,廣東省服務業的發展與國內發達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產業層次低、政策創新不足、創型人才嚴重缺失、未遵循市場導向,尤其是創新型服務業還未構建等問題??梢?,廣東經濟大而不強。本文首先對國內外創新型服務業相關理論進行梳理,明晰了創新型服務業的概念,再分析研究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最后提升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的發展路徑,以期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創新型服務業是產業創新的新動能。首先,創新型服務業能夠設置更為行之有效的產業技術線路,從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再者,其可以將新的技術與新的商業模式進行深度融合,構建出新業態。最后,其可以促進不同行業的生產要素以新模式實現優配,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了產業的創新和增值能力。因此可見,創新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可以作為實現創新驅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創新型服務業的概念

傳統服務業主要包括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交通運輸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并在工業化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種種服務業業態?,F代服務業則是融合著現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衍生發展起來的,是傳統服務業的升級。

由此看來,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兩者主要是經營管理理念和科技應用條件的差異,現代服務業實質是體現了服務業的現代化。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創新型服務業興起并逐步發展,因此,相關學者和實踐者先后提出創新型服務業的概念,卻未對其概念形成共識。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歸納,界定了創新型服務業的概念,主要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為重要支撐,服務為其外表形態,內涵包括更先進的手段、新穎的內容、更高新的科技和更大的附加值,創新性明顯,是現代服務業中高端及核心部分。其具體分為:(1)依托先進科技的生產性服務業形態:研發及技術轉移、中介服務等、人才中介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

(2)從高新技術產業分級出的新服務業態:信息服務、軟件及服務外包等。(3)科技、經濟和文化融合的創意產業:視頻動漫、網絡傳媒、網絡游戲、數字娛樂等。(4)通過高新技術創新升級相對獨立的其他服務業態:包括金融業、現代物流、現代商業、教育培訓、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業等??梢?,創新型服務業具備了高知識、高技術、高互動的“四高”特征,所以有學者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等同于創新型服務業。而本文認為創新型服務業本質上屬于現代服務業的高端且核心的部分。

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

創新型服務業在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盡顯優勢。要求廣東省制定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倳浻钟?018年3月向廣東省明確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顯而易見,廣東省要加快發展創新型服務業,才能真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

(一)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現狀

廣東服務業規模優勢明顯,現代服務業發展快速,創新型服務業部分領域領先于國內水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廣東服務業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服務業貢獻率持續攀升。二是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如初步建構了創新型服務業的政策支撐體系;打造多層次、多業態領域的服務業發展平臺;培育一批類似“華僑城智慧旅游系統”的創新服務企業和綜合服務平臺;發展了一批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會展等新興業態,并取得可喜的成績。三是服務產業培育出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本土原創動畫品牌,繼美國、法國之后,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大型文化主題公園的服務輸出國。

(二)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依據各省市2016年和2017年的統計公報數據來看,廣東服務業的增加值連年攀升。2016年廣東服務業增加值為41446.01億元,較2015年增長9.1%。2017年為47488.28億元,較2016年增長8.6%。在GDP中服務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2016年和2017年分別達到52.1.8%和52.8%。但與北京、上海、天津等國內發達省市相比,廣東服務業增加值GDP占比還是較低的??梢?,廣東主要依賴傳統服務,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創新型服務業仍未構建,致使廣東經濟呈顯出“大而不強”狀態,仍屬于發展中地區。

1.產業層次以及核心競爭力急待提升

2 0 1 6年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為4.6:42.8:52.6,第三產業的比重首超50%,經濟增長由工業拉動逐步向服務業拉動轉變。但從產業內部結構來看,廣東服務業在創新型服務業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尚未有效確立,產業鏈深化與拓展不足。從表2-1數據顯示,廣東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貿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創新型服務業態的增加值在2016年GDP的占比分別為3.6%、7.7%、3.7%、1.5%,明顯低于北京(分別為10.9%、16.6%、7.2%、9.8%)、上海(分別為5.8%、16.9%、5.8%、3.6%)。與此同時,在培育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塑造服務行業的優勢品牌,以及打造和集聚總部經濟等方面,與北京、上海等地還存在很大差距(見表1)。

表1 2016年廣東與國內發達省市主體行業發展情況表

2.廣東創新型服務業需政策創新

相比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國內先進省市,廣東關于服務產業工作統籌,財稅、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還很欠缺。如上海、江蘇都頒布了專門的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浙江成立了省級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在部分市、區設立了服務業發展局,2014年總共投資36894億元來支持信息、科技等八大類服務業的重大項目共310個。相比之下,廣東統籌管理力度與效果遠遠不足。目前受重工抑商的傳統思想影響,廣東的扶持政策難以完全落實。廣東服務業宏觀稅高達22.3%,超出全國平均2個百分點,仍存在稅負重的問題。用電費用也超過工業收費標準、尚未實現“同網同價”,用地也難以有效滿足需求。此外,現有統計指標體系表明,有關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業、總部經濟等服務業態的內涵界定及系統監測非常欠缺,使得相關產業的分析評估與科學規劃嚴重受制。

3.金融服務體系需完善

廣東中小企業在創新型服務業領域存在融資困難。從事創意、商務服務等領域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難以有效獲取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支持。而政府機構對企業扶持政策大多以資產、人數為評估標準,致使中小企業創新服務融資受到排擠。我國四大銀行的金融市場主體地位仍然穩固,商業銀行和民營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仍舊較低,金融產業發展落后。針對創新型服務業的金融產品創新少,對相關業態的整體支持力度弱。

4.創新型人才嚴重短缺

創新型人才是實現創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第一要素。目前廣東專業技術人才數量達到455萬人、高層次人才26.5萬人。自2013年以來,廣東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高達1.4以上,而現實中,廣東省專業服務人才培育體制創新不足、職業培訓鏈條脫節、人才交流市場不完善等問題存在。同時,廣東還存在引、留創新型人才的體制機制欠缺、資金支持力度不強、子女教育配套保障不健全等問題。再加上上海、江蘇等省市對創新型服務業人才實施強有力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又大大削減了廣東對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最終導致廣東創新型人才資源緊缺。

5.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環境需優化

關于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缺乏市場導向和創新力。這需要政府轉變角色,由市場監管者快速轉變為公共服務提供者。如文化、物流、信息等創新型服務業領域存在多頭管理現象,也使得政府部門之間的管理銜接不順,企業運營效率受到很大限制。創新型服務業市場的法律法規、誠信體系需要進一步規范。

廣東服務業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業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而粵東西北服務業則非常落后。2015年粵東西北地區所有服務業產值的總和還占不到廣東服務業總產值的20%,到2016年,粵東西北地區服務業增加值7489.8億元,仍是低于全省均值的0.2個百分點,其規模僅占全省的16.4%。服務業增加值占比GDP的42.1%,也低于全省均值的10個百分點。更為嚴重的是科技、金融等創新型服務業的發展幾乎為零。

提升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的發展路徑

發展創新型服務業對于廣東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模式變化,具有戰略性意義。因此,本文針對廣東創新型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發展路徑提升建議。

(一)確立創新型服務業的戰略地位,轉變政府管理理念

政府必須深入研究創新型服務業,強化認識,出臺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統一戰略規劃,探討適應新形勢又符合廣東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廣東相關部門和重點市務必制定出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規劃。第一,確定創新型服務業的主管部門以及部門的職責分工,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管理的重要職能。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行政性創新服務機構轉制,設立營利性或非營利性創新服務機構。純粹的公益服務機構則可保留事業單位性質或者劃歸為政府機構。公共服務相關業務可申請政府項目資助,收入不足部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補充。第二,構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助力創新型服務業的發展,由創新型服務企業來實現政府公共服務。各區各級政府計劃或專項規劃應大力支持創新型服務業發展,引導創新型服務企業高度參與項目實施和成果轉化等工作。同時,必須加大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資金。

(二)提高市場化程度,營造良好的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目前,銀行業、保險業、電信業、科技研發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在我國市場仍然保持一種未開放的局面。在上述行業中,國有經濟還是進行著間接或直接的壟斷經營,大量的生產要素和資本配置不到創新型服務重要領域業內,導致行業內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產業效率低下。

第一,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削減對創新型服務業重要領域的壟斷性經營。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在國有經濟占比大的金融、保險、電信等行業中。在準入市場、使用土地、信貸、稅收及上市融資等方面,同等對待非國有經濟和國有經濟,從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服務業重要領域的發展。

第二,依照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標準,消除所有制以及地區、部門帶來的不合理限制,降低創新型服務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形成統一規范、透明公開的市場準入制度,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等形式,積極地把民間資本引流至創新型服務業的關鍵領域。

第三,完善社會信用評價評級體系,健全社會信用監管和立法、執法體系,制定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主的從業資格制度和社會信用制度。從而完善廣東知識產權法規,實現失信處罰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培育利于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土壤

高效安全、開放創新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是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土壤,強化了金融、資本、產權市場服務。

第一,壯大發展各類金融組織、大信托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大力支持大陸及香港、澳門的相關機構在自貿試驗區成立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吸收全球資金,搭建起一條由種子資金、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證券投資、擔?;?、上市公司構成的資金資本支持鏈。

第二,聯合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和科研單位共同創辦創新服務企業。積極引導國際知名創新服務企業在廣東開展業務或創辦企業,支持科技創新活動。

第三,大力發展產業金融,使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貸款、進出口信貸等金融服務產品,真正為廣東省各種大型設備、工具,以及生產線等重要領域融資租賃進行服務,同時助力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國際市場拓展項目。

第四,領先發展新金融,如綠色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加快建設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廣佛莞”、國家級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區,打造廣東“互聯網+”眾創金融示范區。

第五,完善知識產權和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以股權產權為主要交易對象的金融創新服務平臺,并整合現有產權交易市場,搭建起廣東綜合性產權交易平臺。第六,通過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跨境人民幣業務,從而更為深入的促進粵港澳的金融合作。與此同時,通過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服務體系,落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跨境金融資產交易。

(四)著力創新政策法規,保障創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

創新型服務業也被視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其具有知識生產和知識傳播的作用,通過知識溢出效應帶動廣東三次產業升級。但廣東政策法規的創新程度大大決定了創新型服務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進而又決定了其能否向其他行業展現知識溢出效應。

第一,制定創新型服務業研發投入的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支持加速創新型服務業研發中固定資本的折舊,在稅收政策上,對采購先進科學研究儀器和設備給予適當扶持。第二,設立鼓勵中小創新型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及其他信用擔保制度。第三,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新的人才發展機制,人才培養由 “學歷型人才”轉變為“能力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搭建引進、開發和共享人才的國際通道,吸引和聘用在海外學習、工作的人員和境外創新型服務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才、國際資本運營和金融保險人才、國際法律和會計人才等。完善創新型服務業職業質檢體系,健全職業資格制度、技術職稱認證辦法。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建立功能完善、效率高的創新型服務業人才中心,創新人才配置機制。第三,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增強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規范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知識產權許可的信息備案和公告制度。搭建互聯互通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免費或低成本開放專利、商標、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基礎性信息,并依法實現專利審查過程信息透明化,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增加服務網點。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

(五)大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為創新型服務提供不歇動力

第一,重點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超前布設下一代互聯網(NGN),全面對骨干網、城域網、接入網、互聯網數據中心和支撐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加速Ipv4業務轉化入IPV6業務,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和生活消費各個環節,實現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新興業態的發展。第二,構建社會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提升廣州、深圳超算中心應用和服務水平,建設面向產業應用的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爭取國家在粵布點建設“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珠三角地區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撐“三農”發展數據庫,為農業信息化重點領域提供云計算公共服務。第三,鼓勵與支持軟件企業著力研發工業生產控制核心軟件、設計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實施系統,以及業務流程再造,助力其向云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擴大軟件信息的服務規模。

(六)打造消費性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為創新型服務業發展提供新引擎

廣東應該領先發展“互聯網+”數字經濟,創新各項支持性政策,積極培育消費性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倒逼創新型服務企業加大對研發項目的投入,進而推動生產性服務的發展,全面提升廣東服務性行業的發展水平。第一,提供人性化、規范化和網絡化的社區服務,有效完善社區綜合服務體系。第二,整合廣東旅游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塑造家喻戶曉的旅游品牌。深挖省運會資源,發掘體育產業優勢,著重發展體育旅游、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業態。創新開發農村生活服務業,實現農村居民生活便利性和基層文化生活充實性。第三,樹立現代化管理理念,應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助力消費性服務業升級發展,培育服務企業的旗艦品牌和優質品牌。培育動漫游戲、手機電視等新型消費性服務增長點,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第三,建設規范化的消費性服務市場。制定消費性服務業的準入政策和服務業的價格政策,培養服務市場多元性競爭主體,實現服務業的標準化。健全職工年休假制度、服務消費信貸等構成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服務業行業協會體系,大力培養和引入消費性服務人才,最終實現消費性服務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打造廣東創新型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引擎。

猜你喜歡
創新型服務業廣東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自動化正悄然無聲地重塑服務業
服務業: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廣東輿情
2014上海民營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