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國音樂審美中的“和而不同”與“盡善盡美”

2020-01-02 17:58郭俊婷
文化產業 2020年35期
關鍵詞:和而不同音樂創作琵琶

◎郭俊婷

(天津音樂學院 天津 300171)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和”的境界,追求一種天人之間、人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在音樂創作中同樣也追求盡善盡美、和而不同。音樂中的“和”主要體現在其包容性,在音樂創作過程中不斷融合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吸收和借鑒西方的優秀文化。中國的音樂作品中既有傳統的音樂元素,也巧妙地運用了西方音樂元素;其中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這體現了“和而不同”?!昂秃稀钡哪康木褪恰氨M善盡美”,兩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和合精神強調協調把握整體中各要素的動態關系,中國藝術的和合精神推動著人們對整體中各要素關系的動態把握,滲透于價值論、主體論、結構論以及審美表述等諸多方面。

一、何為“和而不同”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對“和”有自己十分睿智的見解??鬃诱J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很顯然,孔子認為實現“和”的前提是“不同”的存在,也就是“和”是建立在差異基礎上的相互協調。這種說法涉及到辯證法的思考。

在中國器樂合奏中,有彈撥組、弓弦組、打擊組、吹奏組等等,在各有特色的基礎之上進行合奏,使樂曲的寓意表達更為準確、情感更為豐富、層次感更加鮮明。這也是一種“和而不同”的表現。在合唱中也分著聲部,有女聲部、男生部、童聲部。在這些聲部中又細分為低音聲部、中音聲部、高音聲部。正是在這些不同的基礎之上才能對“同”的表達更為貼切。

在西洋器樂合奏中,有提琴聲部、管樂聲部、打擊聲部等等;在弦樂四重奏中分得更為細致,有四把小提琴,分別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在音色不同的基礎之上演奏同一首樂曲,分別演奏不同的聲部、不同的旋律、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分工合作。這也盡顯了“和而不同”的精神。

“和合”是具有整體性和對待性、結構性和層次性、流傳性和模糊性,這些在《樂記》中都有所體現。樂為天地之和,也充分體現著“和而不同”的特征。

二、何為“盡善盡美”

“仁”是孔子思想主張的核心之一,而他“盡善盡美”的觀點則充分體現了“仁”這一思想主張?!氨M善”,表達的是人性的仁德之美;“盡美”,表達的是音樂的形式之美。兩者交融,才是孔子所推崇的“仁樂”。更通俗易懂的表達是:音樂的內容與形式要相互匹配?!氨M善”表達的是人性的仁德之美,在音樂中也非常適用。音樂創作就是為人類服務、陶冶情操,在學習和工作疲憊時可以聽一聽音樂來緩解壓力。比如中國琴曲《高山》《流水》《陽光三疊》等,音樂中的旋律起伏不大,且音色較為柔和、節奏也較為規整。音樂整體的感覺很放松,人的情感很容易能夠被帶進去。再聽一下音樂的名字,《高山》《流水》這一類型的音樂作品,一般都以大自然的名稱命名。

在孔子“盡善盡美”的音樂美學觀點中,“善”表達的是孔子政治上的態度,而“美”則表達的是孔子音樂審美的態度。在孔子政治標準的思想主張上,“仁”與“禮”的思想貫穿始終,他所向往的天下是君行仁政、民行仁禮。中國音樂發展的歷史,始終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在音樂創作中,歌詞的編寫與一定階段的社會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在西方音樂中,從開始宮廷音樂、宗教音樂、進而有世俗音樂的產生,一直到20世紀的偶然音樂、序列主義音樂等,也都與當時西方社會生活以及公民思想的開放程度有關。

音樂來源于社會生活,音樂又服務于社會生活?!氨M善盡美”既表明了音樂創作的出發點,又體現了音樂的創作目的。

三、音樂創作所追求的美學境界

在音樂創作中,同樣也追求盡善盡美、和而不同的美學境界。音樂中的“和”主要體現在它的包容性,尤其是中國音樂。以琵琶為例,琵琶有四條弦,在演奏琵琶時用左手按弦、右手彈弦;音與音的區分在于品,既能拉弦也能揉弦,還可以吟弦,根據樂曲所要求的情感來運用不同程度的揉弦力度。琵琶獨特的構造,可以發出各種不同的音色來模仿其他的樂器,音色的可塑性極強。因為四條弦,從一弦到四弦、從細到粗,音色也是由清脆到渾厚,所以琵琶的音色可以模仿很多樂器,在這方面體現出了和而不同。在這方面有所建樹的方錦龍先生在一檔演奏節目中有展示過用琵琶演奏眾多樂器的音色,并且音樂美妙動聽。比如用琵琶模仿電吉他的聲音,用琵琶模仿打擊樂的聲音等等,都體現著“和而不同”?!昂汀斌w現在音色的共通性,運用兩種不同的樂器演奏相同或者相似的音色,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但“不同”體現在表達情感或者傳遞思想的形式不同。

“和而不同”的目的,就是“盡善盡美”,不論是在內容方面還是在形式方面都有體現。進入新時代新時期,經濟和文化得到迅猛發展,音樂更是得到空前的發展和融合。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外國音樂涌入中國,與中國音樂相互融合。比如中國著名的音樂家譚盾創作的音樂,吸收了西方偶然音樂的創作元素在里面,也包含著對各國優秀文化藝術的融合。當代音樂重視“美”的感染力及其本質內涵所帶來的社會功能,希望用音樂藝術的社會功能來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從而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養。

猜你喜歡
和而不同音樂創作琵琶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呂其明音樂創作及其啟示
琵琶老店琵琶聲
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研討會
西藏當代音樂創作研究
一兩江湖之 琵琶誤[連載七]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時代發展下的詞匯意義流變
談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