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數字經濟時代的文化產業發展

2020-01-02 17:58張雅淇
文化產業 2020年35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數字化數字

◎張雅淇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上海 201600)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2016年G20杭州峰會首次提出以“互聯網+”為手段的數字經濟的概念。隨著近年來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企業的不斷嘗試,數字經濟已經深入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成為中國創新增長的主要途徑。由此,在數字經濟時代,文化產業要在“雙效統一”的前提下高質量發展,要更好地融入我國經濟社會大局,筆者認為可以從頂層設計、企業改革和人才培養這三方面進行討論。

一、以頂層設計為依托的發展導向

首先,要著力構建“四位一體”的發展體系,使融合、跨界、轉型、包容成為文化產業頂層設計的引導思維,推動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2018年全國“兩會”《關于推動“科技+文化”融合發展打造數字文化中國的建議》中,指出要通過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打造中國特色文化IP。例如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合作,將敦煌文化融入在游戲設計中,驗證了數字經濟促進傳統文化活化的可行性。

其次,堅持協調發展和雙效統一的發展思路。第一,推進數字文化與城鄉文化發展融合,推進文化扶貧與文化普惠?!丁笆濉睍r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中指出,深入開展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與服務,繼續開展“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進一步開展基層圖書館網絡互通互聯工作,有效豐富了扶貧地區人民的文化生活,激發貧困地區文化發展的活力。第二,推進數字文化與空間融合,促進城市特色化發展。例如新西蘭以《霍比特人》取景地為由,將《霍比特人》的文化IP與當地旅游業深度融合,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國可以借鑒“數字文化+旅游”的模式,通過傳統文化的IP賦能,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促進城市發展。

再次,審慎對待文化產業數字化新常態,完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隨著數字化發展,數字出版等領域出現新隱患,比如藝術生產的抄襲成本低,國家應在產業監管、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等方面優化國家政策和法治環境,運用數字技術做好文化產品版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從根本上為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保障。

最后,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首先,中國的國際傳播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要緊密結合科學技術,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推進融媒體發展進程,做好矩陣式傳播,全媒體布局。抖音海外版在美國爆火,精密的數據算法對用戶喜好進行全面分析,18歲以上用戶每月累計瀏覽時長高達858分鐘。抖音在北美的流行反映了大數據技術與我國大眾社交思維的碰撞,體現了文化與數字技術融合對國際傳播的推動作用。

二、以企業改革為主體的發展方式

數字經濟對于企業創意經濟的推動非常明顯,它有極強的融合性,隨著實踐發展最終將會逐漸滲入各個行業,所以企業的改革對于數字化經濟建設十分重要。

首先,以數字化推動經營模式轉型。第一,推動新的文化產業生態鏈的形成。以電影生產為例,片方通過整合產業各個要素,催生粉絲經濟,提高影院資源使用效率,為影視作品籌集資金,消除了企業與文化消費者的隔閡。第二,促進泛文化產業平臺的搭建。以騰訊提出的“泛娛樂”戰略為例,貫通文化產業鏈橫向和縱向的各個環節,全面整合,融通共生。第三,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文化市場精準分析。以視頻網站Netflix為例,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每部影視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從而進行精準的投資決策,大大減少了投資風險。

其次,以數字化促進融資模式轉型。目前我國大部分文化產業企業的規模都比較小,經濟實力較弱,資金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產業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不斷創新融資渠道和融資模式。例如摩點APP,就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出現的文化產業項目眾籌平臺,有效彌補了當前文化產業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缺陷。

再次,以數字化創新文化產品內容。企業應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生產,拓寬文化傳播途徑,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業態融合,推動文化創新生態體系的形成,注重傳達產品理念和故事。例如古城洛陽與騰訊文旅合作舉辦牡丹獎全球文化創意大賽,鼓勵參賽者就六大洛陽傳統文化IP展開創作,以數字創新手段挖掘洛陽傳統文化之美。由此,驗證了以數字化推進文化產業創意內容的生產和傳播的可行性。

最后,以數字化創新文化消費模式,利用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文化消費的方式。例如《時尚芭莎》《周末畫報》等時尚雜志品牌都為消費者提供了電子刊,目前銷量良好。再例如京東與雅昌文化集團等藝術機構聯合打造網絡藝術品銷售市場,為大眾購買藝術品提供新的便利渠道。

三、以人才培養為動力的發展根基

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重視培養符合數字化時代的復合型人才,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還要支持民間個體的文化輸出。

首先,要積極培育文化人才,采用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方式,同時對內營造包容的人才成長氛圍,對外開展積極的人才交流活動。注重培養擁有終身學習能力、基本學習技能、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符合數字化時代需求的高端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

其次,要注重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例如東方明珠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合作完成東方明珠塔中70年后上海的美好愿景影像,成為東方明珠塔的一個常駐游覽項目,這樣做即可以保證文化產品來源的穩定性和文化產品的質量,又可以使學生提前接觸產品開發過程,帶動新一代文產人的成長,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最后,要支持民間個體力量。在數字化經濟時代,文化活動是多方向的,文化“走出去”不僅要靠宣傳,還要靠生產出大眾樂于接受的文化產品。以網絡紅人李子柒為例,她在YouTube網站上的粉絲量達735萬且僅發布了104個視頻,她通過YouTube向大眾展示中國人愜意的田園生活,收獲大量海外粉絲,實現中國文化的“走出去”。

四、結語

文化產業要在數字經濟時代高質量的發展,在國家層面上,要完善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堅持雙效統一的發展思想,將數字技術運用在國際文化傳播進程中;在企業層面上,要利用數字化技術轉型經營模式、創新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產品內容、創新文化消費模式;在個體層面上,要注重文化產業人才的復合型培養,要注重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支持民間個人IP的建立等。由于數字化的高度融合性,隨著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數字化會逐漸滲入到各個行業中,所以,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文化產業與數字化的融合上,仍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實踐,為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論經濟學數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