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近現代遺址的保護與利用
——以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為例

2020-01-02 17:58◎高
文化產業 2020年35期
關鍵詞:遺骨平頂山慘案

◎高 冰

(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 遼寧 撫順 113004)

平頂山慘案遺址位于遼寧省撫順市市區東南4公里處的平頂山下,是1932年9月16日侵華日軍屠殺平頂山村3000余名無辜同胞的現場,是目前國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日本侵華期間屠村遺址現場。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就是在“慘案”遺址現場上修建而成,當地需要加強保護,提升利用效率。

一、遺址本體的保護

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自1970年發掘出土后,受到了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為了使遺骨長期的保存下去,用以教育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紀念館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四處取經,邀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上海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專家來館指導,到山東臨淄“殉馬坑”博物館學習保護經驗,逐步摸索出多種科學保護措施,在遺骸表面涂刷三甲樹脂,形成保護膜,防止遺骸氧化。然后對遺骸和土壤噴灑農藥敵敵畏,主要目的是消殺骨殖中的有害病菌和微生物,消滅土壤中有害生物,防止老鼠啃咬遺骸。采用這種方法保護遺骸,敵敵畏每月都要進行噴灑,而三甲樹脂則需一年清洗一次,然后重新涂刷。即先用稀釋的丙酮和甲醛對一年前涂刷的三甲樹脂進行清洗,然后再重新涂刷一遍三甲樹脂。噴灑農藥敵敵畏和涂刷三甲樹脂雖然部分解決了遺骸保護問題,但三甲樹脂易吸塵,加上老化變色,以及地下水浸漬導致個別遺骨周圍有發霉現象,致使遺骨表面呈現黑色。當觀眾進入展廳,看到的不再是累累白骨,而是發黑發灰的骨頭。因此這樣周而復始第噴藥和涂刷的保骨方法到1988年就停止了撫順屬于重工業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遺骸暴露在大氣中,大氣中的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以及粉塵和灰塵等這些污染物對遺骨造成危害,太陽光、燈光長期照射對遺骨造成影響。出土遺骨是微生物昆蟲的養料,在適宜的溫濕度環境中,易使霉菌、昆蟲、地衣苔蘚類成長,這些生物在生長過程中,使遺骨分解、變質、霉變。采用三甲樹脂對遺骨進行加固,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甲樹脂易吸塵,加上老化變色,以及遺骨的霉變、灰塵的黏附,致使遺骨表面呈現黑色。

2001年10月,國家文物局科技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丹華,中國文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克忠,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奚三彩同志與遼寧省文化廳有關領導,在對平頂山慘案遺址文物保護工作進行考察時,針對遺址地下水危害和遺骸表面污染問題,確定了平頂山慘案遺址應進行地下水排水治理和遺骸表面清洗處理。根據專家組和省市主管部門的意見,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委托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制定了保護方案。方案上報國家文物局后,國家文物局于2003年2月10日批復原則上同意所報方案(見文物保函〔2003〕99號文件),國家文物局在批復中同時指示,“在對遺骸進行化學清理、保護以及土壤加固時,應先進行小范圍試驗,在取得科學的試驗數據后在全面實施”“施工中應控制震動、塵埃等不利因素對遺址的影響”。

南京博物院對遺址土壤的pH值、土壤含水率進行了檢測;從遺址中提取了部分遺骸標本進行加固量、吸水率、浸泡和耐酸堿測試和實驗,取得了測試數據并制定了施工方案。根據施工方案,對遺骨進行清洗,然后進行遺骨的加固、封護,最后對遺址現場的土壤進行加固。經過清洗后的遺骸文物基本清除了遺骸上附著的灰塵和有害物質,改變了遺骨和周圍的泥土顏色相近灰蒙蒙一片的現象,增強了遺址現場的震撼力。

二、遺址環境的治理

(一)水患的治理

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位于平頂山腳下,地勢較低,而且地下水系較為豐富。尤其進入雨季,遇到較大的降水時,平頂山四周的山水大量的下瀉,洪水進入到遺骨館內,使館內部分遺骨被水浸泡,給遺骸文物的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文物破壞的基本因素是水,所以解決紀念館內的水患問題就迫在眉睫。為了解決紀念館內的水患問題,經過專家們的多次實地勘察和論證先后實施了“外排水工程”“帷幕灌漿工程”“橋式托體工程”和“疏水工程”等對遺骨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先后的幾次治理,不但避免了地下水對遺骸文物的直接侵害,而且遺骸文物所處土壤濕度也有了明顯的改善,施工前土壤含水率14.33%,施工后變為6%?;窘鉀Q了水患對遺骸文物侵害的問題。第一,從20世紀80年代初,圍繞“遺骨館”四周開挖排水管道的工程,解決了大水漫館的威脅。第二,1987年,遼寧有色勘探工程公司(省101隊)對“遺骨館”四周采用帷幕灌漿方法,意圖阻斷地下水對已故的危害問題,工程結束后,雖然減少了遺址地層下的水量,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地下水問題。于是“橋式托體工程”提到治理日程。第三,“橋式托體工程”的設計思想,是將距遺址地層一定厚度的地下土壤掏空,為防止地層坍塌,留有部分土柱,然后對土柱和掏空的土洞券頂實施加固,隔斷地下水對遺址地層上部的浸漬,達到保護遺骸的目的。但在雨季,地下土洞內還有積水,而且積水還有沿土柱上返現象,由此專家們又提出“地下疏水工程”。第四,2003年地下疏水工程結束后,遺骸下的土壤潮濕的現象從此消失,達到預期設計目的。

(二)封閉保護

2006年,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進行了改擴建,為了使遺址得到更好的保護,實施了“封閉保護遺骸”的方案。本方案通過借鑒“西漢景帝陽陵博物館”的“叢葬坑遺址博物館”采取的國際上最新的封閉防護技術,對出土文物包括動物遺骸進行了類似“玻璃罩”式封閉防護技術,保護效果良好的成功“案例”。對平頂山遺址實施了“遺骸文物保護——玻璃罩工程”,玻璃罩內的遺骸空間必須寬大高敞,玻璃罩密封嚴密,安裝可靠的空調和去濕設備,采用冷光源燈照明。工程竣工后,通過人工調節骨池內的溫濕度,從而有效解決了防潮除濕的難題,使遺骸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三、遺址進一步保護規劃

對遺址內遺骨的保存與展示環境質量進行監測與調控,建立比較完善的文物保存系統,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對文物保存微環境實施有效的“穩定、潔凈”調控,形成預防性風險管理機制,提升文物與資料預防性保護的綜合能力。建立一整套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對遺址內遺骸保存環境質量的及時感知。結合環境監測結果,制定具體環境整治調控方案,改造遺址現場空氣質量,配備應用被動調控或主動調控措施整治優化文物保存環境,努力達到“穩定、潔凈”的文物保存環境狀態。

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因其在其遺址上修建,使其陳列展覽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吸引國內外觀眾紛至沓來。近些年來,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共接待中外觀眾700多萬人次,是反映平頂山慘案歷史真相,揭露日本侵華暴行,憑吊蒙難同胞不泯之靈,凝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紀念館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單位。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傳播革命傳統文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平頂山慘案遺址在紀念館幾代文物保護工作者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保護。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紀念館將繼續研究科學保護知識和方法,使遺址長久保存下去。

猜你喜歡
遺骨平頂山慘案
熱烈祝賀《平頂山日報》復刊40周年(1982-2022)
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
一塊西瓜皮引發的慘案
后山的遺骨(下)
后山的遺骨
巨無霸國度的慘案
平頂山詩群
琉球王族后代要京都大學返還先人遺骨
牛津科學家找到“圣誕老人”遺骨
山村暑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