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涼山彝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

2020-01-02 22:55廖玉婷牟艷睿
文化產業 2020年6期
關鍵詞:涼山彝族刺繡

◎廖玉婷 牟艷睿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 成都 625014)

彝族刺繡,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彝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指導方針》和《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綱領》草案,將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方法研究正式納入計劃[1],我國運用數字化技術保護非遺文化較為成功的案例有“數字敦煌”“數字紫禁城”,兩者分別為敦煌文化、故宮文化的保護與傳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結合涼山彝族刺繡保護的難點和利用數字化方式保護文化遺產的要點,本文提出運用數字化的方式來保護、傳播涼山彝族刺繡文化的觀點。

一、涼山彝族傳統刺繡的特點

(一)涼山彝族刺繡的色彩分析

涼山彝族傳統刺繡多采用黑、白、紅、黃、綠、藍等顏色,將黑色,包括深藍、藏青等與黑色相近的顏色常用作主體色。黑色是土地的象征,彝族人民對可以為他們提供食物的黑土地有崇敬之心,因此彝族人民崇尚黑色,認為黑色是好運、吉祥的象征。其次色彩占比較多的是黃色和紅色,它們分別代表太陽和火焰;和其他民族一樣,太陽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白色代表吉祥潔凈,藍色代表天空,綠色代表草木,配合其對應的紋樣,表現出彝族人民對于自然的熱愛。

(二)涼山彝族刺繡的造型特征

涼山彝族的繡品大致可分為自然類、幾何類、植物類、動物類四類圖案。自然類可表現山川湖泊、日月云彩,常見的有火鐮紋、水波紋、日月紋、云彩紋等。幾何類也可稱為抽象類,也就是常用的點、線、三角形、矩形等幾何紋樣。植物類包括花蕾紋、菜籽紋、蕨類紋等;動物類有羊角紋、雞冠紋、牛眼紋等。彝族人民將與自己日夜相伴的動植物與周邊環境都簡化概括,表現出彝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細心與特有的洞察能力。

(三)涼山彝族刺繡的文化內涵

根據涼山彝族刺繡中應用的色彩和圖案不難發現,彝族刺繡的元素取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他們通過雙手、通過勞動表現自己對于生活的熱愛,也反映出當地人民勤勞樸實的品質。從圖案來看,涼山彝族繡品的圖案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集體契約,是彝族人民的情感與社會環境碰撞交互之后得出的一種結果,充分體現彝族人民勤勞樸實的性格特點、審美情趣和宗教思想[2]。從色彩來看,涼山彝族因為崇拜土地,所以廣用黑色;因為熱愛火焰,所以偏愛紅色,這都與當地的歷史變遷和宗教信仰息息相關。因此,繡品中的色彩搭配也往往帶有當地的歷史宗教色彩。

二、彝族刺繡元素的數字化研究

在數字化的視野中,只有“0”和“1”兩種形式,極大地簡化了信息的儲存方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數據不僅安全、高效、可靠,信息保存壽命也更長,更新與增加的方式都十分簡便[3]。再加上信息時代數字設備的普及,使數字信息易于傳播,更為人們所熟知。結合數字化的特點,將涼山彝族刺繡按照基本特征、工藝技術進行數字資源的采集、編輯與保存,再通過合適的手段進行展示、發布與傳播,可以有效傳播涼山彝族刺繡文化,提高人們對于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

(一)數字資源的采集

涼山彝族刺繡基本特征的采集。根據上文對于涼山彝族刺繡造型、色彩特征的分析,運用相機、掃描儀等數碼設備進行圖像采集后,再利用AutoCAD、Adobe 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等計算機軟件提取刺繡紋樣中的代表色彩制作紋樣單位,得到原始的涼山彝族刺繡數字資源庫。

涼山彝族刺繡工藝信息的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特征在于其非物質文化價值遠大于其呈現的作品價值,在彝族刺繡上體現為刺繡的技藝方式。平面的圖像資料因采集快捷簡單而具有普遍性,但無法完整地展現彝族刺繡精妙的刺繡技藝,因此在彝族刺繡工藝信息采集方面,可以在征得制作人同意后,利用攝影機等設備在當地人刺繡時進行影像記錄,使刺繡的技法、過程能夠生動全面地展現出來。

(二)數字資源的編輯

要想將收集和轉化到的彝族刺繡素材組建為井然有序的數據庫,首先需要從大量的資源中進一步梳理,篩選出具有鮮明特色的部分,納入涼山彝族刺繡元素的數據庫。其次,根據資源性質進行分類。例如,對于平面類的元素,從色彩、線條、質感、思想文化等層面解讀,為所收集到的元素構造“特征標簽”,用一個設計元素對應多個特征標簽,一個特征標簽也對應多個設計元素的方式,使所收集到的元素能夠被充分利用。對于影像類資料,具體可分為紀錄類、工藝學習類等,以時間為線索記錄、研究涼山彝族刺繡,以技藝技巧傳承涼山彝族刺繡。

(三)涼山彝族刺繡數據的展示發布和傳播

涼山彝族刺繡的數字資源經過采集、編輯后,需要進行展示、發布和傳播才能體現數字化資源的真正意義,即憑借先進的傳媒手段和傳播技術,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范圍、延長非物質文化的傳承時間、豐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內涵[4]。完成這項工作,可以借用的途徑有以下兩種:

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宣傳、報道、評論和輿論監督,引發社會公眾和政府職能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和重視[5]。具體可以開設與涼山彝族刺繡有關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現代傳媒平臺,定期推送鑒賞類、技藝類的文章,并根據瀏覽量、點贊數等統計數據,分析民眾對于彝族刺繡各方面的偏好程度,合理調整宣傳內容。

創建交互式平臺。為對涼山彝族刺繡有濃厚興趣或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建立專門的平臺。在平臺中更為全面地展示所收集到的數字資源,還可以設置論壇區域,便于人們的交流分享。

三、結語

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燦爛的瑰寶,傳統技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目前保護涼山彝族刺繡文化的重要方式是當地婦女的身口相傳。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的交流離不開數字信息,運用數字化方式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通過數字化理念建立起涼山彝族刺繡元素數據庫,可以為大眾和位于涼山深處的彝族刺繡搭建起橋梁,讓涼山彝族刺繡走出來,也讓人們可以親身領會彝族文化的魅力,使涼山彝族刺繡得到保留與傳承。

猜你喜歡
涼山彝族刺繡
涼山“6·26”致洪暴雨天氣的成因分析
彝族海菜腔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推進蠶?;亟ㄔO 助力涼山脫貧攻堅
穩崗拓崗涼山就業扶貧拔“窮根”
涼山有了致富金“藥”匙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清新唯美的刺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