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高校內審工作的發展與借鑒

2020-01-03 05:14范曄
營銷界 2019年19期
關鍵詞:內審審計工作新加坡

范曄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不長,大學數量也不算多,但在短時間里得以飛速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頂級名校。根據相關數據可知,新加坡知名大學的建設有其獨到的經驗。本文著重研究新加坡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如何開展工作,在學校飛速發展過程中保證各項工作沿規范化軌道運行,特別是其中值得我國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思考和借鑒的。

一、新加坡高校內部審計情況

(一)機構設置根據相關法律

高校以公司模式運轉,校董會中設立審計委員會,專司財經監督,主要任務是指出違反財經政策的經濟行為,保證學??沙掷m發展。審計委員會一般由校長兼任主席,成員均由董事會決定其人選。內部審計部門是學校審計工作的執行部門,接受校長和審計風險委員會的雙重領導。內審部門具有較高的地位和獨立性,除提供審計意見和建議外,不參與其他部門的任何工作,這一點上可以參考美國的三權分立,更好地保障內部監管的順利進行,保證財務記錄的可靠性。審計委員會對審計負責人有人事決定權,對需外包的內部審計工作有批準權,保證內部審計部門有效運用各類資源,獨立開展審計活動,內部審計人員在接觸公司的文件、記錄、財產、人員及審計委員會時不受限制。

(二)審計內容

為確保監管資源配置的合理有效,圍繞學校愿景和目標,新加坡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對象大都涵蓋學校內部所有部門和所有工作環節,主要是對上述各學部、學院、研究院所及行政部門開展各類審計活動,重點是對各業務流程、關鍵環節的內部控制評價、風險管理審計和對有關數據安全和系統遷移管理的IT審計。

(三)風險評估

審計項目和計劃的制定流程新加坡高校的內審風險管理機構每年年初要求各被審計單位根據新加坡學校的審計風險管理體系框架要求填制本單位的審計風險評估工作報表,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再經新加坡校長委員會批準進行確定。高校審計風險管理部門根據確定的高校審計風險管理項目和計劃,結合各被確定內審風險管理單位的實際工作情況,溝通協調確定具體的審計方案以及項目工作開展的時間。將確定的審計計劃提前兩周通知學部、學院或研究院所的負責機構。

(四)審計人員

內審人員一般有明確的任期,對不適合具備內部審計人員資格的有明確規定。對于審計人員的權利和義務方面,內審人員可以充分接近被審計單位的一切記錄、財產和有關人員,但只對董事會和被審單位進行報告和建議,"自治"的管理理念和高度保持獨立性的要求,對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也沒有落實義務,只是要求被審單位上報問題整改情況。

(五)審計工作模式

在新加坡,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規模上僅屬于一個較小的單位,部門人員只承擔涉及科研誠信、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審計項目,大部分審計業務依賴于外包,內審機構人員充當協調的角色。外包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項目整體外包,一種是指定人員外包。內部審計人員更重要的工作是平衡外包業務,他們比外聘人員更熟悉學校運作和科研工作情況及風險點,也更了解學校董事會、管理層和師生所關注的問題,所以如何平衡業務外包的范圍和程度,利用外包審計成果向學校董事會報告,也是新加坡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更多思考的問題。

二、新加坡高校審計工作經驗

(一)圍繞學校愿景,明確審計目標

圍繞學校使命和目標開展工作,反映師生及相關方關注與高風險領域。在新加坡,各高校都有自己明確的使命和愿景目標,內部審計機構就是圍繞這些開展工作。隨著學校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日益增強,審計委員會更加依賴于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工作,了解學校運行情況,確定各方面工作是否圍繞學校使命和目標開展。

(二)用人唯賢,重視審計人員實際工作能力

在目前的新加坡,由于高校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人員一般可以直接向最高審計決策機構聽取工作匯報,且人數不多,故對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素質、管理水平和實踐經驗,但更多傾向于實踐工作經驗而非學歷、畢業院校等的要求.

(三)內部審計優化了治理機制,外部治理高校審計的靈活銜接

因為政府和高校審計作為與委 托機構建立代理關系的外部治理內容之一,不能由內部審計監督其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只能由委托政府和高校審計自身的能力來完成。高校內、 外部機構的審計及與政府和高校審計相銜接, 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加坡高校審計工作啟示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了內審外部治理工作的方向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了內審外部治理工作的方向,推動了國家重大的政策和對學校重大決策的部署都得到了執行和有效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審計委員會的作用,審定審計工作計劃,聽取審計結果匯報,研究解決審計重大問題,推進審計結果運用。明確內審工作方向與學校治理目標保持一致,以服務學校改革發展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審計計劃確定、執行以及整改落實工作管理體系。做好傳統審計項目,開拓新型審計業務,努力拓展廣度和深度。

(二)進一步完善和治理審計人員結構,充分發揮各單位審計監督委員會的作用

2018年習近平出任中央審計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隨即, 各地區、各審計單位先后分別決定成立本地區和各單位的審計監督委員會,如何完善和充分發揮各單位的審計監督委員會的作用,監督并協調和指導內部相關審計機構和其從業人員的審計工作,成為各審計單位必須認真思考和協調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新加坡委委委員高校的做法為我校審計委員會工作提供了新的啟示,內審委員會機構同時向新加坡學校學習,健全檢查內部的控制管理制度、協調專項的審計并及時督促其審計結果的公告時間。

(三)發揮內審委員會管理的職能,由”把關型審計”向”管理型審計”模式轉變

高校的組織內審管理工作不能僅局限于內部審計查賬,應該讓學生充分利用其熟悉和掌握學校規章制度及財務狀況的優勢充當一個"好參謀"。這應該體現在計劃、組織、領導、協調和控制五個職能上。管理審計委員會注重于審查學校組織內部管理機制和職能發揮的程度, 計劃的執行程度和其效果如何,控制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對組織內部結構的控制是否合理,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做出決策的快速反應,責權利關系是否國坡加新清晰;等等領導體制的管理是否科學、領導干部是否應當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及豐富的現代財務管理知識。

(四)進一步加強事前的監督,開展風險管理

學校內部審計和財務部門內控機構審計內審學校財務部門的主要職責不只是負責檢查、監督學校財務部門或者有關的經濟部門責任人的審計管理問題。因此,應建立審計風險等級評分的制度,選擇審計風險高的學校內部單位作為優先進行審計、重點進行審計。學校內審管理人員首先應進一步著眼于對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審計,首先應進一步研究審計學校的日常財務管理活動、內部風險控制及其日常運行。然后,通過對與審計有關的數據、信息的搜集進行分析和檢查,由簡單的概括延伸到具體、由表及里地進一步認識學校財務報表中所披露的數據及其信息與反映學校實際財務狀況的密切關系, 確定了會計準則的基本遵循和執行狀況。這也許正是風險基礎下的審計能有效地降低其審計風險的一個根本原因和意義所在。

猜你喜歡
內審審計工作新加坡
基于分級審核模式的質量管理體系內審研究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聚焦內審轉型升級 提升增值服務水平
建材發展導向(2021年6期)2021-06-09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加強工程結算內審的思路
新監管框架下銀行的風控和內審體系
在新加坡乘公交車
關于如何提升計算機審計工作質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