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審計如何監控經濟運行風險?

2020-01-03 06:49黃雅萌
營銷界 2019年22期
關鍵詞:經濟運行審計工作監控

文/黃雅萌

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凸顯,為了經濟的更好、更健康的發展,加強審計建設,突出審計的重要性已是刻不容緩。本文從審計對經濟監控的作用出發,探討政府審計能從哪些方面加強對經濟的監控,以促使我國經濟更好地發展。

2018 年5 月23 日,中央審計委員在北京召開了自組建后的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會議并擔任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總理、中紀委書記擔任委員副主任,足以彰顯國家對審計在經濟運行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肯定。

中央賦予了審計機構更多的職能,并著手完善更權威可信的審計監督體系,也足以體現審計在監控經濟運行方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現階段,我國的審計體系還不夠完善。某些單位、個人不合法的行為屢禁不止,例如:私設小金庫、侵占補助資金等。因此,深入研究審計工作在監控經濟運行方面的機理與路徑,為如何通過審計工作的進行,保證經濟健康平穩地發展提出參考性建議。

審計,是我國治理過程中內生出來的“免疫系統”。通過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及時發現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風險并盡快糾正,在經濟轉變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從宏觀層面來說,審計能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能發現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點,并作出預警,為政府部門宏觀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但是,我國目前審計還存在著體系結構不完整、審計工作質量不高、未能緊隨時代步伐等一系列問題急需解決。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審計應充分利用博弈理論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并指出有必要完善審計在經濟運行過程的信號傳遞路徑。

審計監控經濟運行風險的理論基礎

(一)委托代理理論

國家的主人委托國家的管理者——被委托方行使管理職權,兩方之間就屬于一種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委托方期望被委托方能以公眾利益為己任,公平公正公允地行使權力。但是被委托方很可能希望通過手中掌握的權力,為自己謀得一定的利益。由于雙方利益存在沖突,難免有時會出現難以協調的情況,這就需要有一個第三方來進行監控,審計便由此產生了。審計通過建立約束、激勵等一系列體制,來實現對經濟運行的監控。

(二)基于動態博弈的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是指經過可觀察的舉動,向對方傳遞了商品價值或其他有用的信息。在實際生活中,政府、社會大眾和審計三方通過觀測彼此的行動,來改變自身的行為。社會大眾處于劣勢狀態,而審計作為一種信號傳遞的工具,目的就是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目的就是保證市場有限資源實現合理配置,保證社會經濟合理合規合法地運行。

審計機構在專業勝任能力很強的情況下,就會使得政府部門不敢輕易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保證市場經濟處于自我調節的狀態,實現優勝劣汰。同時也能使社會大眾信任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意見,熟知目前經濟中潛在的風險。

政府若能積極主動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便可能會使得審計人員認為政府工作合法合規,提高審計人員從內心對政府工作的認可度。與此同時,會提高政府部門在人民心目中的權威性,會使得人民愿意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部門的工作,有益于政府部門工作的開展。

(三)審計監控經濟運行風險的機理

在經濟運行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出現或多或少的矛盾和沖突。當代是一個提倡創新的時代,一個創新可能會帶來高額的回報,但也有可能帶來血本無歸的損失,這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出,要放慢經濟發展的步伐,保護好生態環境,這就要求企業具有長遠的戰略性眼光,但是這與企業追求高額回報的短期利益相違背,便又產生了一種風險。還有,國家提倡要進行產業機構升級,這使得很多本來盈利高、發展好的企業面臨兩難抉擇:不改革,以后會被淘汰;改革,則短期的經營目標無法實現,這樣一來便又是一個風險。

這就要求審計真正起到監控經濟運行的監督作用,協調各方利益,推動經濟朝健康的方向發展。首先,審計對整體經濟進行把控,明確現階段社會有限的資源的配置分布、配置是否合理、配置的資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等一系列問題,出具審計報告,供有關各方參考。其次,審計可以通過對整體經濟形勢的詳細把握,預測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發現各種潛在的風險點,提醒加以防范,并能預測期收益的可靠與穩定性,盡可能保障社會大眾的利益不被非法侵占。最后,從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兩個方面,評價利益相關方,使他們不斷改進自身的工作,以期望能夠使有限的社會資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審計監控經濟運行風險的途徑

(一)提升審計人員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把控,以及風險識別能力

當前無論是國內經濟形勢還是國際經濟形勢,都處于一種時刻變化的情形中,這一秒的平常事件,在下一秒就有可能變成一個風險點。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對國內頒布的經濟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是熟知,為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求審計人員時刻注意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并不斷提高自身識別風險的能力,真正做到全程、全方面防范風險的發生。

(二)創新審計方式,堅持做到全程跟蹤審計

目前在審計工作中廣泛運用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很好地做到了全程跟蹤,從資金的預算開始,貫穿資金的支出,到最后產生的結果。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等一系列原因,事前、事中審計難以貫徹落實到每一項審計中。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全程審計的同時,創新審計工作方法,嘗試用更多的方式提高審計工作的可信性。例如,可以不只局限于評價制度執行的及時和有效性,還可以從價值判定和選擇方面對制度進行評價和監督。

(三)進一步完善審計體系的建設,拓寬審計的范圍和領域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伴隨機遇而來的還有很多新興的風險。因此,審計不能在現有的工作范圍內感覺良好,應該主動響應適應新的經濟形勢,不斷拓寬自己工作的范圍和領域,不能單單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中。近年來隨著對環境的重視,新出現的環境審計。另外,由于財務數據的局限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強對非財務信息的利用程度,績效審計便應運而生。這些都是熱門的話題,也是審計可以拓展的方向與范圍。

(四)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提高審計監督的權威性

審計的獨立性越高,越多的問題便也能被暴漏出來。一方面,在發現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時,審計獨立性越高,審計工作人員也就越敢于發聲,便于企業、以及社會公眾盡早發現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減少或避免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審計工作的真實性也就越高。審計獨立性越高,對外傳遞的信號也就更可靠,也就有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審計出具的意見類型,有利于經濟的健康有效運行。

(五)建立多元審計體系,增強審計的力度

政府審計促使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擔負起應負的社會責任,社會審計促使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發展,內部審計則是從企業內部出發,督促企業提高效率和效果。三者能從不同的方面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因此促進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同步發展,便能從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以及全面防范不合法、不合規行為的發生,促使企業正確地開展各項業務活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運行呈現出瞬息萬變的波動,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的機遇和風險。因此,我們更需要進一步利用審計,來幫助我們發現并提示大眾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并對如何規避或減少風險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意見。

本文只是針對審計監控經濟運行風險的淺層機理和途徑進行了探討,尚缺乏更深一層的機理和途徑研究。希望以后有機會,能從實踐中得到更多審計監控經濟運行風險知識的相關收獲。

猜你喜歡
經濟運行審計工作監控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良好
建材發展導向(2021年6期)2021-06-09
你被監控了嗎?
Zabbix在ATS系統集中監控中的應用
2018年1—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關于如何提升計算機審計工作質量的研究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4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