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城市紀念活動的臨時性景觀設施設計研究

2020-01-07 14:01劉毅洲鄭馨姜晨莉趙聆韻余苗杰萬博涵
理論與創新 2020年22期
關鍵詞:可持續設計

劉毅洲 鄭馨 姜晨莉 趙聆韻 余苗杰 萬博涵

【摘? 要】闡釋了臨時性景觀和傳統持久性景觀的區別,指出我國城市紀念活動臨時性景觀存在的問題。從控制性設計、均衡性設計、彈性與兼容設計三方面討論臨時性景觀可持續應用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城市紀念活動;臨時性景觀設施;可持續設計

1.臨時性景觀的概念認知

1.1廣義和狹義之分

臨時性景觀是相對于傳統的相對持久性景觀而言的。狹義的臨時性景觀是指為短期活動建造,在活動結束后被拆除或移走,具有形式靈活多變,短期集中展示的特點。廣義的臨時性景觀,能夠迅速體現景觀的時效性,包括景觀的構思、搭建、改變、拆除和二次利用等系列過程,是全新的景觀構建方式。相對于永久性景觀而言,臨時性景觀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對永久性景觀進行反思。

1.2不同角度看

從時間角度上看,臨時性景觀和永久性景觀并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比如,設計師瑪莎·施瓦茨的臨時性景觀設計作品,魯爾谷“力量之線”維持了一個月,輪胎糖果園僅展示了一天,而一般的園林展則需要維持6個月。我們把這些短期集中展示和過程藝術景觀稱為臨時性景觀。

從景觀形態穩定性來講,永久性的景觀其實是一種動態的穩定,石頭、金屬經過日曬雨淋和空氣腐蝕等自然洗禮也會產生表面上的變化。而日本禪宗園林的枯山水,平均每周要重新將砂仔細耙一遍,以保持精美波紋。我們所指的臨時性景觀是人為建造的,相對于永久性景觀有著靈活多變、可拆卸或重組特點的景觀,形態變化本身就體現了藝術過程。

2.城市紀念活動臨時性景觀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對紀念活動的關注,以及它帶來的諸多效益,各個城市在節慶日都掀起一波慶祝熱潮,我國城市紀念活動景觀尚不成熟,主要問題有:

2.1存在攀比浪費現象

由于一些原因,舉辦城市紀念活動成為了政府炫耀政績的手段,盲目攀比現象嚴重。導致耗資過大,華而不實的現象。以國內園林展為例,把創造世界第一、全國第一作為目標,失去了原有意義。

2.2缺乏對紀念活動后使用的長足考慮

紀念活動是短期內發生的現象,對公眾的吸引力和創造的價值在活動發生期間才顯著?;顒咏Y束后,這些景觀是否保留是需要思考。對周邊居民來說紀念活動新建的公共設施并不必需,很多需要被拆除,造成了浪費。如果多采用臨時性景觀設施,活動結束后,將材料和設施回收利用,將更環保。

2.3臨時性景觀市場機制尚不成熟

紀念活動往往由政府部門牽頭主辦,上指下派,按行政方式運作,較少由企業和商家承辦,資金和運行機制都受限,制約了市場作用的有效發揮。臨時性景觀為了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應當結合場地的整體規劃,突出它的可持續性,當活動結束后適當延長存留時間,以滿足城市某段時間內的市政需求。

3.臨時性景觀的設計方法

城市舉辦各類大型活動的難題不是前期的準備工作或舉行過程中的管理與運營,而是當活動結束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善后工作,即處理好活動結束后遺留的景觀設施和建筑等,就此提出如下建議:

3.1對資源利用與環境效益施行控制性設計

城市承辦各種紀念活動有許多優勢,可也面臨著活動帶來的諸多問題,要把這些矛盾影響降到最低,達到生態和諧,文明發展,是臨時性景觀研究的重點。它應該成為提高居民生活環境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的推動力量,而不是城市的負擔。

(1)設計從功能出發注重環境效益。以功能為出發點的臨時性景觀設計更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相對于永久性景觀,臨時性景觀的設計可以用靈活的方式來降低對周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為各個城市因地制宜地創建特色景觀,并在活動結束后不對環境造成永久性影響。

(2)功能與形象的結合加大資源利用率。臨時性景觀在設計時可以更具創新精神,相較傳統景觀在外觀的設計上和材料的選擇上更加獨特大膽,更能達到吸引眼球,從而加大利用效率。例如瑞士國家館外圍的互動型智能帷幕,它非常環保,是由一種可降解的有機物的光電媒介制成的,可感應周圍環境中的光的變化,并與之產生發光的互動,于是在夜晚就能看到這層帷幕隨風擺動并且不時發出星空般的閃爍光芒,這層帷幕的設計能更充分體現設計師追求功能與藝術的和諧統一理念。

3.2城市文脈與人文精神的均衡性設計

某些公共設施一旦超出了“尺度”的標準,缺少彈性和可塑性,在活動后會淪為城市的包袱。作為一種新興的景觀形式,臨時性景觀應該體現地域性、本土化景觀的價值。

(1)中國特色與國際化趨勢并行。臨時性景觀體現本土化價值的問題,也是中國景觀產業要應對的問題。在景觀塑造、空間處理等設計細節上融入中國的特色,在大的理念上保持國際化的趨勢。使它以一種銜接現代社會,并嘗試融入未來的手法展現,使中國特色與國際化并重。問題要一分為二看待,地域和本土并不是一個普適概念,不應一味簡單地追求一些表面的符號和形式。

(2)設計的本質是關注人的需求。過去設計師往往更加注重賦予景觀外形結構變化,而更需要展現的是景觀的精神世界,即景觀與人的內在溝通。這種溝通是景觀與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逐漸形成,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

3.3對功能置換與轉型定位進行彈性與兼容設計

為實現臨時性景觀轉型過渡期的順利進行,臨時性景觀后續發展應以服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為主,把紀念活動全過程的景觀利用與功能建設充分結合。設計應考慮“服務于城市”。

(1)前期的設計定位。臨時性景觀在前期的設計定位,應從大方面的氛圍到細節方面的人性化設計上做出努力,使其達到很好的效果以滿足活動的全方位需求。對于將它利用到城市中,它的優勢在于不是一次性規劃與一次性建設的,由于其特性,可方便的拆卸安裝,同樣也可方便的增加和減少構件,以滿足在城市應用中的不同需求。更著眼于景觀未來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在設計伊始應充分考慮到城市活動的全程使用與發展,如,多種使用功能空間的融合,提高整個景觀的使用效率等舉措,對于城市活動中及后期的使用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2)充分考慮使用需求。對于準備在紀念活動后期繼續在城市發展中利用的臨時性景觀,更應該充分考慮其使用的需求。

要滿足安全性、舒適度和私密性的需求。簡單適用的景觀在當今時代中是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的,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要以及心理需要。通過造型、色彩、紋理和其他元素的不同組合,設計出富有藝術內涵的臨時景觀,這樣的景觀才是足夠吸引人的。通過空間行為活動研究,進一步闡明在空間范圍內的心理需要和活動。

4.結語

臨時性景觀強調的是一種對于場地和需求的適應性以及與使用者的互動性,這使得臨時性景觀在當代具有生命力,傳統的景觀與當代的臨時性景觀并不矛盾,通過結合自然、關注其使用的延續,臨時性的事物也可以生命永駐。

通訊作者:鄭馨

參考文獻

[1]張欣.體育事件中臨時性景觀設計的探索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1.

[2]胡濱.場所與事件[J].建筑學報.2007.

本文為吉林建筑大學創新創業項目《紅色文化視野下城市臨時性景觀設施的設計應用研究》論文,項目編號:201910191137。

作者簡介:劉毅洲(1999.06-),男,吉林建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主要從事寒地景觀規劃設計研究。

猜你喜歡
可持續設計
汽車內飾產品可持續設計流程與設計工具開發
失控的技術
產品概念設計
兒童家具的永續性設計探討
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研究
循證設計支持下的可持續醫療建筑設計
可持續視角下的旅游紀念品設計
可持續設計發展文獻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