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探析

2020-01-07 14:01汪斌魏守玉
理論與創新 2020年22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新媒體

汪斌 魏守玉

【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無法滿足思政課堂的新要求。通過對新媒體的探討,以當前高校思政課的現狀為抓手,從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著重闡述了新媒體對思政課的積極意義與培養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教育;路徑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各個學校應當對新時代的思政課作出良好部署,提出拔高要求,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陣地?!弊剷娬{學校應該重新審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并要求多種舉措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及教學地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諸多學校無法正常線下授課。恰恰相反,在疫情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開展思政教育課程。因此,新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1.1教學方法不夠創新

目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的要求。通常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產生無趣、乏味以及逆反心理等現象,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無法正常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受思政教學考核體系陳舊性與單一性而言,導致思想政治教師對高校學生的評價方式也與“因材施教”理念、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背離,限制了學生接受能力的培養與思維能力的鍛煉,束縛了學生的綜合發展。

1.2教學理念不夠科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初衷是為了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使學生擁有多元、平等、文明的思想觀念與之相符的行為準則。而受傳統的教學方式、考核制度等因素制約了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偏移,導致教師過于恪守書本、過于注重學生成績、過于依賴考核體系等現象,忽略了新媒體對思政課堂的積極作用,甚至造成了某些教師“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延續性存在,使得學生不僅不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甚至產生抵觸以及逆反心理。就此對教師而言,不僅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也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1.3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教學資源的不足與教育經費投入成正關的比例。一般情況下,各省所投入的教育經費與各省的經濟狀況成正相關。就其實際效益而言,工科、理科的投入經費常常多于文科,工科、理科的投入經費也便大于文科。硬件與軟件的配置相對更迭時間較長,不利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學資源與受意識形態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由于思政課的特殊性質,雖然無法在短期內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形成了“吹口號式”加油的現象。吹口號式加油的現象是指表面、頭口等形式的支持而無直接的經濟輸入。隨著意識形態的地位的提升,思政課教學要求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社會效益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考核要求與指標。這就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引進思政人才和教學硬件,而思政課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了兩者不協調的矛盾的現象。教學資源與受意識形態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但是有些高校依然忽視對思政課資金的投入和輸入,甚至部分高校因經費緊張的問題,而直接取消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嚴重阻礙教學的正常發展。

2.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

新媒體的應用標志著傳統媒體的衰落。從新媒體的變遷來看,當下的新媒體大多數是Web2.0時代互聯網技術應用的產物。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演變來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的過程中,呈現出平等、開放、即時等特征,每個人都可能是教學或學習的中心,由全部單一灌輸過程逐漸演變成多元的、尊重的、平等的、雙向互動的過程。倘若思政課還繼續停留在傳統媒體的模式下,必將很難適應新時代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培養,要求以更加平等、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迎接新事物被教師和學生所接受。

2.1新媒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影響

新媒體的建設必須緊跟網絡技術的步伐,適應新時代教師與學生網絡的學習與生活狀態之下,運用新媒體對思政課的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適應各校思政課的發展需要。一方面,由于新媒體獨有的特性,所表現出廣闊的視野、清晰的邏輯思維、批判能力等特性打破了傳統媒體教學的模式,改變了局限性的視野和想象力所束縛下的很難進行課堂訓練與課外實踐。因此,它有利于人們接受與關注,有利于提高學習與了解知識的積極性,從而推動了思政課的教學發展。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的平臺,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推動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另外,教師和教師之間,也可因相同的研究方向等因素而聚集,形成科研研討與交流,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優質發展。

2.2新媒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對于思政課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對思政課的消極影響。一方面,新媒體容易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廣闊視野、信息量大、傳播快等特征,對于自我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容易產生沉溺于網絡世界難以自拔。另一方面,新媒體網絡網絡平臺使得監管難以落實。

既希望學生踴躍參與知識探究,又憂慮學生發布的信息與主流方向不一致性,導致監管力度從嚴,限制了探究的范疇,局限了思維的發展。

3.新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路徑

雖然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但是從積極影響的角度來看,在新媒體時代,利用新媒體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面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通過充分應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具體路徑有以下幾點:

3.1利用新媒體,豐富教學方式與內容

對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實施思政教育,其內容更是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因為,在上文指出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中,面對著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傳統且單一等問題,在新媒體時代,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充分應用新媒體,實現教學方式和內容的豐富。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學習最新的新媒體教學方式,將新媒體技術與普通教學工作相結合,使其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其次,教師還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構建全新的教學資源。

3.2利用新媒體,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對于任何一門理論課程的教學而言,教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來說更是如此。由于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利用新媒體,提高師資隊伍素質顯得更為重要。首先,需要發揮教師作為主體力量,主動對傳統觀念向重視新媒體教學觀念的轉變,進而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并將其與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相融合;其次,就高校層面而言,要加強對教師的職業能力進行培訓與宣傳引導,從而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渠道深入學習并運用新媒體技術,努力提升教師對新媒體應用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追蹤到學生的學習動態與家長對學生監護的信息,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3完善新媒體應用,加強學生管理

“大學校園應該是傳承獨特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海量知識的集散地,是社會的精神堡壘,是文化的向標?!币虼?,完善新媒體的應用需要加強學生管理。簡言之,加強學生管理可以從學校、教師、個人三個方面進行構建。

就學校層面而言,加強對媒體秩序的管理與文化的引導。大學校園的學習不僅是學生“三觀”、控制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形成的主要場地,更是自我與社會認知的重要場所。首先,挖掘優秀的校園文化,以滿足不同校園文化的主體需求,以最大限度減少新媒體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使其發揮最大的積極作用。其次,突出強調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再是,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鼓勵文化創新與發展。就教師層面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側重于加強新媒體技術層面的作用和意義。積極引入新媒體為載體的思政教學方法,改變照本宣科的上課模式,有利于打破“萬變不離其宗”的說教手段。積極引用社會反響強烈的報道、鮮活的案例甚至是引人矚目的音樂劇遷移至屏幕上,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為思政課賦能。就學生層面而言,一方面新媒體新技術在校園的廣泛傳播與運用,有利于吸引學生的關注與注意力的遷移,激起更大的學習動能;另一方面新媒體新技術的傳播與運用更更推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有利于學生積極關注校園與教學動態,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綜上所述,以當前高校思政課的現狀為抓手,從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著重闡述了新媒體對思政課的積極意義與培養路徑。本文認為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式是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利用新媒體與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相結合,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及教學地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參見:http://cpc.people.com.cn/

[2]趙璐.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思路創新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72-73.

[3]陳永華.微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3)74-75.

[4]陶建新.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2輯),2013.189.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一般研究項目(2016jyxm0243)、安徽財經大學教學工程一般項目(acjyyb2020027)。

作者簡介:汪斌(1990-),男,安徽銅陵人,漢族,哲學碩士,安徽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研究。

魏守玉(2002-),男,安徽六安人,漢族,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工程專業,本科生。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新媒體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