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標準鎖定與開源開放:一個文獻綜述

2020-01-09 15:47陶愛萍程小芳張淑安
關鍵詞:技術標準開放式開源

陶愛萍, 程小芳, 張淑安

(1.合肥工業大學 經濟學院,合肥 230601;2.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金融學院,上海 201209)

技術標準鎖定是網絡經濟中的突出現象,當標準競爭中勝出的技術標準在網絡效應、收益遞增、正反饋、轉移成本等因素的作用下難以被轉換或被替代時,即為標準鎖定。技術標準鎖定對相關經濟主體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向效應,導致經濟運行的非效率。開源和開放創新是互聯網經濟中典型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模式。開源最初指軟件行業開放源代碼,后擴展到開源知識、開源技術、開源架構等更為廣泛的內涵,開源的精髓是開放、分享和協同,開源成就了Apache、Linux、Android等市場領導者和行業標準;開放創新不僅強調創新過程的開放性,更強調創新資源、創新成果的共享性。開源及開放創新的內在特質使得其對技術標準鎖定有一定的突破作用。目前鮮有文獻對三者的關系進行系統研究,因此梳理和綜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對于找出未來相關領域研究的切入點和研究前沿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外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鎖定及技術標準鎖定與標準開放;創新及開放創新;開源及開源創新;標準鎖定與開源、開放創新的關系。文章圍繞這四個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以期能找到可能的研究突破口及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一、鎖定及技術標準鎖定與標準開放

鎖定是指行為主體未來的選擇受到當前決策的制約[1]。 “鎖定 (Lock-in)”的概念最早來源于Dnnker(1945)和Lunchins(1942)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David(1975)首次在經濟學范疇中研究鎖定,他在Technicalchoice,innovationandeconomicgrowth[2]一書中指出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鎖定于這一路徑。此后,眾多學者開始研究鎖定對技術發展、變遷的影響。一種技術一旦占領市場主導地位,將在一定時間內形成并保持著標準優勢,廠商在投資創新時,為了規避風險和降低成本,會優先選擇主流標準技術,這就造成了廠商對現有技術的依賴,形成“鎖定效應”[3]。

技術標準鎖定的本質是廠商在技術上的將來選擇會受到現在選擇的約束[4]。在互聯網數字化信息時代,技術標準在競爭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技術標準鎖定現象日益突出。初始性條件會引致一個鎖定,鎖定的自我強化機制又導致進一步的鎖定[5]。

對于技術創新或技術演化中鎖定形成的原因,國外學者們主要從四個角度進行研究:第一,轉換成本造成鎖定。資產專用性的沉沒成本使得技術創新存在鎖定現象,當使用者選定某種技術后,通過對該技術的進一步投資會限制技術使用者進行技術轉換的意愿和能力,這說明沉沒成本會增加技術鎖定的可能性[6];交易成本、學習成本、人工成本及合約成本限制了顧客的轉移從而產生事實上的標準鎖定[7]。第二,集群導致鎖定。企業不愿放棄與現存技術連為一體的聚集經濟利益,使產業集群面臨“技術鎖定”的高風險,集群中企業長期的集體學習和連續的知識積累,可能會使整個集群鎖定在一條日漸失去競爭力的技術軌道上[8]。在由協同合作效應和新的創新因素推動其進一步升級發展的過程當中,企業偏向依賴過去已經形成的發展基礎和模式,表現出“路徑依賴”現象,進一步誘發集群生命周期進程中的“鎖定效應”[9]。第三,鎖定受制于行為發生的秩序。經濟結果嚴重依賴于行為發生時的秩序,因而即使面臨著更有利的選擇,一些次優的結果可能非常流行[10]。第四,網絡外部性導致鎖定。網絡外部性使工業技術變化不僅受制于技術自身的性能改進,而且受制于技術使用者的網絡規模;此外,網絡效應產品市場均衡的非唯一性和臨界容量的存在,使市場表現為一邊倒特征[11]。舊標準的用戶規模、啟動新標準的臨界容量等因素使得新舊標準轉換中的惰性過大,在網絡外部性無法內在化的情況下,新技術引入初期用戶的使用成本通常要高于在技術到達“臨界容量”后采用新技術的用戶所承擔的成本。如果新技術引入初期用戶的成本無法得到補償,用戶可能會過分粘著于舊技術,推遲甚至拒絕使用新技術, 導致技術市場的低效率, 形成“技術鎖定”問題[12]。

國內學者對技術標準鎖定形成及其效應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謝科范、羅險峰[13]對Arthur模型進行改進,將其一元分析模型擴張到n個產品的多元分析模型,并基于這一改進的模型,對技術創新的鎖定機制進行探討,認為具有動態回報遞增效應的技術演化的均衡結果可能使某一技術壟斷市場,報酬遞增效應、資產專用效應、不確定性和風險厭惡效應、兼容效應以及有限理性和群體博弈效應造成了鎖定[14]。

標準鎖定實際上是指一種新技術、新產品標準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標準鎖定意味著很高的市場和技術壟斷租金,標準鎖定的競爭就是超額壟斷利潤的競爭[15]。技術標準化既會影響廠商的創新路徑和創新戰略,又會降低廠商創新的選擇范圍,技術標準的鎖定效應對企業創新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造成技術創新的低效率,一旦鎖定某項標準,轉向其他技術標準的阻礙就會很大[16]。

與標準開放相對應的是控制標準。研究發現,在預期自我實現均衡的假定下,如果網絡外部性足夠大,就存在對在位廠商開放標準、授權技術的激勵[17];網絡外部性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產品兼容性程度和技術標準開放程度,一般而言,技術標準鎖定形成后,在位廠商多是出于技術創新的考慮而開放標準[18]。開放標準提供了一個公共創新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互聯互通和技術創新,有利于實現互操作性,使用戶不會陷入鎖定,有利于打破技術標準的壟斷,為市場創新提供動力[19]。目前國內外文獻側重于對標準鎖定成因的研究,且這些研究是分散的;對技術標準鎖定效應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可能導致的壟斷效應和創新負效應;對開放標準的原因及其對標準鎖定的影響雖有涉獵,但不夠系統深入;對標準鎖定效應的測度以及如何突破標準鎖定則鮮有涉及。

二、創新及開放創新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是經濟效益的來源。國內外對創新的研究始于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20]中提出的創新理論,創新是將一種從未使用過的生產要素“新組合”引入到生產體系當中?,F代技術創新是以其構思新穎性和成功實現為特征的有意義的非連續性事件[21]。

開放式創新是相對傳統封閉式創新而言的,在信息網絡時代,技術變革深度發展、資源互聯互通日益深化,新知識、新技術快速生產和更替,要求創新更加開放和協同。受開源軟件成功開發的啟發,開放式創新相關理論大量涌現,開放式創新逐漸成為中外創新研究領域的前沿,其內涵也日益清晰。從信息源的視角看,開放式創新是企業系統地收集、整合用戶信息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修正或規范的過程[22];從資源的角度看,開放式創新是各類創新資產在企業之間、企業與研究組織之間、企業與創新群體之間的流動和銜接[23];站在知識開發的角度上,開放式創新是發生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系統地開展知識與科技探索、記憶和開發的創新過程,它包括技術的外部獲取和外部商業化應用兩種類型[24]。國內對開放式創新的研究較晚,在知識產權的視角上,開放式創新是企業探索范圍廣泛的內、外部創新機會的一種戰略行為[25];在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上,開放式創新是一種重視外部創新資源、吸納更多創新要素、以創新利益相關者為基準的多主體創新模式[26];在創新驅動的角度上,開放式創新是企業獲取外部隱性知識和擴大社會資本的重要渠道,對企業提高自身突破性創新能力從而更加有效地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27]。

開放式創新具有持續學習、循環創新的機制,相較封閉式創新而言,開放式創新能夠有效集成外部知識、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創新績效。眾多國內外學者運用實證的方法對開放式創新的績效展開研究,賦予其理論性。對外部基礎性研究知識的利用是開放式創新成功的關鍵,對外部知識利用越充分,開放式創新的績效越高[28];開放度是影響開放式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開放度與企業創新績效大多情況下正相關, 但在不同情境和環境下, 二者關系強弱存在差別, 甚至出現負相關[29]。事實上,外部創新資源對開放式創新的創新績效存在顯著影響,這一創新績效存在一個峰值,超出峰值創新績效就會逐漸降低,而對于科技驅動型企業而言,過度的開放對創新績效會產生負面作用[30],因此開放式創新面臨著開放度的選擇問題。完全封閉與完全開放之間是一個連續集,而開放度就是兩者間的調節變量,是開放式創新開放程度的標識[31];創新的開放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創新績效,開放度是提升開放式創新績效的關鍵因素。

目前國內外關于開放式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開放式創新的內涵和開放度問題?;ヂ摼W經濟具有廣泛參與、開放共享和集成整合的屬性,為開放式創新網絡的組織和運行提供了天然土壤,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創新模式衍生出了開放源碼、開放社群等新的創新形式。因此,以開放式創新為理論基礎,探討開源開放對技術標準鎖定突破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開源及開源創新

開放式創新過程中的知識搜索、創新整合和創新的商業化都是通過和價值網絡中的利益相關者合作與聯盟,實現共同創造價值并分享價值,這正是開源思想的體現。開源創新是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開放創新。開源創新最早源自開源軟件的興起,1985年開源運動的代表人物Richard Stallman 看到軟件越來越商業化帶來的弊端,發表了著名的GNU宣言,開啟了開源運動。隨著開源思維的擴散,開源創新逐漸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課題。開源創新是一種用戶驅動的創新方式,綜合了個人創新與聯合創新, 將抽象知識與具體運用相結合并產生結果的過程,參與者不是簡單地獲取知識,而是在具體項目創作中運用和豐富知識,實質上是一種情景化的學習過程[32]。在開放環境下,開源創新的模式是通過授權機制鼓勵創新參與和協同,并推動創新成果自由傳播與共享,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創新成果的高質量,二是創新活動的高效率[33]。開源創新較傳統商業創新資金投入低,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企業對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依賴[34]。

開源創新本著以人為本、開放共享的理念,相關研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源創新的激勵機制研究:基于網絡問卷的調查發現,接近50%的開源創新參與者是完全自愿,并且其激勵因素具有多元化特征,包括個人興趣、利他主義以及社區歸屬感等[35];開源創新模式的開放共享意味著更多的參與者、更全面的知識,增加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參與者的專業能力, 參與開源創新能夠在開源項目中建立行業聲譽,進而傳遞自身能力高的信號,在未來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36]。二是開源創新的組織及流程研究:開源創新的組織模式不同于傳統商業創新的“教堂風格”,而更類似于“集市風格”,并且用戶集成機制是取得高質量創新成果的重要原因[37];開源創新的生產組織模式與基于市場或基于層級的傳統創新不同,其代表了一種基于公共產品的同行生產組織模式,將充裕的人力資源轉化為推動開源創新的動力[38];在創新流程上,開源創新的流程與傳統創新流程存在較大差異,開源創新的流程分為想法與概念、設計與工程、檢測與發起三個階段[39];國內學者王宇[40]認為開源創新通過模塊化方式大規模運用并行開發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流程創新。三是開源創新的商業化研究:開源創新是商業生產經營中的變革力量,IBM、Intel等著名公司積極參與開源創新,開源創新在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著收益,廠商可以通過提供互補性產品和相關增值服務來獲得較高的間接收益,同時開源創新能夠有效地解決小企業由于資金不足帶來的發展瓶頸;事實上,開源創新的高效率與高質量,吸引著企業主動參與開源創新,以期獲得成本與技術優勢[41];此外,開源創新帶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并且不同的開源商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企業與開源社區的關系,從而帶來不同的開源管理問題以及影響到企業對開源社區的控制能力。以大數據產業為例,基于開源社區的開源創新能夠為企業降低36%的研發成本、 80%的采購成本,開源創新促進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42]。

開源具有開放和共享的特征,開源創新在有效降低創新成本的同時,實現創新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開源創新的激勵機制研究闡述了開源創新的動力機制,開源創新的商業化研究為開源疏通了市場機制,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開源創新開展提供了渠道。在把握開源經濟精髓的基礎上,研究標準在位者和非標準在位者的開源及開源創新決策,并深入探究開源、開源創新突破技術標準鎖定的機理是有待學者們開拓的領域。

四、標準鎖定與開源、開源創新關系的研究

標準鎖定與開源、開放創新的關系是一個較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領域,國內外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極少,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開源創新對標準鎖定的影響存在爭議,多數學者認為開源創新有利于技術標準鎖定的“解鎖”。當前,很多經濟主體面臨著技術標準鎖定的困境,鎖定會造成技術創新的低效率,尤其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技術的內部鎖定使企業與外部隔離,難以運用外部最新信息和知識[43]。標準變更速度越快的部門技術創新越快,因此推動標準鎖定的突破有利于新舊標準的更替和技術的多元創新。開源能夠打破標準使用門檻高的壁壘,更有利于公平競爭,保證各個廠商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開源創新是以開放與協同的方式利用外界知識進行創新,而這些外界知識往往來自用戶、合作廠商等企業相關利益群體,這種關系資本能夠幫助企業進行開源創新,突破技術標準的鎖定[44]?;ヂ摼W經濟下開源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開源的開放與共享特征使開源創新能夠創造一個“完全信息”的知識環境,進而能夠擴大新技術標準的用戶基礎,此類戰略性行為能夠實現對舊標準鎖定的“解鎖”[45]。實際上,因為具有標準鎖定能力的標準在位者一般都是實力較強的廠商,非標準在位廠商想要建立新標準將非常困難,因此多數非標準在位廠商會以開源的方式實施兼容策略,充分考慮到產業的發展要求和廣大用戶的需求,利用開源創新的網絡外部性和互操作,打破技術標準的壟斷[46]。

然而,少數學者認為開源創新會強化標準鎖定效應。開源、開放標準后使得其他廠商能夠無成本或低成本地使用此技術標準,產生的“花車效應”會加強此標準的壟斷地位,強化標準鎖定[47];開源創新具有較大的外溢效應,由此產生的負效應是造成創新技術鎖定的原因,在利益驅動下,開源創新活動會更多地圍繞主導技術和主導產業展開,進而抑制甚至擠出非主導技術研發活動,將更多的研發活動鎖定在主導技術周邊,進而產生科技創新鎖定效應[48]。

五、總結與展望

技術標準鎖定和開源開放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目前國內外文獻涉及開源、開源創新與標準鎖定關系的研究很少,僅有的幾篇文獻也主要從理論上分析開源、開放創新對標準鎖定的影響,缺少案例支持和實證檢驗,因此研究結論存在較大爭議,難以形成理論共識。構建開源、開放標準和開源創新突破標準鎖定的理論模型(即“3O”模型),而且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和計量分析開源、開放標準和開源創新對技術標準突破的作用,將有利于技術標準鎖定及開源開放理論體系的建立。

針對現有研究的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展望:第一,從技術層面和方法論上來看,現階段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且定性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創新對技術標準鎖定的影響上,其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有待進一步延展,因此在未來研究上應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更加深入透徹地研究三者之間的影響機制以及作用路徑。第二,從研究視角上看,現有研究多停留在靜態視角,鮮有研究涉及創新階段和企業發展階段等動態視角上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從動態要素來研究技術標準鎖定與開源、開放創新的關系可能會是未來研究的重點。第三,從研究對象上來看,探究不同企業和不同行業的開源、開放創新活動對技術標準鎖定的影響程度將是未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歡
技術標準開放式開源
開放式數字座艙軟件平臺IndiGO
淺談《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的走廊排煙
深海采礦船技術標準的研究與制訂
對特高壩抗震設計及相關技術標準的探討
五毛錢能買多少頭牛
2019開源杰出貢獻獎
開放式計算機實驗教學自主學習平臺
網絡文學IP化的“技術標準”——以《瑯琊榜》為例
大家說:開源、人工智能及創新
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峰論壇圓桌會議縱論開源與互聯網+創新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