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航員軟梯的技術要求和常見缺陷

2020-01-10 03:16賈建雄劉海燕
世界海運 2020年1期
關鍵詞:引航員繩索踏板

賈建雄 劉海燕

一、引言

引航員軟梯是SOLAS公約中“引航員登離船裝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引航員軟梯不符合要求或者養護不當而導致的事故時有發生,所以國際海事組織、各船旗國政府以及行業組織等都對此十分重視。作為船員來說,通常并不了解這個設備的技術要求,特別是非英語國家的船員,要準確解讀技術要求確非易事。為此本文將現有的技術標準梳理并分享,希望籍此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

二、引航員軟梯的技術要求

(一)制造和檢驗技術標準

(1)SOLAS第Ⅴ章23條規定:“2.3 引航員軟梯應由制造商認證其符合本條或本組織接受的國際標準(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建議案,特別是ISO 799—2004《船舶與海上技術——引航員軟梯》)。應按第Ⅰ/6、7 和8 條檢查軟梯。2.4 應使用標簽或其他永久性標記清晰地標識供引航員登離船使用的所有引航員軟梯,從而能為檢驗、檢查和保持記錄識別每個裝置。船上對于所標識的軟梯投入使用和進行任何修理的日期應保留一份記錄?!?/p>

(2)IMO A.1045(27)《引航員登離船裝置建議案》。

(3)ISO 799—2004 《船舶與海上技術——引航員軟梯》。

(二)引航員軟梯檢驗要求

1.繩索規格要求

引航員軟梯(見圖1)每邊的扶手索應由兩根裸露的繩索組成,其直徑不小于18 毫米,并應連續無接頭,每根扶手索的斷裂強度至少為24千牛。目前廠家提交的送審圖紙中一般為直徑22毫米的白棕繩(見圖2),檢驗時注意核查其規格。

圖1 引航員軟梯

圖2 白棕繩

對于登乘梯,《國際救生設備規則》第Ⅵ章對白棕繩周長有要求,其周長應不小于65毫米。按此計算,登乘梯使用的白棕繩的直徑至少為20.7毫米。目前市場上提供的白棕繩的規格有18毫米、20毫米、22毫米。廠家為便于登乘梯、引航員軟梯一并生產,一般送審圖紙上都為22毫米規格的,提供的繩索破斷試驗報告也是基于22毫米規格的,因此按檢驗要求出廠的引航員軟梯邊索規格大多為22毫米。

2.繩索取材要求

軟梯的頂部到底部為整根繩索。表面無油漆、涂覆或覆蓋。檢驗時不應有拼接情況。

3.編接要求

(1)軟梯每側的一根或兩根邊索的頂端應恰好終結在編接眼孔或索套中的頂端踏板之上,編接眼孔或索套要足夠大,可容納至少兩道邊索(見圖3)。

圖3 典型編接圖

(2)軟梯每側的一根邊索的頂端應超出頂端踏板至少3米,或用編接眼孔或卸扣的方式,在每一邊索的編接眼孔或索套上連接一根輔助索。輔助索的直徑應不小于邊索的直徑。

(3)軟梯的下端不應有可用來附加梯子或脫扣索的連接件或形成活套。

(4)未終結在編接眼孔或連接件上的每一邊索端均應捆扎或用其他方法處理,以防破損。

(5)每根邊索應穿越每塊踏板上的眼孔。若眼孔為切口形式,其切口應開在踏板的長邊緣處(見圖4)。每一眼孔的中心應距踏板末端至少50毫米。切口形眼孔踏板更方便于更換繩索,因此一般使用切口形眼孔踏板替換破損踏板,無論破損踏板是那種形式的。

圖4 踏板

4.編結規格要求

(1)在每塊踏板上下用一機械夾箍或用捆扎方法將每對邊索緊固在一起,使軟梯在自由懸掛時能保持每塊踏板水平。機械夾箍盡管工序簡單,但因工藝問題不易扎牢,目前業內一般采用捆扎方式(見圖5)。

(2)踏板兩扶手索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400毫米,寬度不小于115毫米,厚度不小于25毫米,且不計入任何防滑裝置或開槽。

(3)從一塊踏板頂面至下一塊踏板頂面的間距應為330毫米±20毫米,并應等間距分布于整個梯段(見圖6)。

5.踏板要求

(1)由一整塊無節硬木制成或經主管機關認可的等效材質制成(見圖7、圖8)。

圖5 踏板末端

圖6 軟梯側視圖

圖7 木質踏板

圖8 橡膠踏板

(2)每一踏板的頂面應具有長方形表面,其寬度至少為115毫米并帶有開槽、壓花或網紋式防滑面。踏板的設計應使其不存水。網紋式防滑面應模壓至踏板中或直接粘貼其上。不可使用防滑粘貼薄片。

(3)每一踏板最薄處應至少為25毫米。在確定踏板厚度方面,應不包括踏板頂面的開槽深度、由踏板一側至另一側的任何開孔直徑及防滑處理的厚度。

(4)最下方的4級踏板可用足夠強度和剛度的橡膠組成,還應具有防滑表面。

(5)為了防止軟梯翻轉,超過5級踏板的引航員軟梯應設長度至少為1.8米的止扭踏板(見表1)并等間距分布(見圖9)。最底部的止扭踏板應為從軟梯底部數起第5級踏板,每一止扭踏板和下一級止扭踏板間的間距不超過9級踏板。

表1 止扭踏板的位置

圖9 止扭踏板

(6)為方便將軟梯操縱至要求的高度,應在軟梯上每隔一定間距(如1米)做永久性標記以方便確認。業內一般采用紅色、白色卡箍做標識。

三、引航員軟梯的試驗要求

從產品檢驗要求出發,在檢驗引航員軟梯時除了考慮上述邊索、踏板等要求外,還現場核查其繩索、踏板的強度試驗報告,并對引航員軟梯做整體的強度試驗,試驗要求見表2。

表2 軟梯試驗

“每副軟梯需每隔約30個月,進行軟梯和踏板附件強度試驗”,該要求來自ISO 799 —2004《船舶與海上技術——引航員軟梯》,對于ISO技術要求的效力,石油公司檢查(SIRE)是采納的,但對于主管機關和港口國監督檢查以及授權組織(簡稱RO)來說,有可能僅僅是建議項,是否采納由締約國政府決定。

四、引航員軟梯的維護、使用要求

(1)損壞的踏板應用該軟梯制造廠提供或規定類型的更換踏板更換。一副軟梯更換的踏板不應超過兩塊。

(2)若一副軟梯需要更換第三塊踏板,該梯應重新裝配。一副用滌綸纖維邊索制作的軟梯,若其整個梯段的任何部位露出了邊索的內芯,表示該梯已不再經用。這樣的軟梯應按照其原制造廠的標準,用新邊索重新裝配,并用未損壞的踏板替換所有損壞的踏板。

(3)“踏板不能油漆、臟污和表面易滑”是指引航員軟梯到船后,船員應小心維護,如碰到油脂等要及時清理,也不能再涂油漆。但廠家在對木料或其他材質進行加工的過程中,因為工藝需要而留下的物質則不在此例。

(4)使用要求。引航員登離船裝置有3種形式:軟梯、舷梯、舷梯和軟梯的組合。當登乘位置距離水面高度小于9米時,可選用上述3種登乘方式的任一種;而當此距離大于9米時,則不能單一地使用引航員軟梯(可以單獨使用舷梯或者兩者配合使用)。

五、常見缺陷分析

(一)底部結構和布置

底部收尾不正確是常見缺陷,也是鑒別假冒、次品的突破口之一(見圖10、圖11)。

邊繩繩頭末端位于引航員軟梯底部踏板以下,末端須有兩道綁扎繩,綁扎寬度25毫米,兩道綁扎繩間距60毫米,第一道綁扎繩緊鄰三角支撐塊,第二道綁扎繩離繩子端頭至少50毫米, 并應盡可能短(見圖12)。

圖10 正確的收尾

圖11 正確的收尾

圖12 綁扎寬度

在橡膠踏板底部沒有固定木楔,顯然不符合要求(見圖13)。

圖13 缺固定楔

(二)收放索布置缺陷

收放索布置在底部,不符合規定(見圖14)。應根據IMO A.1045(27)之2.1.5的規定應設置在底部第一塊止扭踏板上且向船尾方向。

圖14 收放索連接缺陷

(三)頂部結構和布置錯誤

按照ISO799—2004配備的引航員軟梯,在需要加長安放時,未連接到指定連環或沒有固定到船舶頂部(見圖15)。

圖15 延長繩錯誤

六、引航員軟梯與登乘梯的區別

引航員軟梯與登乘梯易被混淆,澄清如下:

(一)檢驗要求區別

(1)引航員軟梯檢驗依據有:《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第Ⅴ章;IMO A.1045(27)《引航員登離船裝置建議案》;ISO 799—2004《 船舶與海上技術——引航員軟梯》。

(2)登乘梯檢驗依據有:《1974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第Ⅲ章;《國際救生設備規則》第Ⅵ章;ISO 5489—2008《船舶與海洋技術——登乘梯》。

(二)外觀區別

兩者最直觀的區別在于止扭踏板,引航員軟梯要求設有長度至少1.8米的止扭踏板,而登乘梯沒有此要求。此外,考慮引航員攀爬高度不得超過9米(超過9米須結合舷梯使用),一般引航員軟梯相對來說“體量”較?。ǔ^9米以上為引繩,當然也有廠家設置常規踏板的)。

(三)擺放位置區別

在船上,引航員軟梯通常擺在中部舷梯附近(考慮超過9米時,結合舷梯使用),而登乘梯一般布置在船的首尾救生筏或救生艇附近。

七、結束語

因引航員軟梯缺陷引起的事故越來越多,因此應從材料、編制、試驗、檢驗、使用和維護各方面對其加強控制,以確保萬無一失。

ISO 799-1:2019已經生效,對踏板的木材和材料來源進一步作了規范化說明,目前還未被引入公約,可參考執行。

猜你喜歡
引航員繩索踏板
淺談新形勢下引航員登離船的安全
繩索
引航員登離船裝置的風險分析與安全措施的探究
資料鏈接:中國引航員情況簡介
淺談延音踏板在鋼琴演奏中的用法
淺談汽車制動踏板的型面設計
推理:繩索比長短
解開干部身上的“繩索”
關于引航員梯國際規范的使用研究
論鋼琴踏板的正確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