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市生態畜牧業發展路徑研究

2020-01-10 09:22張艷娟趙靜靜丁云杰
河南畜牧獸醫 2020年15期
關鍵詞:焦作市畜牧業畜牧

張艷娟,趙靜靜,黃 松,丁云杰

(焦作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焦作454150)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隨著我國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深入,畜牧業轉型期間面臨著養殖成本、生態環保、畜禽疫病和質量安全等多方面的壓力,生態畜牧業應運而生。生態畜牧業堅持生態、循環、環保的理念,代表著未來畜牧業發展的方向,是畜牧業發展的最佳狀態。

1 焦作市畜牧業發展現狀

全市畜牧業發展平穩有序推進,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畜牧飼養量和畜牧產品量上升明顯,畜牧業生產方式積極轉變。截至2019年底,焦作市生豬年出欄48萬頭,肉牛年出欄4.2萬頭,家禽年出欄2 543萬羽,奶牛年末存欄1.31萬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8.71萬t、9.07萬t、5.56萬t。全市建成規模養殖場近2 000家,生豬、肉雞、奶牛規模飼養比重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前列。畜牧產業化集群成效凸顯,全市涉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重點龍頭企業8家、市重點龍頭企業26家,省農業產業化集群5個、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個、畜牧專業合作社1 000余家。以蒙牛、伊賽等重點龍頭企業為重點,加強政策扶持,加快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兩?!碑a業發展。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和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持續提升,全市設立動物監督分所79個、疫情監測網點170個獸醫實驗室8個,畜產品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2 焦作市發展生態畜牧業的紅利

2.1 政策紅利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百年大計;2020 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穩定糧食生產中提出“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推廣種養結合模式”,為焦作市深入開展糧改飼提供了政策支撐;在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中要求“堅持補欄增養和疫病防控相結合,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有利于推進焦作市養殖方式轉變和產業提檔升級。

2.2 技術紅利

采取技術培訓、科技下鄉等手段,推廣肉牛、肉羊綜合配套育肥技術、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圍繞規模養豬場的標準建設,大力推廣豬人工授精、三元雜交等繁育技術加快生豬擴繁,穩定生豬生產;推廣奶牛高產配套技術,近幾年焦作市推廣優質荷斯坦奶牛良種凍精4.5 萬余劑,在全市奶牛場推廣奶牛場管理軟件、選種選配、近紅外光譜粗飼料測定和DHI測定應用技術;加強種豬引進、商品豬專運隔離消毒技術推廣,嚴防動物疫情的傳播。

2.3 創新紅利

2018 年以來,焦作市在畜禽資源化利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治污模式有一定創新,推廣的自動刮糞系統、雨污分流、干糞發酵處理、污水生物發酵處理、生產有機肥和液態肥等處理方式,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探索病死畜禽區域性集中處理機制,構建起以武陟縣、孟州市、溫縣為核心的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區域中心;焦作市基層動物防疫部門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解決基層防疫人手緊缺的問題。

3 焦作市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制約因素

3.1 基礎薄弱、發展空間有限

焦作市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總量少,畜牧業仍處于小規模、單打獨斗、自我發展狀態,組織化程度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畜牧禁(限)養區的劃定日趨嚴格,畜牧用地有限,勢必給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帶來制約。

3.2 技術難題有待突破

焦作市養殖場尤其是中小型養殖場標準化養殖技術、畜禽糞污治理技術、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較為落后,通過科學配比、使用生長素、酶制劑等來有效控制糞污發酵過程中有害氣體的揮發等技術尚需進一步研究與實踐,影響了生態畜牧業的發展進程。

3.3 配套設施落實難

生態畜牧業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規劃布局、配套土地、資金支持、糞污處理系統及配套工程,平均建設成本近百萬,后期運行成本也不低。此外,農牧結合、林牧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成本也過高,導致實施起來難度大。

4 焦作市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具體路徑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突出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形式的生態畜牧業區域帶。在養殖聚集區,建立以養殖業為主、種植業為輔,結合沼氣工程的復合型生態系統,如“豬-沼-草(果蔬)”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沿太行山一帶,采取農林牧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山區生態畜牧業。在城郊地區,發展奶牛小區飼養模式、奶牛飼養-乳品供應模式等,通過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提升養殖效益;發展農場中動物飼養及配套設施為載體的農場科普教育模式、“農家樂”模式等生態旅游,拓展生態畜牧業的廣度和深度。

4.2 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以“糧改飼”政策為紐帶,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堅持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生態循環的理念,以調整玉米種植結構為重點,在種養結合區推廣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面積,逐步引導焦作市糧食作物種植適度向飼草作物種植轉變,提高種養效益;有效利用玉米、小麥、高粱等農作物秸稈,變秸稈為飼料,推動畜牧業從耗糧型向節糧型轉變;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橋梁作用,構建形成“養殖場+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服務企業+種植戶”產畜結合的生態化循環體系,重點推廣在焦作市發展比較成熟的飼草(苜蓿)-奶牛-有機肥-還田的模式;推動有機肥的生產應用力度,在畜禽規模養殖區規劃建設一批有機肥生產企業,發展循環經濟。

4.3 政策扶持,引導激勵

加強對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扶持與投入,建立全市生態畜牧業財政支持政策體系,市縣(區)兩級要逐步完善相關稅收優惠、金融傾斜和財政補貼政策,拓寬生態畜牧業的融資渠道,為涉牧行業發展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結合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以解決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兩方面難題為突破口,加大對畜禽糞便、污水貯存、有機肥加工、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循環機制,出臺對廢棄物循環利用所需設備的補貼政策。加強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效對接,解決排泄物消納的銜接問題,逐步探索依據種植戶使用畜禽類有機肥的使用量與稅收政策相掛鉤的模式。

4.4 科技支撐,人才驅動

科技是生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建立健全畜牧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向農民提供實用技術和畜產品供求信息,加強農民、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和畜牧推廣部門的有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加強畜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外引內培”等方式配齊配優基層畜牧人才隊伍,持續推進科技入戶工程;依托畜牧業基層技術推廣體系項目,加強畜牧技術的推廣培訓,以生豬復養、畜禽高效養殖、奶牛單產提升、太行黑山羊保護為重點,組織技術骨干參加各類培訓班,提高全市畜牧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

4.5 疫病防控,安全監管

以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為重點,狠抓基礎免疫,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做好規模養殖場的程序化免疫、散養戶的集中免疫和補免補防工作。強化監測預警,市、縣兩級實驗室重點圍繞畜牧產業化集群、種畜禽場、奶牛養殖場和大型養殖場等場點開展定點、定時、定量和跟蹤監測,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加強動物檢疫工作,圍繞薄弱環節、風險隱患點突出抓好產地檢疫,切實提高產地檢疫率;推進疫病凈化,做好以布病為主的人畜共患病防控,進一步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全市病死豬一律進行無害化處理場處理;做好應急處置,充實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建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遠程指揮體系。

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探索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健全完善的畜禽標準化生產體系、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安全信用體系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加強日常的監管抽查工作力度。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指導畜禽養殖、飼料生產和畜產品加工企業積極開展HACCP、ISO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引導養殖方式向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轉變,提高焦作市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6 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按照“強豬、壯禽、擴牛、增羊”的要求,穩定豬禽飼養量,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升豬禽產業化水平。加快實施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強化政策扶持,加大項目建設,重點推進蒙牛乳品產業化集群、伊賽肉牛產業化集群“兩?!碑a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物流配送能力,將奶牛、肉牛產業打造成為焦作市農業的優勢產業和品牌產業。依托蒙牛乳業、伊賽牛肉、旭瑞食品、博農乳業和平康農牧等龍頭企業,發揮示范輻射引領作用,發展標準化規模綠色養殖,引導涉牧企業向高標準化生態養殖企業發展,提高畜禽規模養殖質量效益。推動優勢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和跨區域兼并重組,培育知名品牌,完善產業鏈條,積極發展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現代物流、電商銷售等新業態,增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能力。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在沿黃河灘區、沿沁河灘區建設標準化奶牛規模養殖場和優質牧草種植基地,打造焦作市綠色優質奶業示范帶。

猜你喜歡
焦作市畜牧業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碼”
榮昌:做強畜牧品牌 建好國家畜牧科技城
驕傲的漢字
映像畜牧業
當上演員的小鴨子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專家
武漢天種畜牧有限責任公司
畜牧業也要打好“翻身仗”
小羊
《畜牧業環境》征稿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