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病蟲害高發原因及預防研究

2020-01-10 14:14劉少波任博文謝毓芬趙曉娥
科學技術創新 2020年11期
關鍵詞:林業部門林木林業

劉少波 任博文* 謝毓芬 閔 鵬 陳 鵬 趙曉娥 程 敏

(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陜西 西安710082)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林木資源作為我國建筑、工業等領域常用的材料,對材料的需求量與質量也在持續提升,而林業部門作為林木資源管控的主體,若是并未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不但會嚴重影響林木資源的產品質量,使林業經濟體系遭受損害,同時也會對地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帶來損害,對地域居民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得到林業部門的重視。

1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性

林業資源是我國進出口占比較大的產品類型,更是我國工業與生產業無法離開的基礎材料。受近些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林業部門已從單方面的資源保護向營林方向發展,以便通過合理的林木資源規劃方案,使林業部門的經濟地位得到鞏固,并更好的維持地域生態環境。其中,病蟲害作為最常見的風險,若是無法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勢必會對林業部門營林計劃的開展帶來難以預估的經濟損失,所以如何有效治理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2 森林病蟲害高發誘因分析

2.1 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基于森林病蟲害調查資料可知,隨著全國氣候變暖問題的不斷加重,我國多數森林所處的氣候環境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氣溫的回升無疑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舒適的平臺,降低了害蟲低溫被凍死的數量,待春季氣溫回升時,病蟲害也會如期而至,而此時森林植株正處于生長與抵抗能力最差的狀態,病蟲害的擴散速率也會遠超以往認知。

2.2 人工造林占地問題

從木材市場角度來看,我國在國際上是木材資源供應的大國,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與優化,市場對于木材資源的儲備數量與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多數林業部門會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培養對應植株,但受到人工造林占地、認識等因素的影響,人工林多數存在數目種類單一性的問題,此種森林環境的生態系統通常都很不穩定,一旦出現病蟲害問題,此類風險便會迅速擴散,使大面積的林木資源受損。

2.3 監測技術水準問題

首先,部分條件允許的地方盡管能夠提供燈誘與性誘的監測平臺,以便了解森林內是否存在病蟲害問題,但在部分隱蔽區域或人工無法抵達的區域,仍存在監測漏洞,若是此類區域出現風險,則林業防控工作的開展勢必面臨較多難題;其次,即便林業部門具有完善的監測機制,受經濟成本與重視程度等影響,也極易影響實際防治工作開展的效果。

2.4 防治手段落后問題

站在林業部門工作角度來看,盡管我國在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指明了未來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目標與趨勢,但是在病蟲害防治手段上,對應的管理機制與技術內容卻沒能跟上社會形勢,這使得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困難重重,并無法真正意義上將被動治理向主動防治轉型。例如,目前林業在面對病蟲害問題時,通常是確定病蟲害區域后,分析病蟲害類型并提供對應化學藥品,對病蟲害隔離區域內的樹木植株進行大范圍的噴灑,此種措施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壓制病蟲害影響范圍的持續擴大,但是在長期藥物噴灑過程中,害蟲受生存機制等因素影響,也會增加對應藥品的耐藥性,使后續化學藥品的噴灑效果逐漸降低,同時因為化學藥品的施用量很難把控,也極易對原有森林系統內的害蟲天敵產生威脅,撼動原有森林生物系統的穩定性與適應性,為病蟲害問題的擴散提供平臺。而在后續病蟲害防治手段的研究中,針對上述問題仍無有效的解決手段,這便使得病蟲害問題更加凸出。

2.5 防護系統缺陷問題

首先,我國林業部門受原有防護意識等因素影響,在防護措施的選擇上,更傾向于效果較快的化學治理手段,以便在短期內遏制病蟲害風險的蔓延,但是在長效管理機制方面,卻存在較大的漏洞,并沒有針對化學治理工作后的修復舉措,這便使得病蟲害問題通常處理效果不佳,甚至會破壞原有森林生態系統;其次,林業部門工作受地域與行業影響,在部門協調工作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甚至執行與管理部門存在各行其事的狀況,這導致病蟲害發生后,很難在短時間內提供有效的防護方案;最后,我國目前林業資源在管控上,針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中,科技含量與研究成果一直較落后。

3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3.1 主動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

首先,林業部門需轉變老舊的森防理念,推動被動減災意識向主動控災轉型的進程,以便整體林木質量與數量可控性得以增強,使森林抵御病蟲害風險的能力提升;其次,林業管理投入方面,應明確林木資源的權責問題,秉承以誰經營、誰防治;誰受益、誰防治為主的經營對策,使森林病蟲害問題得到更多的關注,以便提供質量更優的管控方案;再次,在林木資源防治機制上,當地林業部門應將重點放在技術協調與數據管理方面,堅持將管理、監督、防治等工作融合,逐步融入經濟與土地資源管理等元素,實現林業部門向市場轉型的戰略要求,才能使后續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更徹底,并能夠為森林資源的管理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規、預測預報系統,維持林業經濟發展進程。

3.2 創建流程性防護經營機制

站在原有森林病蟲害防治角度來看,林業部門受技術、人力、資金等因素影響,通常工作的重點都放在如何治理病蟲害,而非防控病蟲害,這使得林業部門在資源管理工作中壓力較大,并且林木資源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對此,為更好的控制森林資源,林業部門需要在防護經營管理機制構建過程中,針對選種選地、氣候條件、育苗措施、造林經營、撫育采伐等環節給予重視,明確病蟲害的誘因類型與來源,做好森林生態系統與氣候環境的管控,協調森林生物關系,增強林木資源的整體抗性,以便更有效的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另外,林業部門還需站在可持續理念角度確定一套穩定且可靠的經營體系,將生態學作為營林工作的核心,才能使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更全面。

3.3 做好森林監測和預報工作

森林監測與預報系統是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前提,更是在短時間內識別病蟲害風險,避免風險影響范圍擴大的管控要素。在創建森林監測系統時,林業部門需做好地域氣候、林木類別、生長狀況、潛在風險等數據的整合工作,在臨近村鎮或重點區域設立檢測預報單位,以便通過影像與感應設備等數據的交互,了解林木資源的確切狀況。其次,在監測系統創建過程中,林業部門需架構省市與鄉鎮的信息共享平臺,以便通過平臺更迅速了解各類數據中潛在的風險,并由上級單位提供防治技術與引導措施,使防治工作的效果與效率得到保障。

3.4 優化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

現階段,我國的森林形勢并不樂觀,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在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預防控制的過程中就要提升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含量,優化防治手段多和方式。比如說在使用化學手段進行防治時,要減少對殘留性強、毒性高的農藥的使用,要研發效果明顯,毒性低的生物農藥;引進并倡導使用噴煙機等先進的防治機械設備;利用病蟲害天敵進行誘殺技術等。以此等方式去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

3.5 做好生物與化學防治工作

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過程中,需將兩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避免或者減少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確保兩種防治方式能夠互相協調和互相補充,這是當前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一個關鍵環節。綜合治理并不是要摒棄化學防治,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急救措施的,但是不是唯一的防治措施。一般的成熟的森林結構都建立比較穩定的種群結構,利用森林系統中的生物鏈再輔助其他的急救措施,就能夠起到不錯的繁殖效果。對于一般的幼林和純種林應該開展多種途徑的生物防治工作,在必要情況之下可以采用化學防治措施。但是在進行化學防治過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藥,選擇的藥劑要對病蟲害的天敵無毒害,對害蟲有效。

4 結論

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實,既能夠顯著保障林業資源的質量與數量,為林業市場提供穩定且可控的渠道,鞏固林業部門的經濟地位,同時憑借生物防治思想,也能夠推動被動治理向主動防護的轉型進程,使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壓力降低,為后續營林體系的構建奠定更扎實且可靠的基礎。故而,在論述森林病蟲害高發原因及預防期間,必須明確森林病蟲害的常見類型與誘因,并做好相應的調查工作,才能實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林業資源經濟體系的構建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猜你喜歡
林業部門林木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國家林草局發布2020年度林木良種名錄
《林業科學》征稿簡則
《林業科技》征稿簡則
關于新時代環保背景下我國地方林業部門審計工作的思考
中幼林撫育在森林培育中的重要性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項
七千人大會上的領導們
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