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創新能力重慶提升產業鏈水平打造“智造重鎮”

2020-01-12 07:08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中國電子報 2020年94期
關鍵詞:產業鏈供應鏈工業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0年,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系統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重慶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存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和支持下,統籌推進疫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竭力穩住工業基本盤,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市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1月-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前三季度工業利潤增長16.7%。

2020年重點工作

(一)穩增長成效顯著。實施干部派駐企業制度,精心指導企業防疫和復工,在一周之內復工面由63%達到985,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到進入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建立“年度目標分解細化到月,經濟運行調度精準到周,重點企業服務落實到人”的運行調度工作機制,以重點企業為牽引,梳理“五張清單”,全力復蘇基本盤,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由1月—2月份全國排位靠后躍升至第一梯隊。著力抓好產業鏈保供協同,有針對性地出臺汽車、智能終端產業激勵政策,建立供應鏈保障協調機制,成功化解零部件斷供風險,穩住重點產業重點企業。1月-11月,全市八大產業“七升一降”,電子產業增加值增長13.4%;汽車產業增長102%;裝備、醫藥、材料、消費品、能源等產業均實現正增長。

(二)“智造重鎮”穩健起勢。加速智能產業“芯屏器核網”補鏈成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產業鏈更趨完善,預計壘年智能產業銷售收入7530億元,增長13%。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突出試點示范和標桿項目引領,組織實施1268個智能改造項目,新認定182個數字化車間和28個智能工廠,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4.3%。加速布局工業互聯網,重慶頂級節點標識注冊量突破9089萬,解析量達6921余萬次,上線二級節點16個,接人企業791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推進,集聚197家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服務企業“上云”5.5萬戶。累計建成5G基站4.5萬余個,約占全國的6.5%。高質量舉辦2020線上智博會,智能化已成為重慶新的城市名片。

(三)轉型升級步伐加速。持續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1月一11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6%。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企業2345家,建立研發準備金442.2億元,增長18.9%。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預計為1.6%,新建制造業創新中心6家,擁有研發機構的規模工業企業占比達30%。加速構建綠色工業體系,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和水耗預計降低8%、6%,建成國家級和市級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單位104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單位22家。

(四)發展后勁不斷夯實。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級的工業企業達20家。新培育中小企業13 3萬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00戶、“小巨人”企業20戶、“隱形冠軍”企業10戶。持續強化招商引資,全面加快項目對接、洽談和簽約進程,1月-10月,工業領域累計新簽約項目1055個、協議總投資超6151億元。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扎實開展工業項目“視頻調度”,185個重點盼盤產項目凈增產值670億元。

(五)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開展“三服務”專項行動,切實幫助企業解難題、破瓶頸、提效能。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標準,深入實施用氣報裝“六減”和企業辦電“三零”“三省”改革,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用電、用氣營商環境。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平均利率約4.56%。竭盡所能做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堅持本地生產和對外采購兩手抓,極大地緩解了疫情初期醫療物資緊缺局面,全市應急醫療物資生產體系進一步健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2021年工作舉措

2021年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速智能制造擴容拓面,全面推動成渝地區產業協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確?!笆奈濉惫I和信息化發展開好頭、起好步。

(一)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提高產業發展整體水平。一是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圖譜。圍繞重點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梳理形成30余條產業鏈供應鏈圖譜,找出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和“斷點”,有的放矢補齊產業鏈應鏈短扳。二是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項目庫,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瞄準缺失環節,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集群配套、強鏈補鏈的重大項目,加快構建安全可控、高效協同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三是建立健全“鏈長制”。按照“一位負責人、一個牽頭處室、一個行動方案、—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對重點產業鏈條進行跟蹤服務,統籌協調好產業鏈上下游市場對接、項目引進、要素保障、企業幫扶、困難化解等問題。

(二)實施技術創新強基工程,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步伐。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人。繼續落實研發準備金獎勵、市級企業研發機構認定、重大新產品等科技政策,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0%。二是實施研發機構倍增計劃。全面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新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新型企業研發機構10家、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有研發機構的企業占比達到40%。三是實施“工業設計賦能”行動。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實施工業設計“名企、名品、名人”示范工程,培育一批設計企業和人才,打造一批設計園區。

(三)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工程,集聚培育發展新動能。一是持續推動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動數字化裝備普及、企業上云、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等,全年新推動實施1250項智能化改造項目,新認定10個智能工廠和100個數字化車間。二是持續實施“四個十”示范行動。推動吉利工業互聯網等10大平臺培育建設,集中打造10個創新示范智能工廠,推動10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項目建設,建設10個二級節點先導示范項目。三是持續完善網絡載體支撐。繼續推動西部省市二級節點接人重慶頂級節點,加快5G網絡基站建設。建成投用重慶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助推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載體建設,加快形成工業皮聯網產業集聚生態。

(四)實施產業協同合作提升工程,推進區域協調聯動發展。一是成渝產業協同發展。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消費品等領域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5個成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建設。二是“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強“一區”與“兩群”的產業鏈接,推動先進制造業要素資源向“兩群”有效擴散,形成帶動發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園區產業特色發展。堅持“一園一主業、一園一特色”,以優化園區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新培育認定10個市級特色產業基地。

(五)強化運行日常監測調度,確保全年工業平穩運行。一是強化規上企業培育。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一對一”服務,力爭全年新升規企業600家。建立有效機制,每個重點行業著力培育2-家優勢企業建設行業領軍企業。二是強化能源要素保障。建立“一對一”協調機制,強化重點煤源、氣源和電力供應保障。會同交通物流等部門,幫助企業打通物流渠道。抓好龍頭企業供應鏈融資、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等,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多措并舉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三是強化運行調度。進一步完善調度機制,強化運行監測,及時解決障礙問題,以更高效的方法推動工業經濟加快發展。

猜你喜歡
產業鏈供應鏈工業
推進內蒙古產業鏈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成立
改變集裝箱供應鏈商業模式
重慶將重點打造千萬畝產業鏈基地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Apple Watch產業鏈上的企業
產品可靠性與供應鏈集成優化設計研究
工業技術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