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醫藥理論研究的思考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第四屆學術周上的講話

2020-01-14 00:22黃璐琦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中醫藥理論研究

黃璐琦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 100700)

黃璐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首席研究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部局共建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負責人,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國家中藥材產業扶貧技術指導中心主任,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曾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組織實施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提出和發展了“分子生藥學”和道地藥材形成的理論,建立了珍惜瀕危常用資源五種保護模式。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中國標準創新突出貢獻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監察委員會第一屆特約監察員,第十五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第四屆學術周,我謹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向學術周的順利開幕表示祝賀!借此機會,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關于中醫藥理論研究的幾個問題。

1 把握機遇,加強中醫藥理論研究

中醫藥發展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2015年1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院發來建院60周年賀信提出:“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018年8月24日,孫春蘭副總理到中醫藥行業調研的第一站就選擇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并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醫藥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中西醫并重,以傳承為根基,以創新為動力,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為健康中國建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貢獻?!边@些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院的關心與重視,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殷切希望。

十八大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醫藥事業成就卓著。與此同時,作為中醫藥大廈基石的中醫藥理論,在傳承與發展方面也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一是目前中醫藥從業人員對中醫藥理論的理解尚不全面、不系統、不深入、不真切,以致中醫理論對臨床實踐和科研的指導日漸弱化。二是缺乏對中醫藥理論原創特色的具體認識與深入研究;基于現代語境的中醫核心理論詮釋不足;基于現代科學的基礎研究,尚難以全面揭示中醫藥理論內涵。三是中醫藥理論創新不足,切合現代臨床新需求的理論研究相對缺乏,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四是對現代以來的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缺乏回顧性的理論分析、評價與總結。五是專業化理論研究人員的信念和能力尚有待加強,傳統理論研究團隊總體力量不足。六是支持和保障中醫藥理論研究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亟待優化;中醫藥理論研究經費投入相對不足。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通過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多層次、多途徑深化與加強中醫藥理論研究,全面改善發展環境和條件,極力避免陷入“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不知其所止”的境地(《莊子·知北游》)。

2 不忘本來,堅守中醫藥理論“道統”

2.1 要不忘本來,認識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及意義,以高度文化自信傳承中醫藥

習近平總書記2010年6月,在墨爾本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上講話時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肮糯茖W的瑰寶”“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清晰地指明了中醫藥理論研究要追根溯源、厘清脈絡、堅守本色、卓然自立,才能為發掘中華傳統文明和豐富當代生命科學內涵,貢獻中醫智慧。

2.2 要堅持文化自覺,進一步強化中醫藥理論的主體意識,實現中醫藥理論的“自知之明”

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同時還要理解接觸到的多種文化,才有可能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中華傳統文化是中醫藥理論形成、發展與創新的思想源泉。只有堅持文化自覺,才能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中醫藥學的學術地位和獨特科學價值,中醫藥理論才能保持持久鮮活的生命力。

2.3 要堅守中醫藥理論的“道統”

堅守“道統”就是守住中醫經典之“正”,遵循中醫藥理論創新發展的歷史規律。堅守“道統”,應當以守正清源為正道,以“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為準則;講清楚中醫藥理論形成與發展的科學文化背景和臨床實踐基礎,講清楚不同歷史時期中醫藥理論演化脈絡的發展與創變。

2.4 要認清東西方文化差異對醫學的影響

文化影響著醫學的起源、發展,并可促進醫學概念、框架和方法論原則的形成,進而對醫學理論內容和形式產生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以氣-陰陽-五行為認知框架,強調世間萬物的流變性和周期性變化,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強調人與自然的各種聯系,具有意象的、綜合的思維方式。西方文化以古希臘四元素為構成世界的物質基礎,強調世界的非周期性變化,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強調自然界本身,具有形象直觀、線性的思維方式。正是這樣的文化差異,形成了具有宏觀辨證思維、以整體調節為特色、以臨床實踐為基礎的中醫學;以及關注微觀分析、以對抗治療為途徑、以實驗解剖分析為依據的現代醫學??傊?,中醫學與西醫學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導致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區別。

2.5 要學懂、學通中醫經典

關于研讀原著,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三卷序言中曾指出:“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列寧曾建議大學生花些時間,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至少讀幾本”,并強調:“想認真考察和獨立領會它的人,都必須再三研究,反復探討,從各方面思考,才能獲得明白透徹的了解”。對于中醫藥理論研究,王永炎院士提出應“讀經典,做臨床,參名師”,重視研讀中醫經典和臨床實踐的結合,強調“無論臨床、教學、還是科研,熟讀經典、勤于臨床是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的先導,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傊?,只有學懂、學通中醫經典著作,才能更好地把握中醫藥理論的“道統”。

3 吸收外來,推進中醫藥理論現代化

3.1 吸收外來,合理詮釋中醫藥理論

我們可以通過吸收多學科知識,運用系統論等現代科學方法論,加強系統生物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前沿技術與中醫藥的深度交叉融合,深入揭示中醫藥關鍵問題的科學內涵,對中醫藥理論進行現代化詮釋。

例如,運用系統生物學詮釋《黃帝內經》理論。系統生物學與中醫藥學都注重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2017年,《自然(Nature)》刊登邁克(Mark R. Looney)教授團隊通過給低血小板模型鼠移植心肺,證實了肺是一個造血器官,儲存有多種用于恢復受損骨髓的造血能力的造血祖細胞。這一發現很好詮釋了《素問·經脈別論篇》“肺朝百脈”理論。2016年,《BMC Medicine》雜志上刊登了保羅(Paul Forsythe)教授團隊通過對人體腸道菌群微生物的分析,發現腸道與大腦之間有一個腸-腦軸,闡明了消化與情緒相關。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也有“(脾)在志為思”的相關記載。我認為,中醫的很多基礎理論來源于臨床實踐,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是完全能夠闡釋清楚的。

再如,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性。藥性理論是中藥和中醫基礎理論之間的橋梁,是指導中醫臨床用藥的基礎理論。如《神農本草經·序列》中提出“療熱以寒藥,療寒以熱藥”,在臨床實踐中應先辨陰陽寒熱再用藥。中藥的有效成分,是中藥藥性形成的物質基礎;遺傳、環境等引起的中藥有效成分質或量或比例的差異,是藥性成因的本質。我們通過傘形科“辛味”中藥共性生物效應的研究,結合藥物親緣學、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傳統功效,證實了北沙參當具“辛味”。我們還進行過郁金、姜黃寒溫藥性差異的物質基礎研究,通過分析姜黃素含量,證明了有效成分的組成及含量差異能導致藥性的差異。通過這些實驗,我們提煉出全新的中藥藥性概念詮釋,即“中藥藥性是中藥秉承遺傳之變化,秉受環境之異同,用于機體之調整,便于臨床之辨證,而運用中國哲學之方法高度概括而形成的藥物屬性”,實現了中醫藥理論科學內涵的現代化詮釋。

3.2 與時俱進,基于臨床實踐提煉理論

不同時期對中醫藥理論研究現代化的要求是不同的?!秱摗肥菨h代中醫現代化的標志,《本草綱目》是明代中藥理論現代化的標志,溫病學派創新發展是清代中醫理論與中醫藥現代化的典范。當代中醫藥理論發展,要求我們從與時偕行到與時俱進,把握規律,順其自然。我們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很多,要勇于站在時代的潮頭,勇于發聲,推進中醫藥理論現代化,從現代疾病診療實踐中提煉理論。

基于臨床實踐的理論研究,首先應該有自己的假說,即從大量中醫藥治療優勢病種的臨床病案中提煉科學假說;其次通過考鏡源流尋找文獻依據;再次通過臨床研究體現創新理論的實踐意義;最后通過實驗研究揭示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我認為,中醫藥理論研究不能脫離臨床實踐,理論來源于實踐,最終也將用于臨床以指導實踐。

4 面向未來,抓好中醫藥理論研究的戰略重點

4.1 面向未來,夯實中醫藥學理論基礎

一是要深化內涵研究。一方面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歷史源流以及基本概念、原理、規律、法則等多個方面。例如,我們通過本草考古,將科技考古與文獻研究多種方法有機結合,為中醫藥歷史源流研究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化學科建設,通過梳理分支學科、合理劃定學科領域、界定學術內涵,逐步推進中醫藥理論的規范化、標準化研究。

二是深化體系研究。通過探索理論起源、提煉學術積淀、綜合當代發展、梳理理論內涵、完善框架結構等,加強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整體建設和專題研究,是“守正創新”的重要方面。同時,要加強對臨床經驗、科研實踐理論的提煉與總結,特別是以當代中醫防病治病臨床實踐為切入點的理論升華,全面豐富和系統完善中醫學的臨床診療理論。

三是要深化思維研究。中醫藥理論,以中國古代精氣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和思維模式,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遵循“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點。中醫學與近現代西方醫學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要大力弘揚中醫學蘊含的原創思維。中醫學所具有的象思維,是中國傳統的主要思維方式,其哲學基礎是體悟性的道,體現出整體性和流動性的特點。

因此說,中醫藥理論研究要以從中醫學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與此相應的思維方式出發確定與此相應的研究思路為基本原則;以堅持理論思維為主導,運用理論思維對古今實踐進行理論概括與綜合,從中提煉出新概念、新法則、新規律為基本方法。

4.2 傳承創新,加強中醫藥學理論研究

一是加強中醫藥理論傳承研究。厘清中醫藥理論發展脈絡,規范理論表述,建立概念明確、結構合理的中醫理論體系;加強理論特色鮮明、創新性強、臨床指導價值高的古代醫家的學術思想研究;深入研究中醫對生命、健康與疾病認知理論,系統總結中醫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論精華;切實傳承好中醫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和預防治療觀;提升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和產品研發的能力。

二是加強中醫藥理論創新研究。深入揭示陰陽五行、氣化、精氣神、臟象、經絡、氣血津液、治未病、證候等關鍵理論范疇的科學內涵;分析總結重大疾病、傳染病的中醫因-機-證-治規律,開展深入的理論研究;運用多學科方法開展中醫認識人體、認識生命現象的原創理論研究,科學表述中醫藥防治疾病的內在規律及科學內涵。

4.3 以人為本,加強理論研究隊伍建設

要創新中醫藥理論人才的培養方式,通過研究生教育和師承教育擴大培養規模。落實具體政策,多方面鼓勵科研人員從事中醫藥理論研究,建立體現中醫藥理論研究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完善職稱評審標準及競爭機制,打造信念堅定、中醫理論素養深厚、研究能力杰出的研究隊伍。今年(2019年),我院已通過增選導師、擴招研究生、啟動優秀青年培養專項等方式,以“胸懷祖國,敢于擔當;團結協作, 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的“青蒿素精神”為核心,展開了研究隊伍的全面建設。

在未來,中醫藥理論研究應當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戰略重點,針對中醫藥理論傳承與發展中若干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開展相關理論研究與建設。為使中醫藥理論研究能夠得到更好的推進,我認為有四項基本原則:一是綜合交叉不失本體,二是研究創新不忘求實,三是融入世界不丟傳統,四是建設發展不離根基。只有堅守原則,才能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在國家和人民的需求面前,守中醫理論之正,以現代科學為媒,秉承“青蒿素精神”,引領前沿,打造出中醫藥理論研究的“國家隊”!

猜你喜歡
中醫藥理論研究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十年》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