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的盡頭

2020-01-14 02:36鮑爾吉·原野
文苑·經典美文 2020年12期
關鍵詞:電鋸樂音木魚

推薦

當我們置身于廣闊的歷史時空與博大的地理環境當中,作家應該處于什么樣的位置?鮑爾吉·原野用他的散文給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以鮮明的特征、極具個性的表達,在當下散文作家中形成了不與人同的“唯一”。他的筆下,都是獻給草原和大地的雅歌。他對大地有著自然而然的熱愛和細致入微的體察,如放大鏡,一枝一葉、一蟲一草都能聚焦他探尋發現的目光。他的散文畫面感、音樂性極強,語言鮮潤靈動,有節奏、有張力。不僅有著對養育萬物的大自然的贊頌,而且其中深藏著作家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力量。讀他的作品,會情不自禁地跟隨他走進自然萬物,體會人類與生靈的春華秋實、滄海桑田,感受人與大地的神秘呼應,喚醒人們對大自然與天地萬物的虔誠與敬畏。這篇短文寫樹的最后歸宿,在他極盡細膩、克制的描述之中,是不是也讀出了他沒有說出的深邃情懷?

琴、鄉下的門窗、板凳、寺廟里的木魚,這些東西的前身是同一樣東西——樹。

它生長的時候,人們叫它樹。樹離開大地之后,叫作木頭,叫黃花梨木大床,叫紫檀木棋盤,叫炒菜馬勺的把。

木頭當年在樹們的歲月里,身上長滿綠葉,沾著露水,是鳥兒的家。當白箭似的急雨斜穿而過時,樹像頂著雨趕路。雨在樹的腳下劈啪打出水花,樹身像雨衣一樣反光。樹木奔跑,直到眼前出現一片野花。

樹葉讓樹豐滿,如同大鳥。樹在樹林里度過了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小時候,我家東面有一處鋸木廠,每一天都傳來電鋸聲,包括木頭鋸透后電鋸發出的裊裊余音。我從三四歲就聽到這種尖銳的聲音,七八歲時同家屬院的小孩一起參觀這個廠。鋸出白茬的方形木料堆有三層樓高,讓你產生幻覺,好像你變成一只螞蟻,仰視火柴盒里的火柴棍。院子里全是松脂的香氣,松樹的紅色鱗片堆滿地面?,F在想,我老家一個小鋸木廠里,半米寬、半米高、十幾米長的松木方料竟堆積如山,這么粗的松樹得長五百到一千年,這是何等富有??!我長大后再沒見過這么粗的松木。五六個工人把松木的一頭抬上操作臺,工人用肚子頂著松木推向電鋸,“吱——”,電鋸怪聲怪氣地叫囂,松脂香氣越發濃重。我覺得鋸木的工人已患有成癮性疾病,他們見到所有的樹都想用肚子和肩膀頂向電鋸,把渾圓的樹變成白茬、有紋理的方料。離一垛垛的方料不遠,是一條鐵道線,木頭從茲運往各地。

樹不知自己身上哪一部分變成門。這一部分樹變成門之后,成了一個家最重要的成員,它叫門,開門關門。門遠離森林已經很久,綠葉和露水永不再來。門上有鎖,安玻璃,沒人再記得它曾是一棵樹,是樹身上的一部分。門上年輪的花紋被漆覆蓋,花紋在漆的黑暗里回憶森林的綠陰。

有的樹變成琴,只用一小塊木料,制成琴桿和共鳴箱。琴是樹最為文藝的出路,發表樂音并傾聽樂音。在音階的五個全音和兩個半音的無窮組合中,琴身的木頭聽遍了人間苦樂。旋律使它們迷了路,忘記了森林的一切。不同的樹讓琴聲明亮、幽怨、沉思、多情。用放大鏡看木板,是無限穹廬,像蜂窩一樣,藏著無數小共鳴箱。

木魚是寺廟的法器。魚日夜睜著眼睛,僧人以木雕魚做成響板,取警醒之意,戒怠倦。木魚的聲音幽遠、玲瓏,是另一種梆子。樹成了魚之后,以聲音在寺院的靜水里游來游去。

猜你喜歡
電鋸樂音木魚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響樂——學生展現心靈樂音的舞臺
斧子和電鋸
神奇的木魚聲
淺談砼電鋸和人工水平裂石混合拆除舊水下承臺施工技術
木魚書的“靈韻”
基于小波包變換的樂音時—頻綜合分析程序的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