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是時候看看卡夫卡了

2020-01-14 02:36梁錫江
文苑·經典美文 2020年12期
關鍵詞:變形記甲蟲德語

梁錫江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經典文學著作。初讀《變形記》,你可能會因作家獨特的“腦洞”和主人公荒誕的經歷而感到困惑。然而,如果你了解卡夫卡其人,了解《變形記》原著所處的德語文化,你就能品讀出其中的深刻內涵,甚至會與卡夫卡產生“共鳴”。你會恍然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變形記》里的那只“大甲蟲”。

卡夫卡的命運

卡夫卡于1883年出生,1924年因病去世??ǚ蚩ǔ錾谝粋€商人家庭,他父親赫爾曼·卡夫卡是一個商人,卡夫卡還有三個妹妹。他在父親的意愿下學習法學,后來去了工傷保險公司做法律顧問。但是因為身體不好,一直療養,后不幸因病致死。

作家及其命運之間的關系是讀者需要重點關注的??ǚ蚩ㄊ菉W地利作家,但他出生在捷克的布拉格,還是一個說德語的猶太人。有學者曾這樣評價卡夫卡:“作為猶太人,卡夫卡在基督徒里面不是自己人。作為不參加猶太教會的猶太人,他在猶太人當中也不是自己人。而作為德語的母語者,他在捷克人當中不是自己人。作為捷克人,他又不完全屬于奧地利人。作為勞工工傷保險公司的職員,他不完全屬于資產者。作為資產者的兒子,他又不完全屬于勞動者。但他也不是公務員,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作家。而就作家而言,他也不是,因為他把主要精力耗費在了家庭方面??墒窃诩彝ダ锩婺?,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比陌生人還要陌生?!?/p>

因此,卡夫卡對于自己到底是誰這樣一個問題是有疑惑的。他覺得這個世界不太適合他,他像是偶然闖入了這樣一個冰冷的世界的漂泊者,在這個世界里他自己是個陌生人。

此外,他還是一個神經官能癥患者。他有一個非常強悍的父親,而且對他非常粗暴,所以他從童年開始就經常處于緊張恐懼的狀態之中。后世研究,他其實應該是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神經官能癥。所以,他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信任和不安。

這種疾病對他來說既是不幸也是幸運。因為敏感的個性對作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敏感不安的心靈與細膩嫻熟的文筆相遇,就會誕生不朽的作品,例如《變形記》。

悖謬的美學模式

卡夫卡在日記里曾這樣說,“我的本質就是恐懼,而安寧永遠都是不真實的”。他看到的世界不是溫暖的、和平的,而是陌生的、冰冷的。正是這種獨特的視角造就了他特有的美學模式,即所謂“悖謬的美學模式”。

他筆下的世界與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是截然相反的。凡是普通人覺得正常、安全的東西,在他看來都是反常的、詭異的、恐怖的。凡是普通人覺得有保障的事物,在他看來都是沒有保障的。凡是我們覺得確定無疑的東西,他都會覺得神秘莫測。

如果說文學家是人類幻夢的制造者,那么卡夫卡就是所謂的噩夢制造者、藝術家。但是我們說他是噩夢的藝術家,并不是指他寫一些嚇人的小說來制造恐怖,而是要表達他個人對于這個世界的真實觀感。

牛頓得出三大定律是通過建立了一個假想狀態,把所有與之無關的因素都排除在外,從而讓事物的本來面目能夠呈現出來。同理,卡夫卡利用文學,將人類的日常生活置于一個極端假想的狀態下,然后去推想、去實驗,看看人類在這個狀態下的真正命運到底是什么樣子。最能夠集中體現這一點的就是《變形記》。

《變形記》其實就是把一個奇特的現象放在了日常生活里,強迫日常生活對這個事情作出反應,來觀察日常生活的本來面目到底是什么樣子??ǚ蚩ㄟx擇了一個我們人類認為最可靠、最溫暖、最安全的港灣——家庭,制造的奇特現象就是變形。他讓一個旅行推銷員變成了一個昆蟲,來試探整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反應。

《變形記》的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其實就是卡夫卡本人的一個投射??ǚ蚩ǖ哪刚Z是德語,卡夫卡在德語中是Kafka,而主人公薩姆沙是Samsa。很多中文翻譯將Samsa譯為“薩姆沙”,其實是忽略了作品主人公與作家之間的聯系。

對于原著中“甲蟲”一詞的翻譯也會影響我們對于作品內涵的理解?!凹紫x”這一翻譯德文原文是Ungeziefer。如果你查德語的詞典,會發現Ungeziefer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甲蟲”的意思,而是寄生蟲或者害蟲的意思?!蹲冃斡洝分胁]有說主人公到底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蟲子。甲蟲其實是很多譯者或者讀者根據上下文分析得出的,可能是甲蟲,但實際上Ungeziefer這個詞并沒有表現出“甲蟲”的含義。

此外,主人公的名字格里高爾(Gregor)在德語中的原意是“守護者”。格里高爾原來是家里的守護者,因為他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可最后他淪落成了一個應該遭到清理的害蟲。這樣一個名字其實就是一個反諷效果。如果讀者能夠了解德語以及德語文化,那么對于卡夫卡的小說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變形”意味著什么

一些讀者認為,是資本主義異化導致主人公變形。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卡夫卡關注的并不是變形這件事情,而是變形之后的后續發展。所以變形不過是一種假定的手法,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切“倒霉”事。譬如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患上了不治之癥,失去了勞動能力,成為了家人的累贅,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在時間和利益面前,人性有時候很脆弱。

卡夫卡通過“變形”這樣一種假設,想看看家庭對他的反應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和世界的本來面目又是什么樣的。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主人公變形前后有哪些變化?主要是兩大變化,一個就是他的身體發生了變化,第二個是他的語言發生了變化,也就說他喪失了人類的外形和人類的交際工具。

一般來說,我們的觀念里都會認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靈魂,而不在于人的軀殼。另外,我們常說“行勝于言”,也就意味著,行動更重要,語言次于行動。所以在身體和靈魂的二元對立里面,以及語言和行動的二元對立里面,我們幾乎都認定靈魂和行動是本原的,而身體和語言其實是次要的,這是一種基本的傳統觀念。

但是,傳統觀念在整個西方進入近代以來就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傳統信念發生危機。人類意識到傳統思維未必正確??ǚ蚩ǖ摹蹲冃斡洝肪透嬖V人們,其實人的社會本質是人的身體和人的語言,不是其他的東西。身體能夠保證你在社會里面被別人識別,尤其是臉。而語言保證了人在社會里面與其他人正常交際。脫離了這兩者,人在社會中遭遇的一定是毀滅。

在變形之后,主人公的語言能力逐漸減弱。最開始他還能花很長時間,說出一兩句話,最后他的聲音就不能被家人所識別了。這就表明作為一個社會人,他開始喪失自我身份。

他滿懷希望想打開房門,重新進入人類的圈子,結果發現辦公室主管逃跑了,這標志他失去了作為人的職業身份。而父母和妹妹的驚惶失措,也說明他的家庭生活開始出現危機。因此,當他父親一腳把他踹回門里并把門關上時,即意味著他的社會人的身份已經不復存在,他快被社會拋棄了。此時我們就看到,與語言和外形相比,靈魂和行動顯得格外蒼白。

如果你熟悉卡夫卡的小說,你會發現,卡夫卡所有的小說作品里面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單身漢的形象。單身漢其實就是現代生活重壓下自我存在出現問題而孤獨地生活著的一類人??ǚ蚩▽⑵涓叨壤碚摶?,上升到一個更為深刻的內涵。他認為在現代生活中,人類是孤獨者的集合,因為“上帝死了”,在沒有一個形而上的世界可以給我們提供更為完整意義的狀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然陷入疏離。

雖然過著孤獨的生活,但是《變形記》的主人公其實也渴望與外界接觸,渴望能與外界建立真誠的交往。他本人對于自己的實際狀況也不滿意,他抱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其實一直生活在個人的欲望與職業的巨大沖突之中,但為了家人他克制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卡夫卡的悖謬模式在小說里面的一個體現就是門和窗的關系。門是我們正常與外界相聯系的一個通道。我們進入外界,有門才能出去。但是在《變形記》中,門被關上了,給主人公帶來更多愉悅的是窗戶。在沒有變形之前,主人公也特別喜歡在窗口眺望,因為他能夠獲得一種愉快和自由的感覺,而且這個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他原本的孤寂狀態,所以窗戶也代表了一種內外的聯系。但窗和門又不一樣,窗是在孤獨者和外界之間建立的一個界限,是孤獨的生活和對外界的渴望之間的一種平衡,但是人不能真正出去,人仍然在屋內。這與我們當代人的孤獨感十分相似。

另眼觀世界

通過卡夫卡的這個極端“實驗”,我們就會發現,人性也好,家庭也好,很多時候你不能使它處于太極端的狀態來逼迫它做出反應。日常生活并不一定都是像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安全、溫暖和愜意,它的背后很有可能潛藏大量的危險、冰冷甚至殘酷。所以卡夫卡也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很有可能只是我們個人的一種幻覺,世界的本來面目也許并非如此。

這是卡夫卡本人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觀感。他就像一個偶然闖入世界的人,覺得這個世界太奇怪了。所以,卡夫卡用他獨特的藝術手法描述了他的感受,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思維慣性,啟發我們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待世界。

由于現代社會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人們失去了“上帝”,找不到形而上的意義安排,人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難以琢磨,甚至變得越來越復雜且殘酷??ǚ蚩ㄊ乾F代文學中發現這些變化的第一人。所以從這意義上來講,卡夫卡是20世紀人類日常生活研究領域內的牛頓。

正是在他的啟發下,一系列作家開始在這個方向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包括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納博科夫,包括我們中國當代作家余華、莫言、殘雪,還有打工文學的許多作家,都多多少少受到卡夫卡及其經典作品《變形記》的影響。因此,卡夫卡被視為20世紀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摘自“北京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變形記甲蟲德語
小甲蟲遇險
甲蟲有身鐵布衫
酷甲蟲“屎”里逃生
變形記
甜甜圈變形記
變形記
甲蟲來了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哲學“專業德語”教學研究初探
丹麥小店流行取“難聽的”德語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