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創新能力影響的研究

2020-01-19 09:07汪翔宇上海大學
環球市場 2020年34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創新能力金融

汪翔宇 上海大學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在市場上迅速占據重要地位,蓬勃發展的速度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沖擊。在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已形成錯位競爭的局面下,互聯網金融究竟對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有多大的影響力,以及在這些影響下商業銀行該如何應對,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焦點。

二、文獻綜述

(一)互聯網金融

學界目前對互聯網金融還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 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指以主營互聯網的企業所開展的金融業務,而狹義僅指互聯網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使用相關技術完成金融業務。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主要存在兩種方法:一是沈悅等人利用“文本挖掘法”,在此基礎上構造互聯網金融詞庫,根據關鍵詞出現的頻率合成互聯網金融的文本指數[1];二是吳成頌等人采用網貸和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規模的度量指標,同時增設虛擬變量來度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程度[2]。

(二)商業銀行創新能力

如何評價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學者們對指標的選取各有千秋,胡文濤等人以非利息收入占比來衡量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程度[5],國外學者則從組織內部進行研究,將創新能力歸納為銀行的服務、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及組織文化的創新。吳成頌等人,陳孝明等人,廖戎戎等人將商業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作為其衡量指標。曹蒸蒸,侯華歆等人則先建立我國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造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綜合指標[4]。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目前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申壯壯通過構建互聯網金融發展綜合指數研究得出,互聯網金融業務通過破壞存款穩定性、加速資產質量惡化、改變傳統業務結構對城市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造成影響。[8]劉忠璐等人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的削減是顯著的,在城商行中體現最為明顯,大型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相比受影響較小[7]。

關于互聯網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范志國等人通過對我國16 家商業銀行的數據進行實踐檢驗得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對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有推動作用,但其發展規模對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從長遠來看有消極作用[9]。陳孝明則利用我國18 家商業銀行近20 年的數據進行面板回歸,結果顯示互聯網金融的確提升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但是根據股權性質的不同,影響的大小也不同,在股份制銀行中的表現更加顯著。[3]

綜上所述,已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多以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創新能力影響的相關研究較少。此外,研究大多數聚焦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發展風險,對其積極的一面卻關注較少。因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進行進一步探討,希望能得出更為全面客觀的結果。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機制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的原因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填補了商業銀行難以顧及的小微金融,擴充了金融市場的結構層次和產品,資源能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由于我國經濟環境和金融理念的特殊性,社會經濟結構伴隨著高儲蓄率,而高儲蓄率是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ヂ摼W理財產品高回報、低門檻、方便快捷的特點分流了商業銀行大量的儲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利率管制,對高儲蓄率形成沖擊。同時,互聯網金融借助發達的網絡科技在客戶信息處理,用戶畫像及風險管理上實現更便捷,更高效的處理,在很大程度降低了信息交易成本,從而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的途徑

從支付端來看,商業銀行的支付業務主要是利用存款、信用卡、票據等方式給用戶提供的貨幣支付和資金清算等服務,銀行則通過提供服務收取手續費。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中主要依靠移動支付完成資金結算和貨幣價值的轉移。因此,互聯網金融結算業務的發展大幅削弱了商業銀行的中介功能,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很多中間業務,削減了商業銀行的利潤。

從負債端來看,互聯網金融利用差異化的利率,將用戶的活期存款整合成貨幣基金進行投資,更實惠的利率以及更便捷的方式分流了一大部分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ヂ摼W金融平臺將這些零散資金進行集合投資與銀行進行交易時,銀行的融資成本無形間被提高了。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

從金融理念來看,互聯網金融的價值主張是更高效和更便捷的實現交易。通過互聯網或移動通信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低收益和高流量?;ヂ摼W金融通過價值主張、價值實現以及價值創造等金融理念的影響倒逼商業銀行做出創新。為此商業銀行從戰略層面到組織運營都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從金融功能來看,互聯網金融在清算和支付渠道擁有傳統商業銀行無法達到的便捷程度和領先程度。同時,基于互聯網的海量用戶數據,互聯網金融可以對用戶的偏好及消費習慣進行準確定位從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商業銀行想要在這樣的沖擊下保持其原有的壟斷地位,要求其必須加強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服務創新來適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通過系統性的創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結論分析與建議

(一)傳統業務線上化,滿足多樣化需求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刺激了商業銀行的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啟發銀行結合線上便捷高效的優勢。將傳統業務線上化,不僅可以補傳統業務受地理和時間上的限制較多等問題,也能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利用智能設備和線上廣闊的操作空間為客戶提供更多樣的金融服務,開發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這樣一來也能降低銀行傳統業務的成本,提高銀行的利潤空間。

(二)增強個性化服務,增加客戶粘性和活躍度

互聯網時代下的客戶選擇性更多,需求也更加個性化,商業銀行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突出重圍”必然需要增強服務性,利用商業銀行的信息優勢對客戶進行分類,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以及不同行業的人群提個性化的供定制服務。此外,還需要簡化線上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全面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增強客戶粘性和活躍度?,F階段各家商業銀行基本都開發出了自己的掌上銀行app,銀聯更是推出了“云閃付”app,與多個品牌商家合作推出優惠活動,與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展開競爭。

(三)與第三方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第三方支付目前已經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比起互相競爭,商業銀行主動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可能會帶來更好的互利共贏效果。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平臺,商業銀行可以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節約運營成果?;ヂ摼W金融可以依靠商業銀行實體經濟的發展優勢,在制度和運行上學習商業銀行的經驗,未來發展的更加穩健?;ヂ摼W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在云計算、大數據甚至區塊鏈上已經取得了相應的突破,結合這些技術,開展深度合作,可以商業銀行傳統的交易、授信、投資和貸款等業務線上化智能化,促進金融服務的智能化發展。

(四)注重金融風險防范,回歸業務本質

目前國家尚未形成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管制和規定,P2P 爆雷事件每年都在發生。而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傳統的金融業,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對互聯網金融具備著與實體經濟連接緊密、客戶群體廣泛和信息獲取便捷的優勢。在結合互聯網技術創新發展時,要保持業務主體的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外部監管和內部自律,不能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播和擴散。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創新能力金融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