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法治意蘊

2020-01-19 13:15李林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0年22期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四個全面法治

李林

【摘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從法治中國建設角度看,開啟新征程具有以下法治意蘊:一是標志著以往“法治小康”建設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的發展目標。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新征程上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三是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又是法律保障,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四是更好地發揮法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促進和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局面。

【關鍵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法治? 新發展階段? “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9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2.006

法治中國建設即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

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總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準確把握國內外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科學制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行動綱領,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其通過的《建議》,對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在于:宣告了新發展階段,確定了新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發展任務,強調了新發展格局,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沖鋒號角,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從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角度來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深刻法治意蘊。

《建議》對法治中國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表述、作出重大部署。例如,在總結“十三五”時期取得決定性成就時,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判斷;在描繪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重申了十九大提出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目標任務;在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時,對包括“全面依法治國”在內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新的重大調整;在明確“十四五”時期主要發展目標時,提出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作為未來五年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在強調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時,提出要“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提出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發展戰略時,強調“依法治軍”原則,等等。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和一系列戰略部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越是在我國發展環境面臨國際國內深刻復雜變化的新形勢下,推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越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更加充分發揮法治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引領、促進和保障作用。

法治中國建設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同時,在法治建設方面也相應提出五大目標任務,即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國家各項工作實現法治化。這五個方面,既是建設“法治小康”的基本目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階段性重要任務?!胺ㄖ涡】怠笔侨嫘】瞪鐣挠袡C組成部分,是順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胺ㄖ涡】怠?,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幸福安全、和諧有序,充分實現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憲法法律至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實現良法善治。同時,“法治小康”還通過不斷完善法律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必要的法治基礎;通過推進憲法和法律實施,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辦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通過規范制約公權力,維護市場經濟法律秩序,公正高效解決矛盾糾紛,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實現全方位發展”,[1]“法治小康”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起點上,在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戰略任務的基礎上,《建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進一步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民主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這就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在“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的重要內容和法律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一個重大成果是,首次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第一個“全面”的表述,由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確變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我們黨提出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之際,“四個全面”表述的新變化,標志著我國即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深刻闡明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等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針對法治工作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強有力的措施,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頂層設計。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專題理論文章,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制度與實踐問題作出深刻論述,高瞻遠矚地指明了法治國家建設的正確方向、發展道路和主要任務。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確認為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盵2]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凝聚著我們黨長期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歷史經驗,反映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規律,描繪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法治藍圖。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依據。我國現行憲法序言明確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敝袊髯迦嗣駥⒗^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貫徹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F行憲法總綱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庇纱丝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法治強國之間具有緊密聯系。一方面,兩者在邏輯上是屬種關系,在結構上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新征程、新目標,法治國家建設必須在現代化國家全面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下進行統一謀劃和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兩者在任務上是相互補充,在功能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實現國家治理法治化相得益彰,建設現代化國家與建設法治國家殊途同歸。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將極大地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和穩定發展。同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也將從整體上和根本上促進并強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盵3]

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又是法律保障?!督ㄗh》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變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盡管“第一個全面”的表述變了、內容變了、階段性目標和任務變了,但是,“四個全面”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布局的基本結構、時代特征和主要功能沒有變,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和人民社會生活中的政治定位和戰略格局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盵4]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新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三者對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目標都不可或缺。全面依法治國之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是重要戰略舉措,又是根本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全面深化改革須臾離不開法治長期穩定的引領、促進和保障,否則就可能發生脫軌和紊亂;法治建設必須緊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國家建設實踐的進程和步伐,否則就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全面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有機統一,依規治黨是依法治國的引領和保障,依法治國是依規治黨的基礎和依托,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統一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皬倪@個戰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盵5]總之,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6]

更好發揮法治引領、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督ㄗh》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任務,擘畫了未來五年和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必須更加深入有力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更加高度重視有效發揮法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其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法治保障?!督ㄗh》明確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用改革創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用法治引領改革、激勵創新、維護秩序、促進發展。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自主、開放、平等、競爭、分化等內在屬性,必然要求厲行法治,依法辦事;要求制定公平和完備的法律;要求法律對市場經濟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因此,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先行發揮法治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性作用,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與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尤其要以《民法典》頒布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的法治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同時,要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良好法治環境。法治具有權威性、規范性、穩定性、可預測性等顯著特點,它對市場主體的人身安全、收益獲得、產權保障、長遠利益保護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也必然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7]以法治引領和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當構建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形成良好的法治運行機制,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法律和制度環境。

其二,推進以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為階段性目標的法治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平安社會、有序社會、活力社會本質上都是法治社會。法治通過調節社會各種利益關系來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法治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條件,法治為維護社會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制度支持?!笆奈濉睍r期要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為階段性目標,以“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價值導向,按照“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戰略部署,全面加強和推進新時代法治社會建設?!艾F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法律法規是維權工作的最有力武器?!盵8]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币讶罕姾侠砗戏ǖ睦嬖V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其三,以高質量立法引領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傲⑸品ㄓ谔煜?,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薄笆奈濉睍r期要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立法先行,綜合運用立新法、改舊法、廢舊法、作立法解釋、作授權決定、作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等多種方式,加快推動相關立法進程。一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以立法保證善治、促進發展。二要對標新階段國家發展戰略和“十四五”規劃,與時俱進地修改完善現行立法規劃,研究制定新的未來五年立法規劃。三要總結《民法典》編纂立法的成功經驗,在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法典化立法進程,把我國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四要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在立法體系方面“補短板、強弱項”。比如,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方面,抓緊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等;公安執法方面,修改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看守所法等;財政經濟方面,加強稅收立法,完善國有資產立法,修訂反壟斷法,積極推動外商投資法配套法規盡快出臺;科技文化方面,加快修訂科技進步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等;環境資源方面,研究制定黃河保護法,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加快推動大氣環境保護配套法規的制修訂;農業農村方面,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社會保障方面,制定和修改社會保險法、醫療保障法、基本養老保險條例、基本醫療保險條例和失業保險條例等。[9]五要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著力彌補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方面的不足,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差,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某些法律法規制定修改出臺后不能用、不管用、難執行、難適用、難遵守,個別法律法規甚至形同虛設等立法質量不高等問題;從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加強立法人才隊伍培養和提高立法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推進新時代立法工作全面發展,使立法機關真正有權、立法隊伍切實有能、立法機制民主高效,更加充分發揮人大主導立法、以立法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其四,加強與新發展階段相匹配的法治政府建設?!督ㄗh》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的目標,到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點。在我國,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以政府主導推進為基本特征。我國的“強政府”在法治建設中扮演全面推進的關鍵角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法治發展目標任務得以實現的主導性因素。因此,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按照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例如,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既要解決“越權、越位”的問題,又要解決“缺位、不到位”的問題,堅持有效監管,優化公共服務。又如,“政府是執法主體,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力氣解決”。[10]推進嚴格執法,重點是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推進依法行政,目標是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努力建設法治政府。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印發實施,明確規劃了“十三五”時期法治政府建設的總藍圖、施工圖,引導法治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應當抓緊制定《關于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的意見(2020-2035)》和《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2020-2025)》,對法治政府建設分別作出長期設計和中期規劃。應當推廣運用編纂《民法典》的成功經驗,正式啟動行政法法典化的工作,通過法典化立法使我國行政法律制度體系更加科學、結構更加合理、價值導向更加清晰、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治理功能更加強大,在引領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更好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注釋

[1]唐一軍:《奮力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人民日報》,2020年10月22日,第9版。

[2][3][6]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求是》,2019年第4期。

[4]習近平:《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014年12月13日~2016年1月29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2~28頁。

[5]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15頁。

[7]《總書記兩會新語》,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6npc/n1/2016/0316/c402194-28201905.html,2016年3月16日更新。

[8]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第247頁。

[9]信春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關于“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若干重要問題專題調研工作情況的報告——2020年8月1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8/a2c2edfb501240b6bdc5cdf02e7f1ec5.shtml,2020年8月25日更新。

[10]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4年10月20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150頁。

責 編/桂 琰(見習)

猜你喜歡
新發展階段四個全面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新發展階段和“十四五”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新媒體發展的關系探析
“四個全面”清晰展現戰略布局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